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魂

科幻片大陆2021

主演:张震,张钧甯,孙安可,李铭顺,张柏嘉,林晖闵,古斌,吕雪凤,林鹤轩,吴志庆,张哲豪

导演:程伟豪

 剧照

缉魂 剧照 NO.1缉魂 剧照 NO.2缉魂 剧照 NO.3缉魂 剧照 NO.4缉魂 剧照 NO.5缉魂 剧照 NO.6缉魂 剧照 NO.13缉魂 剧照 NO.14缉魂 剧照 NO.15缉魂 剧照 NO.16缉魂 剧照 NO.17缉魂 剧照 NO.18缉魂 剧照 NO.19缉魂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3 00:06

详细剧情

  著名集团董事长王世聪惨死家中,负责此案的检察官梁文超(张震 饰)与妻子刑警阿爆(张钧甯 饰)在调查中得知:死者的儿子王天佑(林晖闵 饰),年轻的新婚妻子李燕(孙安可 饰),多年合伙人万宇凡(李铭顺 饰),甚至死去的前妻唐素贞(张柏嘉 饰),每个人之间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关联 。阿爆更是发现隐藏在案件背后的惊人秘密……  电影根据江波小说《移魂有术》改编。

 长篇影评

 1 ) 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科学与神功的神奇圆融

也许是个人阅读经验的作用,看完《缉魂》,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古代的爱情小说,为爱生,为爱死,乃至于为爱魂魄离身、死而复生。这种联想并非无中生有。电影中的核心概念:RNA治疗技术,说到底,便是将人的精神经验(灵魂这个词太幽深的话,至少是记忆、本性、习惯这类现实经验)进行物理的抽离,再注入原体进行治疗——或者,安附于一个新的机体上。

看《情史》、《聊斋》这类古代小说集,不乏降灵附身、借尸还魂、转生投胎、死而复生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与《缉魂》形成奇妙的共振。比如《聊斋》中有一篇《小谢》,主人公陶生在一处荒宅,遇到两个可爱俏丽的女鬼秋容与小谢,相处和谐,可惜人鬼殊途,诸多不便。后来陶生遇到一个道士,获得一种神奇的符箓,可以让女鬼成为活人。秋容便依照此术,附身于刚死去的同乡郝氏的女儿尸体上,郝氏女苏醒过来,说话、性格已经变成了秋容。陶生仔细观察她,“面庞虽异,而光艳不减秋容,喜惬过望,殷叙平生。”——这与《缉魂》的科幻设定,何其相似。

更神奇的是,这篇故事结尾,在道士的帮助下,落单的小谢最后也与秋容(郝氏女)合二为一,而之后陶生的同学蔡生,认出小谢乃是他几年前死去的妹妹——小谢正是借着他妹妹的尸体复活的。这种“转移性情与记忆”的神奇故事,在古代志怪小说中并不罕见——我们不敢说《缉魂》的编剧、原小说作者在创作时借鉴了这类故事,但在最根本的主题上,确实是一脉相承的,这个主题,便是一个“情”字。

《缉魂》是一部多种元素成功糅合的佳作,将科幻、悬疑、惊悚、犯罪这些常见的主流叙事如齿轮般完美捏合在一起的粘合剂,便是“情”。我们评价这部电影,可以说科幻、犯罪、悬疑这些都是元素,但不能说“爱情”也是一种元素,爱情,是这部电影的灵魂,是根本主题。可以这样说,这部电影是悬疑作为外料、犯罪作为针线、软科幻作为衬里,而共同包裹的爱情片——这并非是对影片的贬低,相反,这反而证明了这部电影令人惊喜的、独树一帜的奇妙风格。

全片所有的叙事中心、所有的角色关系,都是在情字诀的支配下不断演进的。王世聪的妻子唐素珍自杀与诅咒,是情之挫败;王世聪儿子对他的憎恨,是情之激愤;阿爆(张钧甯饰)为了挽救身患绝症的丈夫梁文超(张震饰)而隐藏关键证据,是情之深切;万博士选择帮助王世聪“借人还魂”,是情之痴狂;梁文超最后选择占据李燕身体而与妻子重逢,是情之哀婉。情,稍稍走火入魔后,便是欲,王世聪利用李燕的身体妄想永久控制王氏集团,是欲之变态;李燕与王世聪在自己体内的“天人交战”,是欲之混乱;万博士最后对王世聪的放弃与惩罚,是欲之绝望。

爱情作为剧情核心驱动力的犯罪悬疑片数不胜数,不算稀罕,但情之变相如此复杂丰富、情之驱动力如此精密充沛、情之感染力如此真切动人的类型片,凤毛麟角。

至于唐素珍母子所信奉的阴阳方术,是本片的一大障眼法,属于功能性的风格装饰,让故事变得更加暗黑、邪魅、深不可测,让观众如堕云雾之中——熟悉导演程伟豪之前作品的观众,或许以为导演又要施展超自然把戏,殊不知,这些全是烟雾弹,都是为了给更加不可思议的核心科幻设定——“RNA技术”——作衬托,再邪门奇特的传统方术,也比不过移形换影的科学来得更有冲击力——因为观众会觉得真实。

哪怕电影中的时空设定在2032年,但这个未来不算遥远,片中的科学技术、道具、街景氛围,与当下并未形成遥不可及的狂想距离,还是遵循比较写实的规则。对观众来说,华人文化圈熟悉的方术,比起十年后的神奇的科技,显得更加遥远与不可信。“你有科学,我有神功”这一则华语电影中的著名咒语,在程伟豪的处理下,神功科学化了,同时,科学也神功化了,哪个是实,哪个是虚,不好判断,界限变得暧昧而模糊。阴阳方术看似是烘托RNA的烟雾弹,其实何尝不能理解为RNA被阴阳方术RNA化了呢?方术成为全新的RNA,RNA成为“近未来时空”的方术——秋容、小谢的故事与梁文超、王世聪的故事,正是在这个维度上,才神灵相通。陶生遇到的那个道士,似乎可以姓万?他给陶生的符箓,似乎也是RNA?

程伟豪以一种非常迷离诡异(可能他自己都未意识到)的手段,将自己擅长的惊悚灵怪叙事(聊斋基因)植入科幻的逻辑系统,而本片最为重要的科幻设定,并没有因为被植入了故弄玄虚的气质而显得绵软、摇摇欲坠,究其根底,还是靠着情字诀普照天下的无边法力,散发出澎湃的感染力。每一个植入,每一种转移,都不是空无冰冷的,都带有“情”的温度,当梁文超与阿爆在病床前流着泪指责、辩解、为爱而痴狂时,我相信每一个观众都无法不动其容。

方术(神功)与科学,传统叙事与未来设定,在情字诀的普照下,似乎变得圆融一体了。

元好问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冯梦龙立情教,宣扬“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汤显祖感叹,“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也许听起来可笑,但我确实从《缉魂》这部看似全然当代(甚至未来)的电影中,感受到了这些意思。

2017年,我曾在上海采访过程伟豪 //movie.douban.com/review/8624862/,当时问他“对电影和现实批判的关系”如何理解。程伟豪如此回答:“我想介入更多,因为我一直在做类型片,我认为类型片要有说服力的话一定要介入当下社会现实,时间空间不要去架空,不然会没有说服力,会流于好莱坞状态,不能让东方脸孔去表达好莱坞式的故事,我拒绝架空。”——显然,《缉魂》并未像他的前作《目击者》那样涉及太多的社会现实议题(王氏集团这一条故事线更多的是内部权力争斗),而且,多少也架空了时空。程伟豪似乎“食言”了,但我觉得,《缉魂》正因为撇开了看似“深刻、复杂、广阔”的表达追求,而变得更加精粹与专注,获得了另一种维度上的深刻。

影片末尾,当梁文超以李燕的皮相与妻子最终重逢时,我们仿佛听到了中国传统叙事中最温柔、最隽永的缥缈回响。唐传奇集《甘泽谣》中有“圆观”一则,便是著名的“三生石”的故事:圆观是唐朝大历末年洛阳的一位高僧,与李源是至交好友,两人结伴入蜀游玩,返回时,圆观托生为一个孕妇的儿子,他圆寂前与李源约定:十二年后的中秋月夜,与李源在杭州天竺寺外重逢,以证因缘。十二年后的中秋节夜,李源到杭州天竺寺赴约,见到一个牧牛小童走来,唱了数首词,其中一首道: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此身虽异性长存,这七个字,作为这部电影的注脚,再合适也不过。

 2 ) 我竟然从中看到华语赛博朋克风的希望?

首先我要说,我也是一个赛博文化的爱好者,所以我知道这个标题能有多引起争议,为了证明不是我自己理解偏颇,我还特意咨询了一位朋友:

看到她的反馈与我的想法差不多之后,我才开始安心写这篇文章了。

我承认,影片除了部分场景制作有赛博风以外,主要还是走低成本的悬疑片路线。

但赛博朋克这种东西也不是说平地起危楼,目前华语影坛上拿的出手的科幻片也就只有《流浪地球》,所以希望华语电影能马上出现一部和《银翼杀手》高度齐平的电影属实有点天方夜谭;再者《缉魂》定位本就是软科幻,所以卖点也不在于赛博风的呈现。

但赛博朋克的定义并不只是视觉上的东西,它的精神指向是对未来最绝望的一瞥。科技的不断进步带来的是贫富差距激增,而科技的手段有效阻绝了阶级跨越的可能,又为了避免穷人的觉醒,所以不断用满足浅层感官的东西填塞穷人的生活,穷人就这样被抛弃在世界肮脏的角落里自生自灭。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赛博空间里,生活单调乏味无趣,但大量充斥的媒介又显得这世界多么华丽热闹开心。

在赛博朋克的世界观里,是从未有过的和平,也是从未有过的颓丧。

《缉魂》里我觉得是有体现这种内核的。

我记得影片里两个关于钱的数字。一个是张震饰演的警官阿超在自己病入膏肓、形销骨立的时候,为了每个月12万(新台币)的工资,为了自己死后能让老婆和孩子的生活好一点,他选择带病回到工作岗位上,一直到死都没放弃这个案子。

你可以说他是为了多赚点钱,你也可以说这是他身为检座的职业操守,但不管怎样,最后的人生里没有出去看看风景,让自己喘口气,怎样都是有点可惜的。

第二个数字,是古斌演的王世聪,同样是病入膏肓,但他不肯放权,让公司亏损四百多亿(新台币)也不觉可惜。

同样都是癌症病人,一个是为了12W的月薪坚守在岗位上的穷人,一个是宁可让公司亏四百多亿也不放权的富人。贫富差距带来的极端恶劣后果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金钱所影响的绝不仅仅是个人生活,也包括他们的思想。王世聪为了让公司大权一直握在自己手中,他不惜背叛真爱,而另一边,阿超与阿爆家里,他们为了真爱永恒,才不得不做出不得已的选择。

当然这点我没办法展开讲,讲多了基本就剧透得差不多了。

贫穷让人生存艰难,却也给了人灵魂上的朴素与至纯;富有可以让人住豪宅、睡大床、享受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可是它让人思想畸化,让人变成怪物,变成财富的奴隶。

这都可以算是赛博朋克里一些比较精髓的思想和世界观。

另外还有两点。其一,赛博世界里经常能见到机械对人体的改造,《缉魂》里的RNA技术可以算是这一点的体现。而且这样的改造通常不会带来什么好的结果,这种科学引发悲剧的担忧,从最早的电影《诺斯费拉图》或者两百年前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都有呈现。

但是赛博世界的精髓就在于,对所有悲哀都习以为常。这点从《缉魂》里面对RNA技术带来的可怕后果,阿爆毫不在意地接受它,只为满足她心愿这点,可以看出一些赛博元素的融汇。

其二,赛博朋克的世界经常把未来的可能放在东方,比如《攻壳特工队》、《云图》里未来餐厅部分都有体现,而《缉魂》里也融入东方巫术的元素。

所以说这部电影身上潜藏着华语赛博朋克的希望,我觉得是恰如其分的。

有一点我必须要谈谈,很多人说在商业片里看到了深刻的人性,其实不是的。比如《釜山行》,它只是把人丢到一个“To be or not to be”的环境里,救或不救,救A或者救B,这是二难选择,他选择的符合人性,那是导演用讨巧的手段让他看起来像个“真人”,如果主角选择错了,那就像《釜山行2》一样口碑下跌至此。但如果用“深刻”来形容,就夸大其词了,因为人生在二难的中间,更多是虚无和灰色。

所以同样的,拿《缉魂》说人性,我也觉得很过。但不妨碍它拍得很好,它的好是限于我刚说的:“在二难的选择上做了符合人性的选择,所以看着像真人。”

其实可以了,一部商业片如果拍太复杂,就很难让所有观众都买票。

最后说一下整体剧情,我看很多人说猜到了结局,还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不到最后一秒完全猜不出这是个什么故事。所以因人而异吧,我觉得整体剧情非常紧凑,反转很多,惊险刺激,我是全程没敢分神的,而且看完觉得逻辑是顺畅且闭环的,所以剧本没有任何问题。

再加上题材尺度很大了,能上映实属不易,希望大家且看且珍惜。张震真的牺牲很大,好在大家的演技整体都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没有谁拖垮谁。

所以综上,这电影还是非常值得去影院一看的。

 3 ) 《缉魂》的科幻与悬疑、东方文化与人伦情感、“近未来”与现实

程伟豪创作访谈,首发于公众号 深焦

2021第一部值得重要讨论的华语院线片,无疑是台湾导演程伟豪的新片《缉魂》。

影片从知名富豪的遇害案讲起,负责此案的检察官梁文超(张震饰)与妻子刑警阿爆(张钧甯饰)在调查中发现,这起看似争夺遗产的谋杀案背后,还隐藏着更为惊人的生死迷情

自首映之后,对《缉魂》各个层面的讨论层出不穷,尤其是影片情节的梳理和人物情感光谱的理解。在我看来,《缉魂》当然是一部需要被复盘、捋清每个反转与动机细节的电影,但更重要的在于——理解片中的情感变化,比理解高概念或事件逻辑的门槛要更高。直至最后一秒,影片都灌满了复杂得酣畅淋漓而又保持克制的情感。看完之后,我思考了将近3个小时,才理解清晰其中某个犯罪动机背后草蛇灰线的情感转变。

程伟豪导演曾一手打造恐怖片《红衣小女孩》系列,他的前作《目击者》更是近年来口碑最佳的华语悬疑犯罪片之一。而在《缉魂》中,程伟豪做了一次全新的“混类型”尝试,把所谓的“情节反转”渗透入镜像式的人性抉择和双重性的情感体验系统,让悬疑扎根于人物本身。

每个观众都能靠自己的脑力与人生体悟,去构建自己对《缉魂》独特的解读方式,所以我们并不想要提供标准答案

深焦此次对话程伟豪导演,我们直接跨越了“剧情复盘”,而是深入到影片的创作与创作背后的观念,探讨《缉魂》在科幻与悬疑、东方文化与人伦情感、“近未来”与现实等多重维度上试图重构的关系

是什么契机,让你选择江波的《移魂有术》这篇科幻小说进行改编?在剧本的创作阶段,又对小说进行了哪些方向的取舍?

程伟豪:当时投资方朋友拿了《移魂有术》给我看,看完后,我发现这篇小说里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在于“用大脑RNA制造记忆粉末”这种具有真实感的科学论调,并且通过它来讲述一个灵魂转移的类型故事。

准备改编之前,我思考到“将人类的灵魂用RNA的形式留下来”这种论调是偏西方视角的。那么我们东方人进行这种题材的创作,是不是可以杂揉进东方的观点?我们东方文化对于灵魂的看法是什么?人死后产生的灵魂,有时候会被称之为“鬼魂”,那么是不是也是可以透过特定的东方术法,让灵魂有办法保存下来?

不过,真正让我对原著进行“大规模改写”的原因,其实是这几年面对家人的离世,让我对于生老病死和灵魂的议题都产生了新的感触。在编剧的最后阶段,我的爸爸因为肺癌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最后的那半年给了我很大的情感冲击,让我真正开始思考:我们在面对死亡当前的时候,身体的反应和心理的状态会是怎么样?

病患本人与病患家属,每个人都会产生不一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这也都出现在《缉魂》的主角们身上。他们的心路历程基本上算是我的家人的一种翻版。这些人世间的生死,伴随而来的牵挂、执念,开始让我展开对肉体和灵魂之间更深关系的思考。我想把这些思考都被“纪录”进电影里,这是我创作《缉魂》最重要的原因。

我的每部电影,内核都是想要表达情感,最后也都会有情感的落点,这次更是锁定在“伴侣之间的爱”。就像电影里面提到的——“为了爱的人,你可以做到什么程度?”这句台词的背后,是我在剧本创作的时候,更加深刻地观照到妈妈这个不离不弃40几年的伴侣,对父亲的照顾。我的父母是《缉魂》取材的最为内核的人物。

《缉魂》导演程伟豪在片场

原来片尾的“献给父母”对位的是梁检与阿爆之间的家庭情感戏。这是对原著最大的改编吗?

程伟豪:更严格地讲,改编主要留下来的是“人脑RNA制造粉末”的设定,其他的基本都是大改了。

《缉魂》的故事层层展开,有观众说它是无法被定义类型的电影,因为杂糅了好多种类型,又要做到自圆其说。那么,《缉魂》和《目击者》最大的不同你觉得在哪?

程伟豪:《目击者》当时是我刚开始试水犯罪悬疑题材,希望可以尝试多种反转模式,然后把反转都聚焦到人物的“真实与谎言”里面的“罗生门事件”。《目击者》本质上在做的是“我们都是碎片,但拼凑起来它不一定是完整的整体”,因为大家各有各的人性上的私欲。

《目击者》

到了《缉魂》,最大的两个不同是我在最初就确定要做“跨类型/混类型”,以及影片的情感面向是朝向温暖的。我希望《缉魂》的创作要完全有别于《目击者》,于是在这两个大的面向下开始创作——

“混类型”总结起来就是“东方神秘玄学科幻的悬疑犯罪片”。《缉魂》有轻科幻的“近未来”的设定,是距离当下10年内的人类世界,那首先就要有别于硬科幻的创作。我在类型上会先做好确切的定义再开始写剧本,《缉魂》不是硬科幻,不是赛博朋克,它比较像是《黑镜》,回到那种“科技之于人性”的探讨:如果科技过度使用的时候,人类身上或彼此之间的关系会发生怎么样的质变?

而东方文化的来源,则考究取材了一些人类起源的学说,包括《山海经》上的内容,还有一些与灵魂有关的术法,这些都是我们东方人自己的文化系统。我希望在“近未来”的背景下,还是可以带着这种东方奇幻的神秘色彩在里面。通常大家讲“灵魂转移”这个概念,国外的好莱坞电影非常多且很普遍。《缉魂》更想体现的是“灵魂是有好几种面向的”——除了“垂死老人想要永生”这种常见的面向外,也有“男性躯壳但心理性别是女性”、“死后的灵魂用特殊方式留在人间”等等。

你是怎么看待自己类型片创作目前三个阶段的改变与跳跃的?

程伟豪:《缉魂》与此前的《红衣小女孩》和《目击者》的跨越与不同就是,希望给观众在跨类型的状态下,却又有一种温暖的人性情感在里面。

我觉得在杂糅那么多类型之后,要自圆其说的关键,就是情感。因为透过人物,以及人物间最真实的情感,就可以把所有的类型全都收拢起来。这是我在《缉魂》创作时的整体思路。

刚刚谈到这种“人脑复制”为创意架设的影片,在好莱坞很多见,已经形成系统了。而《缉魂》在国产片中却非常罕见,和好莱坞的科幻片有不小的差异。你是如何看待好莱坞的类型创作与自己本次创作的异同呢?

程伟豪:我在看待好莱坞这种“人脑复制”题材的影片的时候,经常会处在一个比较客观、理性的角度。他们讲的很多“换脑”相关的故事,都是透过一些具体的科学基础所做的创作。

作为观众,在看好莱坞这些电影的时候,我其实侧重的都不是科幻设定本身,而是人物背后的人性故事。但是即便在这种观影状态之下,还是会发现其中有很多是“难以解释、难以言说”的。而把东方玄学的语境加入其中,就可以产生很不一样的化学效应。

《缉魂》的色彩计划

《缉魂》在色调上就很冷峻,构建了一个特别冰冷灰暗的未来世界,空气中的迷雾无法散去,视觉上让一切都显得晦暗不清。

有人说影片的风格是特异的“东方赛博朋克”,和我们传统理解的并不相同。那么你是如何搭建这种东方气息的“近未来”世界观的呢?

程伟豪:身为导演,一开始要做“近未来”的科幻电影的时候,首先是要对“科幻程度”有个界定。虽然原著是在“近未来”,但我在刻画世界观的时候是尝试建立在当代的基础上,所以做的很多工作是影像方面的色调协调。

我们东方的轻科幻,有什么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色调?开拍之前,我们做了一整套的“色彩计划”。

由于故事的主角主要来自于检警单位,他们办公场所的环境,大多都是使用木头的材质。大多数科幻电影会采用比较特殊的色调去处理视觉氛围,这是比较普遍的;那么我可不可以大量加入这种“木质色调”来做出改变?这种木头的材质感,能体现出一种“新旧交杂”的质感。

在服装造型上我们也有专门的设定,希望不要出现鲜艳的颜色,让整个电影都维持在一种中低明度、彩度偏低,甚至是带有一种“灰着质感”。孔雀绿、藏青、姜黄、砖红,都作为了此次服装的主要用色。此次的美术指导黄老师,他为整个电影定义的美术观是“灰阶的视觉”,空气永远都是被雾霾笼罩的,偶尔会透一点点晕染的红光。

至于“东方赛博朋克”,其实谈不上。我刻意地希望影片的“赛博气息”是不强烈的。所以没有多数光点的氛围,都是刻意减少的。这就是我心目中“近未来”的科幻氛围。

《缉魂》的场景设计

“近未来”是科幻小说中界定世代的概念,但其实在《缉魂》中我感受到了它的写实性,它成了一种可以被改造的现实。所以还很想听一下你对“近未来”与当下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程伟豪:在《缉魂》里,你会看到很多新旧交杂的产物,主要来自于电子产品、医疗科技(RNA技术)。但其他的东西,你看起来会发现,好像与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没什么太大的不同。

其实我在创作的过程中做了一些研究。人类在这10年内真正会进步的,是语音智能、AR/VR技术、电子产品和医疗科技等,其他东西并不会改变太多。所以我们在影片中反而花了很多心思,去做这些具体的小细节。

从我们人类身上取出来的RNA粉末,再回头去反馈我们的癌症治疗,这是故事发生的科技背景。它其实是用一种具体化而非视觉化的方式,去形塑“近未来”的世代感,同时体现那个世界与当下世界间不同的关键。在体现的面向上,就可以产生出很多种可能性。为此我还找了原著作者江波老师,反复探讨后才着手做这个概念,就是为了让“近未来”的定义可以再更现实一些。

原本还有另外一个点想放入电影中,就是关于“大数据”。但如果引入的话,完全可以写成另一个全新的故事走向,只能选择放弃。

《缉魂》的“近未来”处在微小的细节中

RNA技术是《缉魂》的核心设定。片中,这种“科技重生”与东方的阴阳观念融为一体,你是如何思考的?

程伟豪:当我想要置入东方元素的时候,想到的就是我们文化里的神话传说,以及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比如《山海经》、阴阳玄学。我们的祖辈从这些神话中逐渐衍生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而它们始终在人类的世界运行着。

所以我做科幻,希望是把阴阳、男女,到最后是人与性之间最根本的状态呈现出来。虽然在一些因素下,情节扣合的部分没有原版的那么强烈。事实上《缉魂》里想要寻问的,是“科学与神学”之间的关系。观众无论是从东方观念还是西方观念,去对这部电影进行切入的时候,都可以得到一种反思与辩证。

《缉魂》中的“方术”元素

《缉魂》引发最多讨论的是第三幕带出了复杂的情感线,里面有着极致的爱情与仇恨,又演绎出了对“生理/心理/社会性别”的三重探讨、对情感于意识和躯壳间关系的探讨。这条线索是如何进行构思的呢?

程伟豪:我有看到大家很多不同的讨论,其实都包裹在我们原先设定的面向里。就像刚刚说的,我真正想讲的是“相处于生死之外”,灵魂和灵魂伴侣有很多种面向可以讨论:对于另一半,我们真正在意的是他的躯壳,还是躯壳之中的灵魂?这件事的辩证,是我最想放进电影里的,可以让整部影片拥有多重不同的思考层次。

科幻作家韩松在评论《缉魂》时说,电影包含了“生老病死、贪嗔痴慢、悲欢离合”,是因为有情(人物间的复杂情感),而不是有术(技术或术法)才造成了悲剧——“六个角色,实际上都死了,经受了肉体、精神和社会的死亡”。

片中人物之间的情感不断颠覆,而每层情感在翻转之后,又会带出新一层想要探讨的议题。能否请你展开谈谈,两组人物之间呈镜像关系的情感线索,是怎么设计的呢?

程伟豪:这个说法已经讲得很完整了,甚至有看到影片在经历“人生八苦”概念调整后的情节。

《缉魂》的整个故事通篇讲的是:我们来到人间就开始受苦,通过两个家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面向不同的苦,宛如传道一般传递。

这些苦包括了佛学里的“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这“八苦”涵盖了片中所有情感上或者犯罪时的动机,让人物们处在轮回里。而这些动机背后,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思考过你的伴侣?也许你会因为他而不苦,因为有爱而不苦。

最重要的是,你有一个真正在乎的人,那个人成为了你的伴侣。在这样的伴侣关系中,我们会为伴侣而生,会为伴侣而死。伴侣在灵魂层面带给你的是什么?带给你的是爱,带给你的是一种非常需要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存在。《缉魂》中的每个面向,想要讲的都是多样的爱之间的“共通性”,希望这种“共通”可以刺激观众在看完电影后开始思考自己的日常生活。

实际上,在我爸爸过世的那一天,传统里要“助念”,就是请一些和尚大师们帮忙念经咒,从而帮助亡灵往生的最后一程。他们需要念很长一阵子,因为这是个将近12个小时的过程。其中就会有一些聊天的空闲时间,一位大师就同我提了“人间八苦”,提醒我们要“离苦得乐”。“离苦得乐”的苦是什么?为什么“离苦”反而有机会往乐的地方去?这件事激发了我的创作。

两组人物所直面的社会问题也不尽相同,有来自身份认同障碍与隐瞒,也有来自阶层。这些元素和不少人物行为细节的设计,都让我感到一种写实性。

你认为类型片在直面当下社会语境的创作过程中,能给创作本身带来什么好处?

程伟豪:我一直觉得类型片可以透过比较戏剧性或娱乐性的方式,包裹很多作者表达。“真正想要讲述的内核是什么?”这是我每次创作都会一直提醒自己的。《缉魂》的叙事做得很复杂,这种复杂不仅来自于犯罪、悬疑、推理这些类型,还在于里面包括了一个更大的表达上的辩证——哲学、玄学、科学、佛学,这个时候,我要怎么做?

对我来说,类型只是手段,透过这种手段,如果观众有机会从电影里的角色去反思自己真实的人生,那是我在创作上期待达到的最高境界。我希望自己每次的创作,都不单单只是类型化的强情节,里面更多是关于人性的反思。

我想接着开一个脑洞。在任何古老的神话传说中,人与神之间的区别在于:人是会腐朽的,而神是不朽的。《缉魂》也打开了“后人类主义”的讨论:人在未来也许会永生,而人们普遍的精神状态与当下也不尽相同了。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程伟豪:我个人的主观感受是,这件事情千万不要发生。人一旦有机会永生,人性的贪婪就会越来越大。贪婪被养大的过程其实是很可怕的,因为人会发觉自己跟神愈发接近,甚至可以一代传一代把自己留下来,背后的心理动机来自基因优越主义。

此时你再回望梁检一家,他们的需求就很单纯——“我不要永生,我只是希望可以继续活着,与家人好好地相处”。两组人使用科技的状态与出发点并不一样,最终回过头来,梁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另一半,而不是自己想要成为一个永远留在这个世界的神。

话说《缉魂》里你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场戏?

程伟豪:每一场戏我都还蛮喜欢的。我尽可能地希望每场戏都有一个强大的戏剧性和人物动机,没有任何的水分存在。比较突出的是梁检在医院发现伪证的那一场,以及第三幕的整段情感关系。

聊聊和男女主角张震、张钧甯合作的细节吧。张震这次的表演牺牲很大,又有超大的施展空间,让很多影迷感叹他的实力;张钧甯也与她之前有很大的区分度。

程伟豪:《缉魂》的主要演员们对角色都有非常高的敏感度,他们的准备功课做得比我还要更充足。最后临近开拍的时候,他们都比我还要了解角色。

在这样的前提下,这次张震尤其是要在外观体态上有非常大的挑战。刚开始碰面的时候,因为是癌症的设定,我希望他可以减重,就直接定下了比较辛苦的“20斤”的标准。他靠着自己的毅力和演员的专业度挑战成功。

在这样的状态下去做所有的演绎,我们就会发现张震的那种病态感,极度接近于真实的癌症状态,真是事半功倍。拍摄的时候在镜框里头,就已经能形成特别真实、特别强烈的感受。这是我对张震印象最深的。

整体的演员也都非常专业。他们在每一次很复杂的情绪戏的时候,对角色的理解度都非常高,甚至高到他们可以准备好多种不同的演绎的版本给我看。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就能拍出很多种同一时态下不同的情绪展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回到剪辑台上的时候,我的选择就很多。也正因此,他们各自的角色弧光都可以成立,而且每一个人物都很精彩。

和你合作的演员,似乎都会跟传统展现给大众的形象截然不同,银幕气质会让观众一下子就产生改观。包括像庄凯勋、杨丞琳和许玮甯,都会被挖掘出他们的“多重性”。

程伟豪:我在面对一个要合作的明星时,第一件事就是要面对他们的“明星气质”。如果希望观众能更有代入感,就需要他们的演绎产生写实性,从而让表演达到商业性与写实性的平衡。

但写实性大多时候往往来自于观众需要看到不熟悉的外观面相。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首先要从外观下手。譬如像张震的减重,像钧甯的剪短发,过往像杨丞琳也是全素颜的状态还要采用老化的特效。

第二件要做的事,就是确认这些演员,他们每个人都对于表演有一定的敏感度和很高的追求。他们也在等待着创作者给予他们一些挑战,关键还是看他们愿不愿意接招。

我蛮幸运的是,这些合作过的演员们都是乐于尝试突破的。这真的不是客套话,是他们自己成就了自己的那些角色。我身为导演,只是处在一个督促与提供选项的位置上而已。

发布会上的程伟豪与张震

最后一个问题,想听你聊一下平时喜欢看的影片,以及有哪些影片影响到了《缉魂》的创作?

程伟豪:我比较喜欢的电影作者有韩国的奉俊昊、香港的杜琪峰,他们的所有作品我都要看的。好莱坞的话,就是大卫·芬奇、诺兰,他们都给我产生了启发性的作用。我常常在创作时会回头审视,如果要做类似的情节和气氛,会怎么去处理。

如果硬要拿《缉魂》对标一些作品,我觉得它会比较像《黑镜》,也是在讲科技、人性,视觉氛围的呈现都是有点熟悉却又有点陌生。而在电影的类别里,最接近的应该是亚历克斯·加兰的《机械姬》。


这次和程伟豪导演聊了一小时,尽管最后呈现上有遗憾,但也算是产出了一篇有品质的创作访谈。因为喜欢这部电影,知道创作过程的个中艰辛,更认定程伟豪绝不是一般性的类型片导演,我也尽力想让这篇内容不浮于表面。衷心希望看过《缉魂》的朋友在读这篇访谈时,能有自己的所得。

 4 ) 国产电影如何圆熟丝滑地逃过总局审核?男同性恋如何天衣无缝地嵌入父权社会?

朋友给我强烈推荐《缉魂》,说是近来看过最精彩的国产片,尺度之大,简直不敢相信能在影院上映,总菊这次是怎么了?审核的标准在哪里?

这我不能不好奇去看看,据说还有明目张胆的同性情节,且是个近未来科幻题材,豪门悬案、阴阳术数、换脑移魂、张震出演……啥啥吸引眼球的元素都占齐了,画面全程调为高级都市灰,眼睛蒙了一层霾似的,搞得煞有介事、神乎其神,

原来所谓的尺度只不过是因为案件的主角是两个男人,电影处处暗示他们是同性恋人,但我却觉得这个点完全不重要,因为排在爱情前面的是他们携手创立的换脑医疗事业,这和一般的兄弟结盟有什么区别呢?桃园结义、梁山好汉,上野千鹤子在《厌女》里描绘的“男性同性社会性共同体”不外如是。

只要没有男男亲密镜头,你爱怎么拍怎么拍,就像当年《水形物语》人兽恋照样引入内地——女主角出浴后强行p上“小黑裙”就可以,看似滑稽可笑,但亦是中国式逻辑:不管你暗地里怎么隐喻怎么偷着来,大面上看得过去就行,和谐是第一要务,别把事情搞到台面上来。

国产片不能有鬼,因为我们是唯物主义,所以换脑ok,科幻嘛,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上,男变女、女变男又有什么问题?

这与男同性恋骗婚的逻辑是一样的,每个人活在世上都要演戏,婚姻就是最盛大的戏,该做给别人看的做了,私底下怎么乱搞没人管。

尤其王世聪是豪门,不结婚说不过去,不生孩子说不过去,这么大家业谁来继承?我甚至不愿意把这部片子称为一个“同志骗婚,同妻受苦”的猎奇故事,这难道不就是许多婚姻里正在发生的事吗?直人的婚姻就都是真爱吗?就没有表演成分?几个豪门娶亲不是为了传宗接代?

Gay只不过是很不幸地被《缉魂》消费了,“骗婚”成了一个刺激元素,故事里的女性是代孕的工具人,作为电影里的角色,她们同样是工具角色,导演并不准备深究同妻的苦难,唐素贞充当了一个凄怨的符号,负责带来诡异氛围。

最后张钧甯为了老公张震和肚里的娃娃包庇了罪犯,符合中国传统女性的价值,更确切地说是符合对主流大男主影视剧里对女主角的一个刻板定位——为小家舍大家,任凭感情左右理性。

只有男主角张震从头到尾伟光正,他是病弱的,他是憔悴不堪的,他是丧失性吸引力的,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牺牲自己保障妻儿,他舍弃肉身成全公道正义,

这哪里尺度大啦?这不就是最核心社会主义价值观?

所有的性别转换、性向探究、女性难题全部被囫囵搅和成一团,沦为了这最主流价值观的下酒菜,就像片中那个贯穿始终的可怜女孩李燕,她不配有自己的故事,身体供多人使用,到头来还要白白顶个罪名入狱,脑资料全部销毁,永世不得超生。

 5 ) 二刷发现王世聪可能是个异装癖或性别认知为女

【更新:感谢评论区一些看了原版的朋友验证了我的猜想。】

原本还纠结了一些,比如世聪性别认知还是男性,选择女性身体是因为方便转移遗产、为了可以怀孕生小孩无限迭代下去,但是解释不了发现长头发、口红印的bug。

尽管故事仍然说得通,但只有他本身性别认知为女性,才能使得整个故事更流畅顺利。

我的验证逻辑是:发现长头发➡️没找到出轨证据➡️长头发是王自己的➡️over

————————分割线—————————

原文:

第一遍看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疑点,为何唐素贞会发现王世聪出差回来后,西装上会有长头发和口红印?当时我有两个猜想:

1、唐素贞可能重度抑郁症伴有一定程度的幻想症。

2、如长评热一所写的,王世聪本人是双性恋。

在第二遍观影的过程中,这两个猜想都逐渐被我否定掉。

第一点,不是抑郁症导致的幻想。

唐素贞的抑郁症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王世聪出轨的迹象是加重她抑郁症的原因。片中有一句话:“素贞一直想找到世聪出轨的证据,但却发现了令她更为震惊的东西。”这句话也暗示了唐素贞没有找到王世聪向女性出轨的实质证据。

第二点,王本人是双,并出轨女性。

以万博士和王的亲密程度,如果王出轨的话,他们的关系不可能如此稳定。万博士也不可能一直爱着王。

综上,长头发很可能是王本人的。

🚺🚺🚺🚺🚺🚺🚺🚺🚺

【一些影片中的暗示】

如此,二次观影时我特别留意了王别墅里的细节,发现了几个证据指向王是异装癖或者性别认知障碍。

1、片头警察进入王房间的时候,入眼第一个画面是一副人脸的画作,在混乱的线条中人脸分裂开来,暗示着这个房间的主人,对身份的认同或者自我的认知是存在混乱的。

2、整个别墅中随处可见的艺术品都是一个主题:女性身体。

阿爆进入房间调查时,墙上的画是一个怀孕的女性。做手术的艺术品储藏室,里面有非常显眼的女性胸部的雕塑。还有摆在桌上的小饰品,也是女性的头部。

3、复制到李燕的身体后,有一分钟的镜头,表示了王对自己新身体的欣赏。除了复制成功的激动外,可以看出王是纯粹的欣赏女性身体。

并且有一个画面是李燕买了许多大牌的衣服,一开始很容易被误导成,是唐素贞被复制成功了。但是当知道被复制成功的是王之后,这一段就有趣极了,为何王如此热衷于打扮自己呢?甚至之后还给自己涂上了玫红色的指甲油。

4、唐素贞拍到的照片,第一眼看上去是男女性躺在床上。这种模糊是有为了误到观众,隐藏悬念的可能,但是让我细思恐极,难道王每次出差,都是穿着长发涂着口红和万博士偷情的?这就是为什么每次王出差回来,身上都会有女人的头发丝。

5、这一点纯属瞎猜。王的公司靠生命技术和医美发家,生命技术是万博士的专长,那医美呢?很有可能是世聪本人的爱好嘛!而且世聪的脸,看上去就像do了很多次的。

💡💡💡

【个人感想时间】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还是让我非常惊喜的。

意识上传、大脑复制这类主题一直以来就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存在:拥有了我的意识的我,就真的是我吗?

这部电影给的回答是:原身体的潜意识是会被部分遗留的,手术不可能是百分百的,也就是说,原先的那个我,已经不存在了。

那么两个我共存的时期,本我是如何看待新的我呢?

是像王世聪那样,对新的我产生了畏惧和嫉妒?

还是像梁检座那样,平静的接受死亡,让新的我去守护自己爱的人?

大多数人对于自我意识的消失,都存在恐惧心理的。片中有一个画面我非常喜欢,在机场的窗外的广告上,出现了两个画面。老人笑呵呵的看着刚出生的孩子,坐着婴儿推车的孩子,和坐着轮椅的老人。人类恐惧于自己的消失,这份恐惧却会因为新生生命的诞生,而稍有慰藉。仔细想想,大家不过都是基因的工具罢了。

还有一些相关问题,如若有一天,这个技术被滥用,那么新的我杀了本我,是否违反了法律?

如若妻子的意识换到女儿的身体中,父亲和女儿相爱是否是乱伦?

这些问题都是未来值得探讨的,看到缉魂这部电影为国内大脑题材开了个头,我觉得很高兴。

 6 ) 如果人类永生,爱是否还能存在

曾经轰动一时的未来学著作《奇点临近》中,未来学家库兹韦尔设想了这样一种可能: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人类将可以复制记忆,从而使一个人永远活在电脑中,只要把这些记忆不断注入到新的、空白的大脑中,则他将永生。

依据摩尔定律,库兹韦尔推断这一天将在2029年到来。也就是说,还有8年。

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了,世界将会怎样?许多科学家认为库兹韦尔“疯了”。笔者曾就这一问题,采访过挪威著名哲学家、《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塔德,他不太关心技术可行性,他更关心:如果人类能永生,是否还会有爱?

乔斯坦·塔德的反诘非常玄妙,常人不易理解,有幸的是,这恰恰是《缉魂》的主题。换言之,只要看懂了《缉魂》,你就已经抵达了人类哲学思想的最前沿。

命中注定,梁文超只能主动去接受死亡

表面看,《缉魂》是一部标准的类型片,它包含了三个故事:

其一,富豪王世聪惨死在豪宅中,其背后是一场高科技谋杀,这是科幻戏。

其二,检察长梁文超(张震饰)面对情与义的两难选择,选择了自我牺牲,这是情感戏。

其三,王世聪、李燕(孙安可饰)、万博士(李铭顺饰)等人的纠缠,这是悬疑戏。

三个故事彼此纠缠,各有各的讲述核心,但将它们串联在一起的,是男主角是梁文超。因患了脑癌,自知来日无多,而他的警察妻子阿爆(张钧甯饰)又怀了孕。脑癌治疗要花很多钱,想治病,就得卖房,这意味着,必须牺牲妻子和孩子将来的生活。即使如此,也只能暂时推迟死亡的到来。于是,已经病休的梁文超又回到工作岗位,恰好接了王世聪被杀案。

梁文超的想法是:我不是王世聪,没有那么多钱,但我上班的话,每月可以拿12万薪水,多少可以给妻子和孩子留下一点东西。

在梁文超身上,包含了一个标准的现代悖论:我们正从人蜕变成市场人,我们的人格正蜕变成市场人格。

所谓人格,在心理学又称为个性,它决定着“我就是我”。通过行为、观念、情感、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自我与旁人有了区别,从而能被辨识出来。正是在人格驱动下,一个人才会形成自己的动力,去赢得自己的成功。

然而,市场创造了货币,给成功标出了直观价格。在今天,不同人的成功是一样的——赚更多的钱。这意味着,与亿万富豪比,普通人的成功不过是他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是万分之一。

在这个人格市场上,检察官、医生、学者、思想者、富豪……其实都是生产线上的工人,靠为别人服务、被别人雇佣,来换取存在感和成就感。

这是一个非常冷酷的现实:梁文超能让阿爆感动的唯一方式,就是带病坚持工作,如果他每天躺在病床上拖累别人,看着家庭一天天穷下去,他将何以自处?阿爆还会爱他吗?

像所有小人物一样,梁文超必须自残,必须主动去接受死亡。

如果有两个我,该怎么办

死亡真的可以避免吗?至少库兹韦尔认为可以。

在库兹韦尔看来,活着就是记忆的组合,随着大脑扫描技术进步,人类总有一天会破解其算法,并调用全部底层记忆。于是,人最终会被还原成信息,能够拷贝和存储。

库兹韦尔的想法引起人类中心主义者的愤怒,难道我们的智慧、情感、历史、崇高……都只是信息形成的幻觉?他们会辩护说:人脑无限复杂,永远不可复制;人类的价值高度已脱离物质层面,无法再物质化。

这些辩护相当苍白。没有“阿尔法狗”之前,谁相信电脑会战胜人脑呢?诚然,“阿尔法狗”是人创造的,正如人脑是地球环境创造的,既然人脑可以反过来掌控地球环境,“阿尔法狗”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掌控人?

技术有其冰冷的一面,它更倾向于相信,世界的底层逻辑是技术,至于人类的情感,不过是人类的自以为是,是技术的BUG。

在《缉魂》中,王世聪恰好就是这样的技术至上论者,他相信,自己足以掌控一切。在这条线上,《缉魂》展开了一个颇有丹·布朗的《本源》味道的故事。这就陷入库兹韦尔设想的两难中:自我是唯一的,如果自我可以拷贝,则谁是真的自我呢?

乍一看,这个问题太“狗血”:谁是真正的自我,有那么重要吗?

可继续思考下去,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很麻烦:如果没有真正的自我,爱从何而来?没有爱,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重占有的爱正在吞噬现代人

也许很多人会说:爱不就是喜欢吗?我喜欢吃辣椒,分成两个我,依然喜欢吃辣椒,这有什么不可以?

这其实是源于对爱的误会。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在《占有还是存在》中写道:“爱也有两种含义,一种是重存在的爱,一种是重占有的爱。”

众所周知,爱不是占有,可现实是,我们都是商业社会下的蛋,从出生的第一天起,我们便被商业逻辑所包围,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思想又会遭遇商业逻辑反复洗礼。其结果是,每个人的社会性格都表现为“接受指向”:女性接受男性的爱,或男性接受女性的爱,往往是因为“他(她)对我好”。

随着占有的自动化,现代人形成了储蓄意识,从没有一个时代,银行卡变得如此重要,但它的涨落代表着安全感的增减。

因为作为个体,我们的选择的空间实在太小。一方面,我们享受着空前丰富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这一切又随时可能被剥夺。这决定了,作为无根的现代人,爱只能以占有为主题,只有在获得“增加”的错觉后,爱才会出现,而这种爱,其实是精致的自私。

由此就可以理解,在《缉魂》中,王世聪、万博士等为何会集体陷入“失心疯”的状态中,他们都是大富翁,看上去很强大,似乎是操盘者,是制定游戏规则的人。可事实上,他们的掌控力并没让他们获得自己,反而被更深地操纵,最终被现实吞噬。在装模作样地爱过之后,他们并没得到真实的爱的体验,因为他们已失去享受爱的能力。

包括阿爆,包括唐素贞(张柏嘉饰)、王天佑(林晖闵饰),他们都是从“占有”的角度来理解爱,因为他们所能看到的现实,只剩下占有和被占有。物质时代最大的病毒是“爱无能”,似乎和谐、圆满,可没有了自我,爱又怎么可能存在?

只有站在这个立场上,才能理解乔斯坦·塔德的反诘的巧妙——如果人类可以永生,可以去过任何想要的生活,当嫉妒、试探、恐惧、温暖、沉醉之类,都变成一小段程序代码,那么,我们和《黑客帝国》中的人体电池又有什么区别?

爱终将拯救每个现代人

在《缉魂》中,王世聪与梁文超构成彼此映照的关系。王世聪无所不能,甚至可能永生,但这并没能拯救他,他人性中的温暖反而被剥夺殆尽,走向绝对的自私,最终因爱无能而毁灭;而在疾病折磨下,梁文超越来越弱小,甚至瘫痪。可正因为缺陷,才创造了爱。事实证明,爱是有力量的,因为只有爱才能让人明白,什么是不可让渡的,从而明白,我究竟是谁。

梁文超的最后选择,与其说是在捍卫原则,不如说是在寻找自我的意义,即从自私的爱走向真正的爱,从重占有的爱走向重存在的爱。梁文超的选择不是为了阿爆,而是为了自己——只有这么做,他才能理解活着的意义。

事实是,人类的一切原则都源于爱,只是随着我们从道德至上的社会转入世俗社会,大多数人丧失了充分的道德实践与道德体验,从而将原则与爱割裂开来,而《缉魂》的意义就在于,它让观众意识到,二者其实是一体的。

一般来说,类型影片偏重情节的复杂性,不得不损失思想的深度。毕竟故事是现代人的自我讲述方式,在商业社会中,人人都要编造个人的传奇,以在人格市场中获得竞争力。正因自我讲述的必要,现代人才有了读故事的需求。

在这个层面上,《缉魂》的表现可圈可点,它将科幻、悬疑、情感结合在一起,在有限空间中,最大化地拓展了讲述的可能,其故事量远超普通类型影片。但更令人惊喜的是,《缉魂》并未因此放弃对人性的深度挖掘,它直抵现代人的心灵困境。那些曾真诚地面对过焦虑、烦恼、无奈的人们,注定会从《缉魂》中得到安慰。

回到母题:如果人类永生,爱是否还能存在?

在《缉魂》的结尾处,创作者暗示了自己的答案:在监狱中,李燕突然用手抚摸着阿爆的额头和嘴唇,这是已去世的梁文超的标志动作。难道,梁文超的灵魂已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还是李燕用这种方式,获得自我的觉醒?

不论是哪种,都隐喻着:爱将永远存在,爱终将拯救每个现代人。

 短评

这个奇情狗血的故事,拍成犯罪类型片,倒是蛮吸引人的。由于各种反转以及奇情的设定,会让你整个观影过程都会有不同的快感。而科幻背景与未来的设定,也让那些看起来不那么顺畅的地方,有了合理之处。张震的减重还是有效果的,他让这个探案的检察官有了独特的、病态式的魅力,是一种源自生命脆弱感的吸引力,而张钧甯的表现也非常不错。还有一点就是,这个片名真的是不错,多读几遍就更不错了。

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太失望了,全部的悬念点都写在脸上的剧本,前一个小时把一个极其简单的案件来来回回故弄玄虚,后一个小时几乎充斥着与整体风格完全割裂的煽情,明明应该是一个抽丝剥茧的悬疑片,结果整成了一个大家听故事的苦情剧,科幻的包装以及RNA复制人脑的概念都诠释得特别肤浅,包括LGBT的内容都显得鬼扯和生硬,程味豪这一次的剧本是太缺乏亮点了,相比《目击者》是一次大退步,还不如《红衣小女孩1》。

8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较差

好看,超过预期。严格来说属于优缺点都比较明显,优点是改编的小说底本足够有趣;导演克制扎实;类型片手法成熟;审美优良;服化道和近未来视觉设计得很精细可信,但又足够克制,服务于剧情与表演,不喧宾夺主。缺点是太早揭露真相,以致第三幕有些疲软,叙事节奏可以再优化;另外导演手法和演员表演,一直持续在一个情感浓度高度饱和的状态,全片一直维持在这种高浓度里反而平了,最后缺乏层层递进的情感张力。演员的眼泪再少一点就好了。但是张震很好,这个故事的可信度和代入感,很大程度是靠张震献身般的表演支撑起来的,片子四星,张震值得多给一颗星。

13分钟前
  • 力荐

世上少一对基佬,就会多一对百合,这就是LGBT守恒定律

18分钟前
  • 猫猫的毛线
  • 还行

全部的观影感受总结为四个字:如坐针毡!片中人脑的复制仿佛做了个脑ct般简单,李燕仿佛一个超大容量的脑硬盘,反正全片完全不能让人信服…两🌟都给演员,演技没毛病

23分钟前
  • 寒鸦捡枝
  • 较差

点评不敢说太透,和🌺一样是两个抗病魔家庭之间的「镜面」,彼此都被爱「绑架」,两个家庭的结果是一体两面。剧作上,科幻是引子,服务于悬疑,用一套「移魂大法」带出对肉体与灵魂的拷问,诠释出性别倒错的柏拉图式永恒。一切伏笔、细节和反转都处理的有条不紊,且留白之处的减法做得非常微妙。事后细想,有时候审查反而帮助了剧本。Btw,程伟豪还是很会拍类型片,张震和张钧甯的表演相当加分。

24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王思聪骂骂咧咧离开了电影院……

25分钟前
  • 雪夜电影
  • 推荐

8.5分。看了点映场,一问三不知三连。一时间,不知道《拆弹专家2》和《缉魂》谁写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命题作文得分更高;一时间,搞不清《缉魂》和《送我一个小红花》谁拍的「抗癌的我们」更打动人,尤其都关注到了lgbt群体;一时间,分不清《缉魂》和《心灵奇旅》关于灵魂与存在的探讨谁更高明,尤其是都拍到了「灵魂互换」。但我确信,这是国内目前最好的软科幻。如果《流浪地球》是硬科幻的标杆,《缉魂》是软科幻的典范。软科幻不是不像科幻的科幻——那种姑且称为「轻科幻」。

28分钟前
  • 山微漾
  • 力荐

3.5 被尺度惊了,我竟然在国内院线看了部阿莫多瓦???

33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虽然最后结局能预料到,但是还是会引发小小惊呼:我的妈啊,我看到了啥?非常难得一见的坦率,开年惊喜。//故事和设计有很多不够的地方,但是还是不应该无视在人物关系上的突破

35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是认真的吗?这都能吹???这电影能吹????客观主题不落地,男女主的感情线断断续续,主线进行不下去就拿出来讲一讲,最恶心的是不严肃讨论LGBT就别蹭,扭扭捏捏属实恶心!嗨,抱歉!是我过于情绪化了,再此做一下更新。我说他主题不落地的原因在于,既然博士爱的是王世聪的灵魂,那为什么在他有了新的躯体以后,甚至是符合社会期待的一副躯体之后态度却发生巨大的改变呢?再来,既然世聪爱博士,那继承的第一顺位应该是博士而不是一个“变数”。甚至,当他开始欣赏新的躯体的时候,顺理成章的一个合理的身份陪在博士身边才对而现在看过来,全都是顾左右而言他,讲的是他又不是他。我看不到导演对于LGBT是肯定或否定的价值体现。在我看来就是有意的剐蹭与消费。最后脱离影片本身,这部电影买了太多KOL来带节奏,恶心

38分钟前
  • 一条大于
  • 较差

有人轻易签下贩卖灵魂的契约,有人率先临床永葆生命的实验。有人在众叛亲离的豪宅里被权欲弑杀,有人在形销骨立的躯壳里被爱欲背叛。谋划的宏图不抵阳寿,便要那魂魄世代承袭;缘分的尽头难卸执念,便求那科技帮忙永生。最致幻的颠茄是对权力贪恋,最致命的脑癌是对情爱痴狂,令人不得好死,难以超生。

43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什么登西…这种电影需要动用到张震吗?

46分钟前
  • Amber
  • 还行

影院二刷之后更加震撼,手松一点甚至可以给到五星。年龄、身份、肤色、性别,为爱你能放弃多少?当身体成为硬盘灵魂成为数据,爱会永恒吗?《缉魂》通过近未来背景设定,来探讨爱这一永恒主题,不得不说程伟豪完成得非常出色,这片的震撼程度以及对行业的启示作用,堪比《午夜凶铃》之于当年的日本电影市场。

47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看完惊呆系列,我真的在电影院看的吗?#

50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特别好的剧本杀

52分钟前
  • 影迷劳拉
  • 还行

开篇1对cp没孩子,结尾1对cp2个孩子,厉害了!

54分钟前
  • 西西里的朗读者
  • 推荐

男同骗婚导致异性恋夫妻变拉拉

55分钟前
  • V ə RONICA ✿
  • 还行

本身还过得去的商业类型片。前半段破案时的悬念铺设有点见拙,后半段每一次反转都保证伴随不同情感层次的表达(以及过头煽情)。科幻概念和世界观之间的连接不是很扎实(不是背景放点高科技特效就能让观众相信你的科幻设定)。但主要是这通过层层反转逐渐浮现出来的主题(直到最后一个镜头才完成内核表达的惊喜),能在国内大银幕看到真有点激动。片中罪恶和悲剧根源是来自“社会压力”的身份认同障碍、隐瞒以及欺骗,而最终自我救赎则回归到无关身体性别、来自灵魂碰撞羁绊的爱~(续集可以是双女主赛博朋克探案

5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4.5 不仅只是一部需要疯狂复盘、捋清每个动机细节的电影,理解片中的情感变化比理解概念、事件逻辑的门槛更高。这次程伟豪把反转渗透入镜像式的人性抉择和双重性的情感体验系统,悬疑扎根于人物本身,直至最后一秒都灌满了复杂得酣畅淋漓而又保持克制的情感。后四十分钟的漂移操作把人看呆,不剧透地说,这是个讨论极致的爱情与仇恨、罪恶与救赎可以跨越肉体、身份、血脉、时间、生死的故事,奇绝到深度复盘后仍会感到震惊。类型上也有创新,敢于通过伦理奇情、东方元素,打破悬疑与科幻的固有类型限制,对情感于意识、躯壳间关系的探讨呈现出各色光谱的广度。相比《目击者》或者近两年的华语片同类项,都是重大突破。

59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