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拉

记录片法国2017

主演:Lydie Kasongo,Kabwita Kasongo

导演:Emmanuel Gras

 剧照

马卡拉 剧照 NO.1马卡拉 剧照 NO.2马卡拉 剧照 NO.3马卡拉 剧照 NO.4马卡拉 剧照 NO.5马卡拉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4-04-11 04:36

详细剧情

  刚果穷小子自力更生,拿一把斧头走入丛林,以过人意志,独力砍大树,土法制木炭。辛苦都不怕,他梦想活得好一点,可以亲手为妻子及女儿造个安乐窝。只有一辆单车,载满一袋袋沉甸甸的木炭,他一个人推着上路,长途跋涉,期望送到镇上能卖个好价钱。公路旅程却多险阻,有人拦路「收陀地」,顾客压价佔便宜。人情凉薄,向上天祷告可会有奇迹出现?摄影师出身的嘉哈,以出色影像与纪实目光,近距离捕捉这段犹如薛西弗斯推石上山的卖炭人生。夺第70届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大奖。

 长篇影评

 1 ) 影像的力量

很有力量的一步片子,真实,客观,有抓力。

我们都知道非洲人穷,但是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穷法,能穷到什么地步,我们没见过,也没想过,不知道。看完整部片子,让我有一种可以和颜悦色,内心平静接受身边的一切,好的或者不好的。

我们大多数人所在乎的房,车,工作,地位等等,显得好像也无足轻重,苍白无力。我们“处心积虑,不顾一切”想追求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一份收入更高,地位更高的工作,和主人公对比,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在一瞬间有种“犯罪”的感觉,我有,感觉罪孽深重。

3000刚果法郎=10元人民币。

主人公,一个卖炭翁,一个人砍大树,土法制碳,用一辆自行车拉着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货物步行50公里去镇子上进行售卖,路上会遇到各种意外,强盗,翻车等等。到地方买家无底线的讲价以及高物价,让主人公的15张钢板变成了1张,原本期望能看到售卖完货物以后,主人公脸上欣慰的笑容,像我们经常见到的那样。可是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他不满意,但是又不得不接受的,怎么会笑的出来。

所有的情绪都需要一个出口,简易教堂里用呼喊和拍打的声音,来刺激自己的每一个细胞,寻求释放和希望,他能做的,也只能这样。

苦难就是苦难。

我们不是生活在幸福的世界,我们只是运气好,出生在了幸福的国家。

我们这里就是他们眼里的天堂。

 2 ) 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是什么?是希望敌不过苦难

炎热的非洲并不是非常适合卖炭,可是为了生计,这一定是他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了。用着最原始的工具,就像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斧子的力量太小,一斧子下去看不到希望。他只想活下去,他只想让自己的家人过得更好。他和妻子在一起讨论未来盖房子的事,天真得像个孩子。可是,这想象中的幸福,让现实更显得不堪。他过分沉默,孤独地上路,就像一只隐忍的骆驼。“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不合时宜地想到了这一句。马卡拉,马卡拉,世界上有多少个马卡拉?我们不知道此时此刻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正上演着什么样的悲剧。人类的苦难已经足够深重,可还是永无止境。而那些已经造成的伤痛又该如何抚平?上帝啊,请降下您的荣光。上帝啊,我还可以相信你吗?

 3 ) 关于刚果,关于马卡拉

刚果民主共和国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农业、采矿业占经济主导地位,加工工业不发达,粮食不能自给。曾是非洲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起,因政局持续动荡,刚经济连年负增长。1996年的内战和1998年的地区冲突,使国民经济雪上加霜,濒于崩溃。

整部影片很枯燥,却也纯粹。没有任何渲染煽情的东西,更没有一句标准台词,只有背影、风声和夕阳。拍出的效果却触动心弦!看完以后,不禁感慨,生活在相同的世界里,却过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相比他们而言,我们要幸福的多的多。

而最后长达十分钟的教堂镜头,也像是在告诉人们,如果生活太艰辛,那心里的绝望和无助是需要有所寄托的。所以他们求希望,祈祷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信仰,有了信仰之撑,才会更坚强的活下去。

从头到尾,我只看到马卡拉笑了一次,那就是他在妹妹家谈论着他孩子受教育的事情。于他而言。这是对未来的期望,是他打破这牢笼能想到的唯一法子。

人生百态,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尊敬!

 4 ) 又能如何

全片看完不由地一声叹息,现代非洲还是如此困苦,乡村生活和几百年前并无质的改变。马卡拉还是一个精壮的汉子,谋生尚如此艰辛,如果他没有这一身的体力,他将怎样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马卡拉所在的村庄,应该是和几百年前没有太大的转变,赤贫的生活状态,最简单的人生理想,巨大的付出和菲薄的收入,现实就是这么残酷。马卡拉算是黑人里极为勤奋、有责任感,没有恶习的好青年了。

刚果真实的农村现状在镜头前纤毫毕露,看得人感叹不已。

跳出微观的视角,放眼非洲黑人国家,有谁在这个世界上有存在感?曾经的领头羊南非,放弃了种族制度后,经济飞一样的下滑,现在整个国家是一塌糊涂。

如果不是外力殖入,非洲大陆应该走不出原始部落的蛮荒。事实上当地人也管理不好一个别人代为构建的现代化国家,他们的能力达不到。种族差异的真实存在是无法遮盖的,政治正确也无法掩饰真实的现实。

这个世界不是非白既黑这么简单,同一颗星球,不同的世界,人生很复杂,世界亦如此。

 5 ) 真实的社会缩影 别人的镜头里能看到自己身边的故事

有的人夜以继日、筋疲力竭的干活 去完成的那个理想,有些人小手一挥就能达成。不能把控自己的出生,但可以把控自己的生活,或者从此刻开始思考一下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管地理,人种,出身高低贵贱,所有认真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致敬。

在他的身上看到了曾经爷爷奶奶的质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时候还有农田还有玉米和小麦,农忙的季节,汗流浃背的在地里劳作,傍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睡一觉起床,第二天又开始了。

爷爷说,那时候不做就没得吃,饿肚子。其实现在也一样,不工作不挣钱,你啥也没有,以前是体力累,现在是心累。情绪抑郁的时候看这部纪录片应该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心境。

 6 ) 非洲啊,非洲!

这是一个很好的片子,一个故事,记录个一人的那么几天里的过程。纪录片特有的力量被发挥得淋漓极致,沉默的旁观比说什么都有力。

不过听说纪录片的导演(或创作者)当然也是要有用意的,要有一个主题,只不过他不能够张嘴说话罢了。所以,关于这个纪录片,我就有一些可说的了。因为碰巧刚读了一本关于非洲的书,觉得很多很多关于非洲的事情还是知道一点比较好,不然容易对电影产生误解,也就是经常发生在我们这些普通人身上的过分联系和联想。这本书叫《非洲国:五十年独立史》

//book.douban.com/subject/6858528/

在《非洲国》的讲述里,非洲是苦难的大陆。我们只说人祸。天灾在任何一块大陆或岛屿上都是经常存在的,所以天灾对全人类是公平的。因此,我们只需要关注人祸。从19世纪后期的殖民高潮之后,非洲大陆基本被瓜分完毕。在20世纪中期触发的民族独立风潮中,非洲国家纷纷通过不同的道路获得了独立。但整件事情完全要比表面上复杂得多。非洲国家的地理划分本身就是不自然的,是殖民列强在欧洲的会议桌上用尺子商量着划定的。每个被决定的国家里往往包括很多民族,甚至敌对多年的民族,而且还有同一个民族、族群被一刀切在两个国家里面的情况。殖民者的统治政策影响、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面对民族独立的势力,殖民宗主国的政策和态度并不相同。在复杂的一国政治进程的同时,又发生了多国之间的相互影响。等等这些因素让整个非洲的政治情况极为复杂混乱。一个又一个残酷控制、榨取本国自然资源、极度腐化丑陋的非洲国家政府轮番统治。一个又一个其事迹令人瞠目结舌的暴君甚至成了全世界电视机的名人、伟人。独立之后直到今日,几乎全部非洲国家那么多人仍然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世界经济强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从没有停止过干涉。邻国入侵、内战、恐怖独裁、无政府混战、种族矛盾、种族屠杀这些极端的事件几乎从未停过。联合国的各种行动也有着某种不正义的势力的影响,而且大多只是表面功夫,对那里的生活处境毫无实质的改善。《非洲国》真本书的阅读真是一件十分令人痛苦的事情。非洲如今的苦难,直接原因真的是源于人祸。

所以,看这个电影时,一定要冷静,一定要多想一想。千万别犯《非洲国》里一再提到的那些错误。比如,人道主义援救、无国界医疗救援等等,这些其实都没什么用。一瓶药的确可以救活一个垂死的穷人,但他还得去面对他的生活。就像齐泽克说的,西方人几十年的人道援助只是让一个受苦人别死掉而继续受苦,他又说这种现象满足了西方人的某种心理平衡,这一点我就不敢苟同了。我只是觉得这要问题还是在世界经济结构上,出卖资源的国家在有限的展望中很难有摆脱它的经济角色,因为有些国家并不希望它改变。说到这里,觉得中国是一个经济上基本是完整、全面的国家,我真是感到万幸。

人群总会做出统一的行为,比如一部分压榨另一部分人,这就是人性。救人、干预,这些外人的行为对此事不会有任何改变。穷人总是一个社会里的大多数,而不是年收入和物质条件决定的,而且穷人的比例总有种顽固的规律。人类历史的变化,只在于最穷的那些人能够拥有怎么的物质条件。是拉肚子就可能死亡,还是有房子住有饭吃有大夫治病,这才是绝对的衡量标准。

小伙子的信仰,看起来很像一种慰藉。不然就成了行尸走肉了。所以也不要把这个纪录片联想成宣传基督教或讽刺基督教的用意,它只是在表达小伙子的内心世界而已。

 短评

Probably the most silent, depressing and powerful film I've ever seen over the years.

4分钟前
  • timothy 光
  • 力荐

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似乎根本不需要说传统意义上的故事,简单的人物环境与行为本身就意犹未尽,如果本片早六十年进入天朝,一定为奉为无产阶级经典的(包括充满批判或者隐喻而见仁见智的教堂结尾)。

9分钟前
  • 451½°F™
  • 力荐

愚公卖煤

12分钟前
  • after1y
  • 力荐

中国的卖炭翁送人温暖,却在寒冬而终;这位非洲的卖炭翁售出光明,却在黑夜中孤独而行。汽车的远光如同初升的太阳,让他心生向往,但又永不能得,只剩镜头里歪斜的炭色剪影。

14分钟前
  • 私~川流
  • 推荐

刚果版本的 隐入尘烟 要是背景音乐能往后退点那么就五星担当了。

16分钟前
  • 泥巴
  • 推荐

节奏缓慢的纪录片,讲刚果偏僻山区的穷小子为了攒钱盖房子徒步50公里去城里卖煤的事。一开始一直是主角在砍树的场面,挺难入的,但是镜头美学很好。本来我看这部片既没有隐含优越感地感到同情也没有什么震惊,而是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只是人类生存的一种状态,在生活和自然面前渺小而无力被彻底击败不能反抗。总会有人受苦,我也在受苦,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但是男主在妹妹家里兴致勃勃地展示给女儿买的看起来廉价却镶小珠子的好看小鞋时,能让我保持理性的和他之间的距离感被一种温柔冲破了。还有一群人在教会里真挚地大声祷告,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直接激烈的祷告,不是仪式不是忏悔,更像是咬紧牙根的坚定内心。

18分钟前
  • 黄石公园
  • 力荐

看到那个陡坡时我哭了,可是同时也心生一股怨恨,摄像机后的那个人怎么不帮一把手呢?后来我发现摄像机后的那个人也怨念着呢,要不为什么老对着一辆辆放空的汽车拍拍拍呢?再后来我想通了,其实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做不了,就连耶稣也无能为力。

21分钟前
  • minus273
  • 力荐

3.5 一开始不太敢信这是纪录片,而极端原始的生活环境(食物、医疗、生存方式)直到主人公到了集市上才让人想起来这其实发生在当代刚果。西西弗斯似的征途让主人公与自然的角力逐渐转换为与社会、自我内心的角逐。喝水太多会变成鸭子吗?众人集体对耶稣的祈求难道不也是明知绝望情况下的最后一根稻草。

26分钟前
  • 么什叫定决能不
  • 还行

这条路上的跋涉实在太精彩了。叹息…

30分钟前
  • 天堂丝绒
  • 力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32分钟前
  • m89
  • 推荐

人类摇篮至今维持着最原始的生存,这本身就很哲学。(边看边默默背诵卖炭翁…一直感叹苦难啊苦难

36分钟前
  • 小灰烬
  • 推荐

今年戛纳影评人周大奖得主,很朴素的纪录了一个刚果小伙卖煤养家的过程。可能由于摄影太出色了,反而削弱了苦难的主题表达。非洲大陆的阳光有一种温煦的厚度。

3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鏡頭真摯而親近一時讓人不知道是紀錄片還是劇情片。苦難被拍得太美,但也迫切地逼近生活與生存的可能常常跟著咬緊牙根。最後那場起乩合唱太強大了, 雖然我永恆地懷疑宗教,但也同時相信神。港譯片名比台譯好多了。主角也是很好看的人。

41分钟前
  • stanza
  • 力荐

他想盖一个三居室,他有橘子树的种子,他要在屋前种苹果树,屋后种棕榈树,边上种芒果树,他还想挖一个池塘养鸭子。梦想奢侈吗,信仰可靠吗

43分钟前
  • 阿念
  • 推荐

看完以后,一声叹息。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吧。很多人活着都不容易。更别说美好地生活着。

47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这应该是我看过最贫穷最绝望的故事,没有尽头的终点和漫天飞舞的沙尘,贫穷和差运气还有理所当然的无知…最后在室内众人一起祈祷上帝真的太讽刺了。想说的很多,看得非常痛苦。然后现在要去买一堆奇奇怪怪的圣诞节礼物。人生。

52分钟前
  • 裸吻鱼🍭
  • 推荐

漫漫黄沙,走啊走~ 豆瓣标签说你是纪录片,那你就是纪录片吧。

54分钟前
  • 合纥
  • 推荐

无力感从马加拉身上溢出来,溢满屏幕,溢满每一个目击者的双眼。

57分钟前
  • 正义使者李钢蛋
  • 力荐

2017影评人周大奖。片名正解就是斯瓦西里语里的[炭]。摄影相当好。应该是部docudrama,导演的设计还是挺明显的(有趣的还是里面那几段看着挺惨的场面时引发的纪录片伦理问题讨论,“不上去扶一把/放任发生”)。动人还真是很动人——尤其是漫长的公路上的漫漫烟尘和夜里的车灯的相当长的段落形成的情绪累积。(去年在尼翁在线看了个几乎完全一样的中非短片……哎哟我去)。

1小时前
  • 胤祥
  • 推荐

真实到触目惊心,节奏非常非常的平缓,记录着马卡拉走的每一步都异常辛苦。马卡拉正直,善良,为家里人付出一切,但是环境真的是限制了改变命运的努力,只能真挚的祈祷,然后继续着苦难的生活。

1小时前
  • 朝秦暮楚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