热带往事

悬疑片中国大陆2021

主演:彭于晏,张艾嘉,王砚辉,章宇,姜珮瑶,芦鑫,陈永忠,邓飞

导演:温仕培

播放地址

 剧照

热带往事 剧照 NO.1热带往事 剧照 NO.2热带往事 剧照 NO.3热带往事 剧照 NO.4热带往事 剧照 NO.5热带往事 剧照 NO.6热带往事 剧照 NO.13热带往事 剧照 NO.14热带往事 剧照 NO.15热带往事 剧照 NO.16热带往事 剧照 NO.17热带往事 剧照 NO.18热带往事 剧照 NO.19热带往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1 12:09

详细剧情

南方炎热的夏日夜晚,年轻的王学明(彭于晏 饰)遭遇了一起意外。梁妈(张艾嘉 饰)的老公忽然失踪,她寻求陈警官(王砚辉 饰)的帮助,却不知自己已成为别人的下一个“目标”。陈警官负责老梁失踪案,他发现案情的发展远超自己掌控。这群不知命运已被悄然更改的人,都在试图窥视关于那个夜晚的真相,但这个夏夜的记忆如错乱的拼图,愈加扑朔迷离……

 长篇影评

 1 ) 不够迷幻,也不够浪漫,但值得一看

优缺点都非常明显的一部电影,算是半部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文艺片,尽管观影过程是相当愉悦,但依然要对影片的完成度打个折扣,因为某种不可言说的原因,导演妥协了太多,也导致电影前后段的气质与氛围变得极为割裂。

南方城镇那种湿漉漉的氛围刻画得很迷人,浴缸里游不动的热带鱼,顶着大太阳泼洒的大雨,街边摊油腻的饭桌,潮湿空气中弥漫的焦躁和敌意,这些都通过镜头语言、光影以及声效很好得表达出来,以至于彭于晏的旁白都是画蛇添足,希望国内导演都克制一下自己在旁白中喋喋不休的冲动,相信一下镜头语言的力量好吗?

影片前半段更像是一部都市罪案奇情片,彭于晏饰演的空调小哥不小心撞了张艾嘉的丈夫,罪恶感就像那张寻人启事一样无处不在,梦魇似的缠绕他,叙事剪辑支离破碎但情感联结很扎实,年轻小伙子和寡妇之间暧昧情愫的流动,他听她听过的歌,坐她坐过的树墩子,在她想不开时把石头扔进河里,搅乱了一池春水,这种暧昧感的表达方式是高级的,仿佛热带季节的空气一样,温暖,甜腻,躁动不安。

结果万万没想到影片后半段一个滑铲就滑到了探案片,引入了王砚辉这个无论个人气质还是也表演都极具现实感的刑警角色,一下子就把影片原本的迷幻和浪漫感打入尘埃,灰头土脸再也爬不起来。王砚辉的选角绝对是影片最大的失败,如果让章宇也演的话还有救,但王砚辉不行,他那种带有一点滑稽的又现实中随处可见的敦厚感,跟前半段的氛围完全是格格不入,谁看谁尴尬,某些为了各种现实原因不得不加入的剧情和台词,更是毫无必要,文艺片妥协到这种程度,是一件很心酸的事情,何必呢。

彭于晏出狱后走向阳光那场戏拍的不错,迎面而来的,不完全是一览无余的阳光普照,而是混杂着树影阴霾零零碎碎的光明,象征着以后的道路虽有坎坷,但未来可期。

 2 ) 暧昧,不和谐与视听创新。。。

《热带往事》是今天庆端午合生汇电影马拉松里我最喜欢的一部。。。

这是一部观念和思维都相当现代性的电影作品,这是一部导演处女作,却已经有了完整的视听美学和个人风格,且并不晦涩。。。

对于普通观众亲和力角度,在《暴雪将至》和《路边野餐》之间,故事没什么看不懂的,但电影创作元素的丰富性就不好说了,如果是专业电影从业者,可以从这部并不依赖大制作的电影中,看到各种主创的思考、探索与努力创新,可能对于观众,就是这个语焉不详的犯罪片吧,其实是蛮大的误会。。。

首先是暧昧,有叙事取舍的暧昧,视角的暧昧,人物关系的暧昧,内在表达得暧昧。。。

暧昧并不是不清楚,而是对不确定性的接受,对于观众,暧昧往往关乎于认知与感受力边界。。。

其次是不和谐,很多场戏都在营造丰富的不和谐的视听组合,建构氛围,营造情绪。。。

声音和音乐搭配得非常好,很多场戏,有特别明显致敬大师与经典作品的痕迹,无论是希区柯克、科波拉还是阿彼察邦,总之给了我很多联想,但我并不觉得做作和刻意,完全是作品本身给我的自由联想,这不正是欣赏电影的一部分吗。。。

还有关于创新,我看了前15分钟,就猜想这个导演不会满足传统的视听语言,估计会有所新探索——果不然,他通过章宇客串的盲人歌手视角,尝试用一种盲人心理蒙太奇手段来进行叙事,且进行视角的混合与错位,非常新颖,也很大胆,这是今天一口气看五部片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几分钟。。。

我不知道这个导演来自哪里,但显然是有备而来,且野心宏大,因为至少从这个故事来看,《热带往事》完全不关心“中国”,也就是说这个故事是世界性的,片中所有的中国元素都不重要,导演的表达和观察是世界性的,并不本土化,可能也特意回避本土化、年代感。。。

这个特点到底会发展出什么,要看导演第二部才会有相对靠谱的答案吧。。。

总之,这是一部少有的思考成熟,且非常专业的电影制作团队的新锐作品,值得各种称赞。。。

连续电影马拉松看片就会有串台效应,王砚辉扮演的警察持枪狂奔抓嫌疑犯,没跑几步就呼哧带喘,我说,不对呀,你不是全程马拉松都拿下了,咋还跑两步这么累🤣🤣🤣

刚才手欠,去看了一下豆瓣,各种不友好的评论实在无语,的确太多网友自己看不懂且无知,又高高在上的感觉,其实对于一些特别通俗的娱乐电影,当然观众可以自由踩踹,观众部分的意义就在于此。。。

但如果遇到不确定好不好,在自己感受和认知边界之外的作品欣赏时,我觉得还是可以先了解一下专业人士的观点,再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然真的徒增噪音罢了。。。

 3 ) 少年不要强说愁——《热带往事》

一年半后终于和刘小姐有机会去看了一个电影《热带往事》。上一次和刘小姐在影院看电影应该是疫情前的《美丽人生》,不同的是这次都是刘小姐买单,不花钱的感觉大于本次的观影体验啊【这里有大笑三十声】,因为电影太一般了,套用豆瓣友邻的话是:《热带往事》距离《南方车站的聚会》中间隔着十个《地球最后的夜晚》。

《热带往事》的英文名叫【ARE YOU LONGSOME TONIGHT——今夜你是否孤独】,两个名字看完电影之后都觉得很扯。中文名我能理解,在这城中村、筒子楼林立的南方湿热的气候里回忆的一段往事。但是英文名,如果只是为了配合猫王那首歌,只能说形式大于内容。如果说人物状态,这就是耍流氓。

电影卡司阵容挺好,章宇、张艾嘉、王砚辉、彭于晏,但是这个卡死我完全没看出什么碰撞的效果,特别是章宇和王砚辉,白瞎。而盲人歌手章宇,如果杀手也是他,这电影要比现在有意思多。

电影有两条主要的时间线,一条是彭于晏的,一条是王砚辉的,中间还有章宇的回忆、张艾嘉的回忆。整个叙事结构也符合“往事“这词,各种非线性叙事叠加。这里不得不说一句,这些年所谓的处女座,新人导演都喜欢用非线性叙事,谈视听风格,然后构建出一个破碎又完整,碾压一部分观众智商,又让一部分观众觉得果然如此,叙事上只要能自圆其说,结果都不会差。但实际上,真的是似是而非,学马像驴罢了。那些所谓的试听啊,摄影、色彩的探索,说实话,故事都没讲好,你和我聊艺术?别扯淡了。

电影从彭于晏即将出狱的回忆开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空调修理工的小彭某天晚上开车途中撞死了一个人,恐惧令他肇事后逃逸了。在一场大雨中看到某阿姨(张艾嘉)手握寻人启事,通过和卖瓜群众的对话,让他明白寻的人也许是他撞死那位。良心的不安让他尾随到阿姨家附近,故意弄坏阿姨的空调,第二天上门维修,光明正大的接触了阿姨。在接触的过程中最终向阿姨坦白了自己是撞死她老公的凶手,可是阿姨说她老公死于枪伤,让小彭迷惑了,不是我撞死的?为了调查清楚真相,小彭接触了盲人歌手(章宇)得到重要线索:火车站的储物柜、钱、杀手、枪等。后来到火车站储物柜取到了阿姨老公提前寄存的钱,悄悄的给了阿姨,结果在我党英勇伟大执法机关的层层布局及排查下小彭最终还是被王砚辉抓捕入狱了。电影的结局,是电影的正序,2005年,社会环境一别热带丛林里的蛇虫鼠蚁,鱼龙混杂,阳关明媚,楼白街净,小彭出狱了。阿姨依然一个人,和舞伴跳跳舞,买买菜,做菜还是一个人吃。至于观众期待的小彭和阿姨发生点什么,电影没有交代。

电影只有97分钟,不长,也不精致。结局的字幕也不意外,都习惯了,就当没字幕看就好。而导演想要在国产犯罪片或者说国产类型片中做出点新东西,中间真的还隔着好多个《地球最后的夜晚》。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大可不必。

 4 ) 热带与往事

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是新的感受,我其实没有太注意故事,而是在寻觅97年的广州。我对热带的华人文化很感兴趣,马华文学笔下的雨林是富饶而危险的,而热带城市的华人也像生活在雨林之中。

那个年代的那片地是不太平的,但是有着致命的诱惑和活力。热带的温度和湿度让这片土地繁盛,而这种繁盛也映射了那段时期经济年代的丛林法则。从背景音的彩票,到广告的一夜暴富,从杀手到骗子,从楼下的成衣作坊到火车站的置物箱,哪里都是商机,哪里也都是杀机。

导演借辩论节目说得很清楚,文明是对兽性的限制,但哪个文明不是从兽性开始呢?王学明在热带里被狩猎也狩猎别人,只有在放出来的时候才算被“改造成功”了,自然,那种潮湿的感觉也被“净化了”。

对彭于晏的形象感到惊艳,那股颓劲儿和狠劲儿都出来了。但是全片粤语少了,而且警察那条线是废笔,删掉更好。当然,要是没有加这最后一句话的压力也就没有其他什么事了。

导演还是心急了些,有些事情给的太明白,反而失去了味道。但整体来说,很喜欢他的风格,希望看到他之后的作品。

 5 ) 意 识 流 犯 罪 片

文章作者:三杯猫

公众号:源桌 观众们经常有一种误区,认为电影就是应该讲故事的。他们将故事的复杂程度和所呈现的戏剧张力作为评判一部电影的质量的首要标准。 这就衍生出了一大批喜欢看所谓的‘“烧脑”犯罪片的观众。而同样作为犯罪题材的影片,许多观众也给予了这部《热带往事》同样的审美期待。 但讲故事从来都不是电影的首要任务,这部电影也没有将重心放在故事本身上,而是更注重对于电影语言本身的探索与运用。导演通过迷乱复杂的叙事,加重视听语言的“浓郁”,来呈现一个潮湿闷热,罪恶丛生的南方都市景象。这部电影的故事其实非常非常的简单,既没有设置太多“烧脑”的悬念,也没有无限的剧情反转,更没有什么阴谋论在暗度陈仓 ,可以说,故事本身在这部电影当中已经无关紧要了,导演更侧重去呈现一个人的主观世界,或者说是多个主观世界拼凑起来的对于同一事件的完整描述。 比如,在电影反复还原着事件的经过当中,其中章宇饰演的盲人歌手就提供了一段主观的回忆。在他的回忆当中,导演刻意加强了动作的声音,用动作的声音连接出了对于一个场景的完整叙事:走路的声音,仍棍子的声音,椅子被推开时与地面摩擦的声音。配合上唯一一束强聚光灯,我们在黑暗当中模糊地看见了制造出声音的主体。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盲人的感官世界,构成了在一个盲人的主观视点里,对于一件事情的认知。 影片采用的非线性结构正是为了构建出一种虚实错乱的幻觉体验。导演对于时空进行了重新的排列, 其意义并不是像主流悬疑电影那样为了制造一个包袱,然后塑造或者揭示悬念。导演反而以一种反戏剧,反类型的方法,将时空解构成无数的碎片,又按照主角的主观世界进行重新的组合。电影从一开始就是主人公王学明的陈述,随着景别的缩小,几个叠化的转场,以及王学明的自叙,影片进入了他的回忆当中。这一处的两个技术处理在影片中被反复的使用。几乎在每个时空交替的节点,景别都会缩小,聚焦在某一物体或者主人公身体的局部上,以此表示进入了该主体的主观世界或者回忆当中。实际上,叠化和小景别推进的配合,在影史上经常用来表现幻觉、梦境、臆想等场景。大卫林奇的电影里就常常出现这样的手法,比如《蓝丝绒》开头那个伪善虚假的美国生活景象,就随着叠化与景别的推进进入到罪恶泛滥的现实,从而形成一种客观与主观的对照,一种真实与虚幻的对照。电影无疑因此进入了一种个人化的,主观的回忆当中。 这样的主观叙述几乎在电影里无处不在,导演毫不吝啬地用着极大篇幅来刻画王学明误以为自己杀人后的体验与内心挣扎。尤其在影片前半部分,导演刻意规避了常规的叙事路径——即描写警察,梁妈,以及罪犯之间的博弈。而是一直在强调王学明的行为与心理活动,或者说,他内心的善意与人性之间的博弈。 导演着重刻画了王学明内心这种关于恶与善的自我挣扎。他不断地找机会或者创造机会与梁妈见面,甚至保护了梁妈,替补了缺席的男性身份。而这些行为的根本动机,就在于王学明渴望着被救赎。实际上,整部影片的核心就是这样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王学明的人物历程就是一场摆脱人类本性的过程。影片中间,电视上播放了1993年著名的辩论赛中关于人性本恶还是本善进行的探讨。这成为了整部电影的点题之笔,辩手论述的“人性本恶”,就是整个影片的基调。在王学明去警察局自首的那场戏里,导演模拟了他的主观视角,用升格镜头环绕了整个警察局的人物群像,那就是一个混乱、暴力、罪恶横行的城市面貌。而王学明,则是这个罪恶都市里,悬而未决的存在。 实际上,他是被命运强行安置在了一个恶人的位置,也就意味着,集体无意识试图将人性本恶的宿命,安插在他的骨子里。所以王学明一直迷茫和探寻的,就是在宿命里寻求自我解救的方式,寻求成就善的方式。他一直与人性之恶进行着对抗,他不断地寻找可以和解与弥补的方式,但人间在导演的镜头里是一片苦海和地狱,他始终只能游走在边缘的位置上,躁动地等待着被捕,甚至他几次三番地去打那些流氓,混混,以及地痞。我们看到王学明好像毫无理由地就参与到了这些人的打仗当中,但其实象征的是王学明对于人性之恶的反抗。那些在街头打架斗殴的人,正是王学明心中所抵触的人性之恶的具象化,他通过打这些人,来寻求一种救赎,因为在那一刻,他其实象征的就是一种阻止恶行发生的正义身份,是一种善的力量。 因此,监狱就变成了一个有着“子宫”意味的场所,王学明的回忆,更像是一场对于“前生”的回顾。根据王学明的自叙,在监狱里他感到逐渐的遗忘,逐渐的忘记自己的来处,这其实象征的是一个重获新生的过程,或者说是孕育的过程。从客观上来讲,监狱最著名的标语就是那句“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所以当我们联系起王学明的个体命运和内心挣扎就可以知道,监狱所象征的就是一个净化人性之恶的场所。所以在影片结尾,王学明出狱,他快乐的奔跑在马路上,奔跑在阳光里,我们知道那是他完成自我救赎的时刻,是他战胜人性之恶获得解脱与人性之善的时刻。 不过这也产生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既然是一场“主观的回忆”,那么警察的形象是否需要那么的清晰。如果电影能够将警察的人物形象再处理的符号化、陌生化一些,会让整体的表达更加完整与精彩。但无论如何,作为新人导演的处女作长片,其对于视听语言的运用,对于氛围的把控,对于故事的理解都是非常深刻且优秀的。

 6 ) 个人简评

也是猛不丁华语片就又出现这样一位青年导演,《热带往事》是足够为其打开声名的才华之作。整部影片沉浸在声光色的个性表达中。对比赏析的话,导演的美学追求与实现力,比李霄峰(《灰烬重生》)活一点,比刁亦男(《南方车站的聚会》)少点雕琢痕迹,更自然些。影片的配乐和音效很突出,全程比较躁动,甚至片尾都放起Disco。枪声是最突出的,几次开枪都很有震慑力。(溅一脸血的七管手枪就不必说了,配合那句“我不要了”,笑懵。)动作设计亦在声效配合下独具一格,如王学明和杀手搏斗,从老警卫的听到的二人嘶喊殴斗声,几乎已是很具象了。

影片背景是九十年代,广州,说年代还原好不如说景取得好。这些旧房子气质真是迷人,咝咝忽闪的灯管也恰好烘托情境。不过热带燥热潮湿的空气,说实话并不太能扑面感受到。而更像一种亚热带夏天的感觉。

影片很流畅,很稳。并没有融入太多社会关系,也不是简单的得失对立,再或梦呓般现实模糊。是比较写实,在浪漫文艺气包裹下的写实。蒙太奇比较随性,不同人物视角回放一次。却不觉痕迹。监制宁浩早期《疯狂的石头》里也有类似处理,到今天电影技法已精致太多。尤其那段上帝视角对王学明停车后的场景回放。彭于晏在那辆松花江旁的一幕,调色滤镜太美了,很像一幕陈旧的录像画面,但情境又迷人。

演员的话。彭于晏似乎没太多可讲,感觉他也比较沉浸人物状态。张艾嘉状态感觉不错,她这个角色小20岁的演员大概也是可以演的。王砚辉原以为戏份会很重,结果工具人就算了,追杀手一段又莫名露怯,前后也没有再深入交代,感觉比较奇怪。对章宇期待是最大的了,因为他那张单人海报,戴墨镜盲人歌手,实在太有戏了啊。真的好羡慕他,现在简直成了戏点集一身的型男。我好想要一张他的单人海报,跑了几家影院也没讨到。

很喜欢电影“燥热狂欢,凶猛上映”或“高温预警,袒露真凶”的宣传词,但想率先点燃这个暑期档,似乎热力不足。这个夏天和电影似乎还都没真的燥热起来。

 短评

上联:地球最后的夜晚,下联:南方车站的聚会,横批:热带往事。

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氛围到位。但我想看相差二十岁的风韵美寡妇和健硕修理工汗津津的暧昧故事(。

9分钟前
  • 皮皮一号
  • 推荐

硬不起来,就是这种感觉

12分钟前
  • 假塑料树
  • 还行

亚热带潮湿躁热的广州与暗红色调里的噪点,视听是享受,坐在第二排仰着头更容易恍惚。为了去看张艾嘉,果真,好到不留痕迹,完完全全融化在角色里。也真的好美好美啊…那件非常港的连衣裙,午后闷热的房间,呼吸间的韵味,你知道我有多想同她暧昧。似乎银幕上很久没有出现这样无法定义的女人了。五六十岁,有过家庭,经历过失去,某种寂寞的欲望感蔓延在每一处神态、眼角、发丝,却似乎唯独不悲伤,“我哭不出来”,或许装着隐秘的心事在生活,让人忍不住好奇又猜不透她的过去。只有孤独,怎么可以一个背影就看到孤独的具象,Are you lonesome tonight,旋律随着她一次次出场,最后真正地落到她身上了。只是似乎不能当犯罪悬疑片看。电影一八年拍完等了三年才上映就知道,是不是也不能怪故事不太完整了。

16分钟前
  • 笑忘录在别处
  • 推荐

确实是Wild Bunch喜欢的那种中国电影,虽然是导演长片处女作,但导演意识非常强,声音尤其出彩,一直用声音去还原男主角在极端情境里的极端情绪。这部电影表面上是用类型片化的犯罪故事来包装,但导演的野心却在如何借助视听技巧去完成风格化的叙事。他用男主角的回忆重新构建叙事,用情绪来主导故事,重回记忆现场,湿热的环境,低照度的摄影,霓虹灯色的打光,加上时刻跟人物心理变化同步的声音设计,都在强化导演一心追求的那种风格化的叙事。片子跟《南方车站的聚会》是一个类型,不过刁亦男雕琢于复杂的视听调度,温导是如何用视听技巧手段去辅助并强化叙事。对于这个类型的电影,导演在视听语言探索永远比故事更好看。当坏猴子遇到这样的新导演,化学反应还是挺奇妙的,宁浩竟然让新导演这么玩。

1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我只想说,这个片值得一个戛纳。IMAX大银幕观影,是我今年以来在电影院里看到的最大惊喜。黑色电影的味儿太正太纯,this is what we call CINEMA man!电影前面部分,彭于晏和张姐的情节稍嫌俗套和平吧,但是整体渐入佳境,枪杀线出现后,真是完全吸引我注意力。上世纪90年代混乱飞地的广州,凶悍冷血的杀手,带着致命钱财疲于奔命的男主,美术的还原感以及摄影呈现的电影氛围太厉害了,甚至让我联想到第三人和M就是凶手。各种街巷枪战都拍的很好,还有最后一段在红白蓝塑料棚的街市里的追杀戏最是精彩。剪辑也很有想法,时间线倒来倒去但却不失清晰。更难得的是,这个片不是装腔作势的空洞霓虹灯美学,里面还有很鲜活的广州市井人物的呈现以及几处好玩的冷幽默。也许剧本的前面部分和人物塑造可以更好,但温导是真的会拍电影的人,值得大银幕观看!

22分钟前
  • 高峰秀秀子
  • 力荐

彭于晏,章宇,南方,犯罪,拥有一切我感兴趣的元素,却没能拍出一部我感兴趣的电影。

27分钟前
  • RIPPER
  • 还行

作为新人导演还是可圈可点的。张艾嘉是中国于佩尔吧,永远的少女。彭于晏快瘦成张震了,有几个狠戾的片段不错,可惜还是演了正面角色,状态还不够极致。配乐很强劲,视觉风格不及《南方》,滥用柔焦没有重点。最大问题还是剧本,后半段几乎没有人物塑造,功能性地完成情节推进。(剧透预警:要我改剧本,就完全写成张艾嘉和彭于晏的爱情故事,把悬疑凶杀弱化成背景,彭于晏一直不告诉张艾嘉自己撞了人,但张艾嘉从蛛丝马迹里猜出来了。他们一直不捅破窗户纸,用对方填补自己的孤独。若干年后彼此轻巧地说出来,哈哈一笑,因为他们都知道对方知道些什么。这才是are you lonesome tonight好吗!现在我都不知道彭于晏在lonesome些什么。)另外就是“热带”元素太单薄了,高温和大雨用得很平庸,起码整点大虫子什么的吧。

28分钟前
  • 傅尔曼
  • 还行

我到底还要忍受多少打着风格化的旗号各种拼贴大师作品元素的四不像?那些号称前途无量的新导演就没有一点别的东西可以拍了吗?连基本的人物都不会塑造吗?连基本的故事都不会讲述吗?宁浩培养他的目的是毁灭中国电影的未来吗?导演是不是随便拉了几部早期北野武以及朴赞郁的电影就以为自己会拍类型片了?我都以为“内容空洞”成为新导演入行的第一标准了!

30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较差

不止是所谓新导演的炫技,确实视听上的很多处理很喜欢,整个观影过程也很享受,但缺点也非常明显,甚至给我的感觉很像一个半成品。期待导演可以接一个更好的剧本,至少是拍一部更完整的作品。

35分钟前
  • 阿暖
  • 还行

80/100,承继着新黑色电影的灵魂,从湿热的雨林地貌延展至色光斑斓的旧城景观,困兽怒吼般的底噪环绕乏力的躯体,带来持续而均一的审美体验。当然是感官体验压过叙述的电影,困乏、失聪或眩晕得已被风格化呈现。又恰是因为南方难耐的燥热,巨大的不安才嬗变成幻觉驱动着人前行。

39分钟前
  • 德卡的羊
  • 推荐

你以为是《南方车站的聚会》式的犯罪片,其实是《继园台七号》般的伦理片。典型的有佳句无佳章,每个片段都很好,但就是连不成完整的故事,导演的各种花活儿实则是露怯的表现,孱弱的剧作往前无法推动,只得不断倒回,多视角叙事的解谜快感一次两次还行,不断重复就是黔驴技穷了,就像一篇无话可说的作文,只能用华丽的辞藻和啰嗦的语句来凑字数。

44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不洗澡的彭于晏也还是让人想睡。

48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还行

犯罪线好难看,还不如拍彭于晏为了赎罪和张艾嘉(在暴雨天、潮热的凉席上)疯狂做爱

51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打五星是因为彭于晏。说回整部影片的话,确实不是商业片的路线,时间线很跳跃,镜头也是比较近。彭于晏一直在“被溅一脸血”,就没干净过...

53分钟前
  • 飞蜥跳跳
  • 力荐

我可能这辈子都不喜欢上宁浩的“坏猴子”计划了。剧本孱弱到一句话就可以说完,结构剪辑的也非常老套,在风格和打光上和“最后的夜晚”至少差了十万个“南方车站”,彭于晏就算瘦成约翰尼德普和中年版吴彦祖也没办法掩饰他不会演戏的事实。如果瞎子和影子杀手要是都是章宇演的话,或者维修工和未亡人还能有更进一步的故事,可能我还可以再给一星。哦对了,声音很棒,配乐也还很不错,lonesome tonight完全没有发挥意义。不过应该庆幸,半老徐娘(褒义)的张艾嘉延续了当年山河故人的风韵犹存,中年女演员的戏路,因她而美丽。最讨厌这种徒有其表的形式主义,叠印一次还可以,连续叠,再加上太刻意的蒙太奇,看的我真的是emmmm…

58分钟前
  • mr.left
  • 还行

建议电影院不要把空调开那么低了,我还以为我在看冰雪奇缘。

1小时前
  • 侍酒郎
  • 推荐

新人导演驾驭这样的卡司、体量和类型,最终效果非常好了,在大银幕上看,好像是一部成熟的老电影。尤其是能在众多前辈参与的情况下依然保有自己明确的导演风格,在影像和声音方面的设计特别突出,搭建出了能够支撑起所有情绪、氛围、触感的类型框架。在一众依靠剧本杀出重围的新人导演里,这种完全属于电影属于大银幕的导演,值得更多的鼓励。

1小时前
  • 蜉蝣
  • 推荐

标记想看的第800天,千呼万唤始出来,片名、风格和氛围最亮眼,没想到张艾嘉会是这样的,潮湿暧昧,皱纹、发丝、衣服的质地都是韵味。彭于晏瘦脱相竟然比健身房里的样子顺眼。如果章宇演彭于晏的角色,彭于晏演王砚辉的角色,仁科演章宇的角色,是不是也很好玩,叙事可以再打磨。看到王砚辉的时候突然笑了,国产犯罪片定律之一:必有王砚辉,他一出现就觉得亲切了,期待早日组成王砚辉犯罪片宇宙。

1小时前
  • Syfannn
  • 推荐

其实是能看得出导演对视听氛围构建和角色心理外化的构思和执行能力,尽管比较零散细碎,还没能成为统一连贯的整体性风格,但单拎出来每场戏都很能打,也是得益于整个制作团队(单是声音指导就坐拥杜笃之+李丹枫),让整个片看起来非常昂贵(很羡慕了)。可以想象如果是个更小体量和规模的项目,最终效果或许会更好,尤其他这个方向是欧洲市场以及戛纳电影节想要在东亚类型电影作品中探寻的风格化视听尝试(评分掉那么快再多说一句:无论再怎么不完美这也是属于大银幕的电影(Cinéma)创作,比一年内大多数国产电视质感院线片都更值得去电影院看

1小时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