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派

爱情片大陆2013

主演:董子健,秦海璐,咏梅,焦刚,安悦溪,郄路通,蒋雪鸣,高浩元,谭楚枫,李天浩,蒋小涵,侯孝贤,龙然

导演:刘杰

 剧照

青春派 剧照 NO.1青春派 剧照 NO.2青春派 剧照 NO.3青春派 剧照 NO.4青春派 剧照 NO.5青春派 剧照 NO.6青春派 剧照 NO.13青春派 剧照 NO.14青春派 剧照 NO.15青春派 剧照 NO.16青春派 剧照 NO.17青春派 剧照 NO.18青春派 剧照 NO.19青春派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1 05:52

详细剧情

  不疯狂,怎叫青春?居然(董子健 饰)在高考前拍毕业照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大声地用泰戈尔的诗句向暗恋了三年的黄晶晶(安悦溪 饰)表白,收获了甜蜜的初恋。但很快初恋的甜蜜就被闻讯赶来的母亲(咏梅 饰)破坏了,黄晶晶在居然母亲的刺激下傲然离去,居然伤心的想爬墙挽回初恋,却摔伤了尾骨。失恋加受伤的他高考失利,看着黄晶晶前往复旦的身影,决定复读追逐爱情。开始了一段疯狂的高三历程。  在每个青春的回忆中,一个深陷暗恋默默付出的女孩儿,几个情感丰富讲义气的哥们,一群各有故事特色十足的损友,一段所有人共有的回忆。这就是青春派——生活里总在闪烁,永不褪色的一段岁月。

 长篇影评

 1 ) 那些青葱岁月

这部影片取自于我们青春的影像,真实的让人心头微酸,书本、课桌、教室、老师,苦闷的高三,高考倒计时,抓不住的爱人,这正是我们的青春!勇敢追求爱情的男孩居然高考落了榜,家里陪他走上复读的道路。在一年当中,居然和他的伙伴们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问题,被现实生活和成长的烦恼挤压,但是懵懂纯真的爱情不期而至,他们在支离破碎中享受成长的快感。 班主任对他们的苛刻要求和伤害自尊的话,让我想起了我的高三,像这样的老师现在已经很少了,负责,有担当,热爱工作,关心同学,以同学的成绩提升为第一要任。像居然的妈妈那样的家长到是很多,就像是全部赌注都压在了孩子的高考上,虽然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关爱,但也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虽然结局在我看来不是很完美,但是也留给了观众想象的空间,高考并不能决定命运,但是一段感情却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特别是初恋。我高考已经过了一年,但是时过境迁,电影上面的一个个片段就像我的昨天,曾经的回忆一幕幕的在脑海闪现。青春,为了爱而努力过,为了爱而坚守过,为了爱而放弃过。青春,为了未来而奋斗过,为了面子而争执过,为了情感而哭泣过。我们的青春已逐渐逝去,剩下的只有缅怀和回忆,珍惜即将逝去的青春,让回忆不在断片。

 2 ) 不疯狂,不青春

青春于不同的人来说,代表不同的事物。有人说,青春是自由,摆脱家长的束缚。也有人说,青春是热恋,找到那个她,温暖彼此。还有人说,青春是特立独行,想什么做什么,不从众……《青春派》告诉我们,青春是令人胸口隐隐作痛的初恋,青春是高四奋斗挥洒的汗水,青春是偶尔的一点点疯狂,青春是内心真正的成熟。 以青春励志为题材的电影不在少数,但取材高四生活的确实很少的。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一群90后青少年的青春生活,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居然的男生,在距离高考还有5天拍毕业照时,他终于鼓起勇气向自己暗恋了3年之久的黄晶晶告白,并且得到了对方的回应。这一举动着实让居然的班主任——全校出了名严的撒老师下不来台。可是甜蜜的初恋还未开始,就被居然的母亲扼杀在了摇篮中。居然被母亲关了禁闭,但一个少年的心岂是那么容易被锁住的?午夜时分,居然悄悄的爬出了卧室的窗户,沿着防盗窗一层一层的爬下楼去,可是却被一大姐当做色狼推下楼去——尾巴骨断了。不出人意料,居然的高考砸了。父母的确是对他很失望,他自己也充满了迷惘,但复读这一条路是他从未想过的,他排斥复读。这个任性的决定对一个辞掉工作倾尽心血为儿子洗衣做饭的母亲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于是他的母亲哭闹打骂,软硬兼施。可是居然却不为父母伤心的泪花和恨铁不成钢的打骂所动。最终,黄晶晶考上大学的消息彻底燃起了居然心中的热火。他要回去复读,他要努力读书,他要考上和黄晶晶一样的大学。他复读的动力就是——黄晶晶。带着这个目标,他收拾行装,又来到了撒老师带的应届班。

正像一句话说的那样:恋爱的天敌是距离。居然和黄晶晶的距离并不只是北京和上海的距离,还是大学生与中学生的距离。十一假期,两个人的感情因为黄晶晶的欺骗彻底崩盘,无疑居然只是怒火中烧的胡言乱语,但黄晶晶却真的是想要放弃。在高四这个关键时期,失恋这个打击无疑是致命。居然变得像一只竖起刺的没心的刺猬,做什么事都仿佛丢了魂一样,对对自己关爱有加的张晓帆也恶语相向,着实引起了同班同学的不满。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班级组织去电影院看电影,就是这一场讲述失恋电影彻底改变了居然当时糟糕的状态,让居然学会了放下自己不能拥有的。渐渐地,居然也开始看见他以前忽视却对他格外珍贵的东西。 作为一部成功的青春励志题材电影,《青春派》不仅赢在其背景选取,也赢在角度选取。整部电影并不单单体现了单纯的青少年男女朦胧的情感,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友情,亲情,感恩老师的淳淳教诲,不要忽视那些对你最重要却始终没得到你关注的东西。电影中望子成龙的老妈,严中有爱的撒老师,默默无闻的晓凡,搞怪却真实的逗比三人组这些鲜活的人物都牢牢刻在我们的心里。那些,不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吗? 《青春派》拍出了许多青少年的心声,让我们从电影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形成了强烈的共鸣。居然由一开始的“无爱情,不生活”变得“重情义,知感恩”,这,就是成长的过程,这,就是属于居然的别样青春。那么你,何时完成这华丽的蜕变呢?

 3 ) 青春就是我一辈子的硬伤

昨天去家门口的电影院看《青春派》,开场五分钟,屁股还没坐热,只听“啵”一声屏幕上一片漆黑,安全灯霎时亮起——
哎呦卧槽,电影院都能停电啊?

握着老板签过名的票根,我今天又屁颠屁颠地跑了过去。
而在一个半小时之后,我走出电影院,看着大街上热浪滚滚,烫得眼泪都快流下来。

作为一个比较出名的神经病,我最出彩的年纪是在初中。中考搭线侥幸进了高中之后,原本初中的小伙伴都分崩离析,鸡哥去了大上海选择留级,gc因为神一般的发挥去了兴中的尖子班,带头大哥一脸不羁地去了城北还是湘北我不太记得,而我则孤独地来到坐落于走廊尽头厕所旁边的5班。

因为清楚地认识到美只一种,倾国倾城,丑却万般,千姿百态。我更加努力地朝着一名娱乐大众的丑角发展,十七八岁的年纪,别人忙着成长,变美或变帅,我则自暴自弃地选择成为一块0.1吨的秤砣。另一端的秤盘上放着友情与爱情,学业与理想,愤怒与孤独,矫情与自我哀愁。

我主动要求班主任把我调到了讲台旁边。因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缺少了战友的我选择单兵作战,我要把板桥初三一班的光荣之血继承下去,我肆无忌惮地插嘴插舌,善于和老师狡辩争论,扰乱课堂纪律,影响教学进度。有次晚自习在走廊上因为举止怪异惹毛了教导主任,第二天早读课他来到我们班,轻轻敲了敲门。因为我离门最近,所以我大大方方主人般热情地拉开了门,结果主任伸出一张面瘫脸,瞥了瞥我和又瞥了瞥我可爱的讲台小板凳,挤出一丝冷笑:
“看你的座位,也知道你在班级上的位置了。”
可这句话怎么想都觉得是一句褒奖,是颁发给我幼稚的反抗行为的一枚重要勋章。
而当时的我居然忍不住低头露出微笑,心想“哎呦卧槽,这下撞枪口上咯”。
至少那时候我的幽默感和乐天知命常能救我于水火,你一定要坚强啊,你们班可就只剩你一个神经病了啊。

这种使命感让我足足撑了三年,一直在表演,从未被识破,如此逞强三十年,最后发现谐星的爱已经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再想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已经落花满南山了。我想怎么说我也该成为一个成熟稳重的老师傅,怎么三年终了,青春期结束,却还是那个幼稚而极端的心态。以至于之后的五年,我依然我行我素,闹出更多更大的笑话。我想,这也算是个天意。

高三哭得最猛最柔情的一次,是初夏的夜晚。那天全市暴雨,乌云典当星光,狂风扯天幕霸王硬上。那是非常诡异的午后,天空飘着如烟的云,天边是更多绿色和紫色的光,黑云压城的巨大紧迫感,似是一场大战即将开场。直到空间被剧烈的挤压,揉捏,老师接到校长室的通知后立即说道,反正要高考了,想留下晚自习的就留下来,其他要走的赶紧走,这场雨肯定要下得很大,路上一定要小心。

彼时我因为各种原因坐到了教室的第三排,我茫然地看着全班同学或着急或愉快的收拾书包,急匆匆地离开教室。一个,两个,三个,第四个撞到我的桌角,五个,六个……大家都走得那么快,毫无留恋,直到教室已经快没有人时,我看着空荡的教室,刚关闭仍有冷气的空调,一摞又一摞的书籍资料,被打开的文具盒,没擦干净的黑板,黑板上值日同学的名字,心中顿时一阵强烈的悲哀涌起,这种时候,最好谁都不要碰我。

而F走过来说,你怎么还不走,快走啊!下暴雨了!
刷地一下,我眼泪就夺眶而出。我立即低着头趴在桌上,平复情绪,缓缓说道,你先走,我再等一等。
他说,一起走嘛!
我一下子没忍住,哇得一声大哭起来。那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感情,只觉得得山崩地裂,海枯石烂,脑中一阵晕眩,所谓哭到缺氧便是如此。
我嗓门大,脸盆又大,所以哭起来的场面一定是非常壮观和震撼。我玩命地哭,吓坏了同桌,他立即去门口找班主任娇娇。
娇娇来到我身边,问我怎么哭了,我像孩子遇到妈妈哄时哭得更大声,一边哭着还一边大声说,走了,都走了,就要结束了。
娇娇用力地揉了揉我的头发,她手中温柔的力量,让我更加受不了,情绪直接失控。
然后她声音带着颤地说道,你们别管他了,让他一个人哭一会。
直到我哭醒了哭完了,那场暴雨也已经停了,教室的门窗都开着,空气清新得不像话。难得的安静,草丛中偶尔有虫子在鸣叫。
我抬头又看见在改卷子的娇娇,她朝我笑了笑。

后来听同桌说我在哭的时候,娇娇也走出教室一个人在走廊上哭了起来。

那场暴雨,似乎就是青春的第一场离别。后来我们高考,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在高考前勇敢地在一起,有人在高考后表白失败。有人去了远方,有人离家不远,可终于渐渐失去联系。我开始安于现状,上天安排的最大。有人持之以恒,终获成功。我终于明白,随波逐流和努力奋斗,都是对命运的不妥协,前者趋利避害,后者永不言败。一个更好的人,是应该懂得如何分配两者的比例,刚柔并济。就像青春里,我们面对爱情和友情,一定要作出选择。

我的青春期并没有太多亮得发烫的时刻,也没有完成刻骨铭心的爱恋。我普普通通,除了体重和长相,都泯然众人。可很多时候,我依旧是个特别爱自吹自擂自命不凡的家伙,从正面上来说,是给自己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负面上来讲,还是得好好检讨自己,因为嘴贱犯下的过错。你只是个普通人而已,懦弱并胆怯。

青春啊青春,坐北朝南,阳光普照。我已经过分粉饰了自己的曾经,企图给自己营造一个祥和,适合回忆,有滋有味的过去。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年纪,无法感同身受,只能试图揣摩自己,在那个青春期所有的心态和由之引发的种种行为。青春这种东西,果然只是年纪过去之后的各种意淫。

它热浪滚滚,烫得人不由眯起眼睛,直到形成心里不可治愈的硬伤。

 4 ) 中国式青春,那么远这么近

     泰戈尔曾经说过:“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每个人的人生各有不同,无论是你身处何方,走向何处,青春却是所有人共同经历过,共同缅怀过的人生必修课。正如这部《青春派》所讲述的故事一样,短短的高三生涯,酸甜苦辣咸的体验如碰翻的五味瓶,统统倾倒在这一年里,或许有的人没有经过高考这样的时刻,或许有的人也没有早恋这种冲动,但电影只言片语之中所带出来的青春质感,却让所有人感同身受,青春那么远,又这么近。

   什么是中国式的青春,正如片中所言:《中学生行为守则》明确规定,高中生即便成年之后也不允许谈恋爱。十八九岁的孩子正值青春躁动,哪怕是平时最乖巧的孩子,也不免偷偷瞅几眼自己心仪的异性。想起了几年的一篇报道,在美国,这个时期的孩子如果不对异性产生兴趣,一定会被父母带去看心理医生的。在我国这样“正常”的事情,却明令禁止的,因为假如这个时期花前月下,就有很大几率无法越过摆在你面前人生的第一道“龙门”——高考。这就是“中国式的青春”,令人纠结却也回味无穷。但这种“高考下的青春”却真正能够唤起所有内地观众共鸣的一段独特记忆。

   《青春派》通过一个普通男孩的视角,展示了高三一代在爱情与高考之间的迷茫与抉择。电影拍得很现实,也很有时代气息,导演刘杰花了14个月潜伏于各大高校,体验最真实的中学生活,力求真诚的记录了那个年代的点滴回忆。从早恋到高考落榜,再到复读、又一次地狱般突击生涯,也初尝失恋的苦果,人生好像在那一刻犹如一条漫长的跑道,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看不到路的尽头。

   电影用前半段时间去描述了一个封闭自我的内心世界,并涉及到了家庭和学业的方方面面,虽然类似的人生挫折、失恋等噱头在电影中屡见不鲜,而且《青春派》在展现这方面内容上并无长处,甚至有些偏执。但不要忘了,那令人躁动的青春期就是就是如此。消沉、迷茫、歇斯底里,面临着学业、高考、家庭的三重压力,如今有多了失恋的选项,集四座大山于一身,怎能不让人心力交瘁?可以说这部描写的非常好,有深度但没有打破常规。

   电影后半部分转折的有些过猛,着重展示主角了与一群同样问题多多的同龄人开始了尴尬与幽默的相处——富二代、贫困生、艺术生,形形色色的同学让观众直面高速生涯,也直面他们与生活间的矛盾。从电影的观赏性来看,这部分戏剧效果更加突出,很多笑料与冲突都在这一块集中体现,其中也穿插着男主角放不起那段情感的片段,但更多的是展示了高三冲刺阶段的生活,同时几位配角的塑造也逐渐浮出水面,刻画了一群高考前夕的苦主群像。虽然本片前后两部分衔接的有些生硬,但在这部90分钟的电影里,结合了很多欢笑和泪水,这样的转变却不乏现实的笔触,有些无奈的感觉。好比一个人遭受人身打击,却又不得不强颜欢笑一样。

   主演董子健可谓最大的亮点。他凭借本片斩获2013年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之第10届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奖项,成为一名90后影帝。对于从未表演过的董子健,片中居然这个角色表演难度很大,不但要经历伤痛与挫折,还有以第一视角细致的展示高三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时候,演员要依靠眼神来传达表演的效果,可偏偏董子健长了一对小眼睛。这个相貌平平的男孩可以说没有任何优势,但他却将一个身背四重大山的高四学生展示的淋漓尽致。或许身为一名90后,他有着面临高考的痛苦体验,也有着与片中人物类似的情感经历,能让他将自己的感受带进角色之中,去演绎一名真实的学生,在人生与情感的道路上左右徘徊,那种纠结与自闭的内心活灵活现。

   董子健的演出完成的十分出色,他在镜头面前的沉稳自然,对人物演绎的清晰脉络,成为华语影坛的一道新气象。他的未来发展可以参考文章这样的大众级明星。同样其他几位角色也比较出彩,富二代和眼镜男非常抢戏,更能引发爆笑的就是那位文艺男,只可惜表演痕迹过重了一些。当然不得不提秦海璐,这个教师的角色非常引人瞩目,突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和情谊。

   《青春派》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就是模拟考试从前往后传递卷子的画面,而且不厌其烦的从开头贯穿到结尾,这个细节让人回味无穷。作为一部篇幅只有90分钟的电影,展现繁重学业的笔墨不宜过多,该画面很独到的勾起了很多观众高三生活那繁重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冲刺体验。毕竟,在内地很多表现高三生活的电影,拍的都比较主旋律。唯有这部《青春派》花了大量时间展示青春期男孩的躁动与迷茫,早恋、打游戏、聚会等等,这是本片真实的一面,也不落俗套。可以说《青春派》在很多高中生题材的作品中显得非常独到。然而,电影最终还是回到了高考,因为在“中国式的青春”面前,无论爱情还是友情多么刻骨铭心,高考才是唯一的结局,这就是现实。

   《青春派》终究不是《美国派》。

 5 ) 永不褪色的青春

其实近年来描述青春的电影有很多,但是这部《青春派》却能把我带回那年高考的记忆。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有欢笑也有眼泪,有高三时期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压力和奋斗,也许正是这些相同的记忆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吧。

还记得高三那年,所有的一切都是为高考而服务,不管是破釜沉舟亦或是背水一战,大家都在拼尽全力为自己的的未来蓄力。只是青春时期的懵懂,年少时候的爱恋,来自师长的压迫,一切的一切都不免会激起我们的反抗,只是有的如同居然一般表现出来了,有的只是默默的在心中反击一下。不过不管怎么样,高三那一年的确是难以忘记的青春记忆。

其实电影中的撒老师和我们高三时期的班主任是一模一样,严苛的要求,大量的题海,永不停歇的考试……还有就是日日可见的鼓励和批评。

 6 ) 再也想不出比本片更烂的标题来了即便是这个都比"青春派"要好100倍

8月2日上映的电影,8月5日看的,全场不超过10个人。万达影城的排片一天两场,一场中午,一场将近晚上10点。尽管如此的受排挤,小成本小制作,我也并不看好本片的票房,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是今年目前为止最让人惊喜的电影。
  
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带起的一片青春片风潮中, 我想说这部拍的最好。同类型的打集体回忆牌的前面有《中国合伙人》、《致青春》、《小时代》,后面有《小时代》2,3,4,可这些电影真的有质量么,票房好赚点钱有什么可吹的?除了票房,你特么的还敢聊别的吗?砸那么多钱,连个故事都讲不好,大制作你妹,你特么的用心作了么?长期霸占电影市场,观众就算想看别的也没得选啊,光靠画面,音乐,一堆青春偶像,就是青春题材就是缅怀青春了?青春有情绪,有愤怒,有哀怨,只有真实的青春,才能打动观众。这部电影,在我看来,也许远称不上经典,但他至少抓住了青春的尾巴,别的鸡巴都没有。
  
这里插一句,我真的特别喜欢和欣赏秦海璐,我记得当年《钢的琴》资金短缺,秦海璐自掏腰包最终让这部充满情怀的电影出现在我们面前,她非常支持小成本和独立制片,中国电影需要这些电影基因,我希望中国多一些这样电影人,我也希望中国电影市场多一些有诚意的作品。台湾电影近几年进步神速,各种类型片纷至沓来,中国电影近两年不得不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倒退。
  
整部电影叙事简洁,情感真挚,故事时间跨度就一年,格局小,虽然有些地方节奏有些混乱,但确实很有味道,对于彼时的爱情友情亲情师生情以及横亘其间的大大的高考的把握,其实还是满到位的,虽然羞于承认,但我高中那会确实是这样,现在看来只能用二来形容,但是那份单纯美好,顾影自怜懵懂无知,夸张的拉伸自己的情绪情感绵延自己的委屈痛苦小心呵护自己的那份自以为是的真挚都特么的是真的。自己的情绪也随着感情波动特别大,那个时候觉得自己可以把握住,可以把这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但其实自己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掌控的程度。仔细想来,高考之后,似乎自己也再没有这样奋力的追逐过某些东西了。
  
青春期那种特有的荒诞,迷茫,躁动,癫狂,以及难以言说的淡淡的忧伤都在本片里得到了真实的展现。列车呼啸而过的声音,快速略过而模糊的路人面目,迷惘,离殇,也许就是青春的感觉。那个时候的感情也没什么道理可讲,也许你成绩好,也许你体育好,也许你会吉他,也许你坐在我边上,也许就是看你比较顺眼吧。泰戈尔说过,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因为在这一路上,花自然会继续开放。
  
本片主演挺顺眼的,气质比罗根·勒曼更有一些肆意。几位配角塑造的相等成功,那位高个戴眼镜瘦子演的不错,很像每个人的高中同学并且很容易忘记名字;娘炮说真的可能有人觉得演的太过了但确实为本片增色不少。我初中有个徒手画圆画的特别好的数学老师,所以当侯孝贤戴着眼镜出来画个圆画成这样真的笑喷了好吗。本片的配乐也很赞。最后吐槽下“青春派”这三俗的片名吧,在了解这片的信息前,我是绝对不会站在电影院的排片表前选择有这种名字的电影来观看的。
  
总结一下,难得的国产佳片,诚心推荐,今年目前为止国产电影的最大惊喜。

 短评

如果你怀念高考,你得去看《青春派》,因为你可以在91分钟原汁原味的重过一遍;如果你恨高三,更应该去看《青春派》,因为你可以看到学弟学妹遭遇地狱折磨,而自个在那幸灾乐祸。只是想不通电影怎么会取一个这么Low的片名?

7分钟前
  • 邹逊
  • 推荐

刘杰的转型相当成功,对当下“青春片”的脉络清晰,不再拘泥于集体回忆和刻意煽情,而以轻松、励志的笔触传达出青春味道。青春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味道,高考是青春的一部分,也是青春最好的祭奠,因为它让人走向成熟甚至世故。高考和早恋一样心要定,否则就像侯孝贤画圆一样…

1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演的最好的就是那个娘炮了!!!!!浑然天成,毫不做作!!!

13分钟前
  • 失控的小跳蛋!
  • 推荐

院线的高中片能涉及恋爱,确实进步很大了,虽然仍要打擦边球。受环境限制,仍是处处受制的青春,有些太干净了。或者是成年人回头看高中,片子总带些伤感(慢镜、吉他配音与内心独白)。而真实往往是连思考和伤感的时间都没。即便如此,仍会让人想起很多高中记忆。拿娘娘腔当笑点并反复嘲笑,有点过度了

1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每次看都能引起对自己备战高考的共鸣,可惜后来的我再也没有当时的坚持和努力。

20分钟前
  • Stark实习生
  • 还行

高考是每个人的心中珍藏 不论你喜欢或讨厌 最后想起那段时光 嘴角总是会向张上扬

22分钟前
  • 甜椒Oli
  • 力荐

离开校园后才真真发现曾经那些内心痛绝与书本为伴的日子虽然聊苦,但却最简单最开心。电影叙事简单朴实,没有大野心,但真诚动人。

26分钟前
  • 雨果
  • 力荐

2010年的《碧罗雪山》,是我心里当年的年度华语十佳。看了《青春派》……只有再看一遍《碧罗雪山》,才能平复我此刻复杂的心情。

28分钟前
  • 老晃
  • 较差

超出预期之作,没想到刘杰处理高考这样的命题作文如此自然流畅,八十分钟笑点和十分钟泪点满满。可能因为这个片名会淹没在烂俗的青春片大潮中,但绝对比<那些年>更服水土,比<合伙人>三观更正,比<致绿茶婊的青春>更真实。

29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越编越假,越演越假,被制造被意淫的青春,也不知道是谁的青春,都擦了点儿边,再修饰一翻,人物和情节的功能性太强烈了。作为用来消费的青春片,对于曾经经历过高考的人,这勉强及格了吧。★★★

3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7分。90后的情感体验实际上是延续7080后的,准确到位的创作表达是会虚化这种代际鸿沟的。显性的高考大背景及更大隐性的拼爹时代,时而勇猛时而弱懦的纯真刻骨小青春。

38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看完青春派愈发觉得小时代是坨用金钱堆砌香喷喷的屎。导演实力体现为他是否能在商业和文艺间不费吹灰之力的转换,显然刘杰做得游刃有余,并且没有为票房彻底放弃艺术底线。男猪小哥特别水嫩,真心希望票房大卖!

43分钟前
  • 拧巴小柒
  • 力荐

很多年前,因为ta要去美国读书,我也曾跳上北京到上海的火车,坐10个多小时只为和ta见40分钟,然后又坐10个多小时的火车回去。回到家后我倒头睡了整整一天。那个周末就是我对初恋的最后回忆——我比男主角幸运。

4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泰戈尔说:“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搭伙过日子的,最后都长久了…” 热血、鸡血、痴情、奋斗…非常有看头的青春校园励志片,中国大陆版《那些年》。关于高三的描述就像那句台词“累死你一个,幸福你全家”恰如其分,男主随剧情神奇地由丑变帅,娘娘腔角色贡献了全片最多笑点!年度惊喜!

4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也许正像主演董子健说的那样,"这也许是目前为止最接近现实的一部青春片。"不装逼,不矫饰,不假纯,不宣扬。是以为今年最好青春片备选。我猛然想起,似乎高考过后,我的人生中再也没有这么奋力地去追逐某样东西了,最好的青春。

52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并不是说特别出色,但是它爽快、清脆、有趣,在内地青春片里,太难得。

56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全中国的制片厂都不允许拍早恋,除了中影

58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世间居然存在一部这么自然的在说人话办人事的国产电影!导演好棒!真心想给导演写剧本!

59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以高考为题材的电影,这是最好的一部。还记得高考那年,我和初恋女友分在同一间考场,横排相邻,我把选择题的答案,写在橡皮上,扔给了她。最后,我们俩双双落榜。

1小时前
  • 芦哲峰
  • 还行

三星半。一部青春片,能够做到不雷人、少做作、有激情,便属不易。看刘杰的《马背上的法庭》和《碧罗雪山》,曾以为他是一位只会拍老少边穷的导演,但这部青春片证明了他写命题作文的能力。如果说拍青春片对刘杰是一场高考,他已经上一本线了。八月,这部影片如果不是黑马,就只能是炮灰了。

1小时前
  • Clyde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