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第2部:凄凉之人

剧情片其它2015

主演:克里斯塔·法亚特,奇科查帕斯,路易莎·克鲁兹,佩德罗·卡尔达斯,贡萨洛·沃丁顿,玛格丽特·卡彭特,卡拉·马舍尔,格桑达·娜维,卡里托·科塔,曼努埃·勒莫佐斯

导演:米格尔·戈麦斯

 剧照

一千零一夜第2部:凄凉之人 剧照 NO.1一千零一夜第2部:凄凉之人 剧照 NO.2一千零一夜第2部:凄凉之人 剧照 NO.3一千零一夜第2部:凄凉之人 剧照 NO.4一千零一夜第2部:凄凉之人 剧照 NO.5一千零一夜第2部:凄凉之人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4-04-11 08:45

详细剧情

  代表葡萄牙参赛奥斯卡的《一千零一夜》二部曲《一千零一夜II:孤独之人》,不同首部曲的天马行空,改以沉稳的叙事反映社会现实,透过小狗「迪克西」的角度,看尽现代人的冷漠与伪善, 富饶趣味地包装社会议题,同时为寂寞带来全新语言。狗儿充满灵性、惊喜的表现,毫无悬念地夺得本届坎城影展「狗狗金棕榈」奖,超级吸睛。

 长篇影评

 1 ) 米古尔·戈麦斯的电影

一、

至于有些人为何看不了戈麦斯的电影,我觉得是经验在作祟。类似的,一个人如果不够“天真”,也将与费里尼的电影无缘。虽然,天真一词已被现代社会习染为幼稚的代名词,但于我看来,它依然是一个人身上所能保存的最佳天性之一。我热爱天真的人,有时候我为丢失它而感到忧伤。

我试着尝试用两类电影来讲解观影“经验”的问题,“智趣”电影与“童趣”电影的分别,之前也多次提及。在此值得再次重提,如果说“智趣”电影依赖于大脑思维的生产,那么“童趣”电影则源自于身体的感知。一个孩童,在其大脑尚未发育完全之际,对世界的认知更多依赖感官。但随着年岁渐长,大脑的强权被认定为理所当然。经验带给我们太多好处,让我们上瘾:它通过自动反应来帮助我们融进社会的复杂运作。但经验,也遮盖了我们于感官上的体验,它令后者迟钝,令其受制于思维的强权。

“智趣”越来越被欣赏的原因如上所述:我们不得不被迫为大脑所控制;但这是一种倒退的“进化”,让我们赞赏“童趣”吧,如同去爱天真之人。当普鲁斯特在《驳圣伯夫》序言中说“对于智力,我越来越觉得没有什么值得重视的了。”他是一位绝对的感官主义者。同样,我们也应当说,“对于‘智趣’,我越来越感到厌恶。”而这,正是我们要热爱米古尔·戈麦斯的理由。

二、

《法官的眼泪》中,魔幻是直接进入现实的,这种机械性却不曾产生隔阂。戈麦斯的手法并不是阿彼察邦电影中令人无法分解的现实与幻想(区隔的消失),更像是布努埃尔式的超现实手法,一种出自天份上的编排。那头牛纯然为人所扮演,其进入场地不曾给人生硬之感,原因在于戈麦斯展开故事场景、人物及情节,是以一种轻松的游戏手法完成。角色扮演,削减了观众对影像“具象真实”的关注,转而进入“抽象真实”。我们不仅可以在雅克·里维特的《Out》中见到,像戈麦斯的处女作《你值得什么?》和《不安之人》中的第二个故事均是以此逻辑完成。

《法官的眼泪》中,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故事的开始是极度现实的破处事件,然后通过电影才转到富于历史及幻想色彩的古剧场遗址,观众如同再看现场直播一般见证了这场古怪的诉讼事件。站立于剧场中心的法官身着正式的服装,为环绕而坐的人群所包围,这群人中既有被告、原告,也包括旁观的群众。原应作为视觉中心的法官,在此倒转成了一个观众,而端坐于看台的群众则变身为舞台上的演员。错综离奇的故事正是通过法庭审讯的程序惯例一步步被展示出来。真正在电影前观看的观众因为有法官这一身份作为中间人,同样具有间离效果。让我们更为有力地反思全球化背景下葡萄牙社会的现状。这种叙事手法不能不说是一种高明手段,无疑受到《一千零一夜》“连串套入”叙事逻辑的启发。

三、

虽然《法官的眼泪》精彩得让人哑言,但我想我会更加热爱《迪克西的故事》,爱这个故事及它的影像风格。影像的疏离感,与《禁忌》类似,但少却了后者的文学性。尤其是当胶片转换为数字后保留的颗粒感,其色度与光影令人着迷。在这个故事中,戈麦斯通过一条狗的命运来完成叙事的转接,从而还原出一个普通社区的老龄化现状,牵扯出各类社会议题。非以沉重情感,抑或批判视角,而是一如既往地挖掘辛酸背后的幽默。中间所穿插进的左邻右舍的奇闻异事,天马行空,玩起来游刃有余。这些短场景以沉稳镜头相组接,再配合字幕条和疏离的画外音叙述,快速转切获得流畅自如的节奏。这是一种供人体验的空间-影像,但不再是通过模拟非人视角,而是通过间离。

 2 ) FIFF16丨DAY9《一千零一夜第2部:凄凉之人》:用魔幻现实交织方式谱就葡萄牙社会百态(中)

第16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9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一千零一夜第2部:凄凉之人》,下面请看前线五花八门之人用荒诞方式构建国家记忆的评价了!

苍山古井空对月:

法官的眼泪这个故事比较有意思。

心是孤独的猎手:

每况愈下,说实话我真的没看懂。

Polaris.J:

越发无聊……时间多的话也可以看看。

果树:

比第一部好,三个小篇章各有出彩之处。

法罗岛帝国皇后:

少了第一部的奇幻格调就使我提不太起兴趣。

RIVER:

当然可以说灵气尽失,也自然可以说更接近传统意义上的好看了。

我略知她一二:

大段大段的独白和喊话如此空洞而没有意义,是以至于我看了两遍都不知道这个电影在讲什么的程度,无聊到我吃了一斤的零食。#导演你欠我的肉拿什么还#

给艾德林的诗:

少了戏谑,多了严肃离间,也就加深了批判,风格还是没乱,只是变奏,简单结构多少修正了对米格尔·戈麦斯过精英的“误判”,沉稳地叙述三个社会故事虽然还是显示出了屁股决定论朴素的左派立场,但也要求观者更加有耐心。

盆满钵满赵+:

单纯变成了一个短片合集,一千零一夜也只是个噱头而已了。 第一段故事的结尾才告知玩弄当权者的恶人被视作英雄;第二段来了个舞台剧式的审判,层层递进自视幽默反讽;第三段来了个糊里糊涂的群像。很努力想找个共同点都找不到了,而且还很无聊。

子夜无人:

与第一部天马行空的画风不同,姿态上由放到收,连同野心、灵气、进取程度都一起大打折扣。第一幕呈现与世孤绝的老人变身夹道欢迎的英雄还算稳扎稳打,到第二幕的公民大会就已经极度做作,第三幕所谓用宠物狗做视角也只是幌子,仅从掌镜上都无法成立。对素材的选取都流露出不切实际的非典型性,同时又想贪多求全地杂糅在一起,不再是上一部的肆意挥洒,连那份关注社会现实的真诚本意都开始令人怀疑。

Hethang:

比第一部稍微好一些,导演总算摒弃了那种一会魔幻一会现实的跳大神式叙述方式,改换了一种通过情节推动与情感宣泄来反映社会现实的手法。然而暴露出的依然是自身功夫不到家的劣势,只有法官的那个故事比较出色,但其中也有许多莫名奇妙的drama成分,而乡村恶霸的那个故事让人完全没有印象,至于被众人怒夸的“狗眼看人心”部分那真是彻头彻尾的失望,所有的社会矛盾如同下大雨一般毫无节制地跟着没完没了的小标题一起涌入观众视野,不仅没有第三者角度的可爱感,反而徒增了一种巨大的拖累感与不轻盈感,让人头大。

#FIFF16#主竞赛单元最终版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3 ) 叙事风格

没想到导演的第二部作品是带着强烈的传奇故事的叙事风格去完成的,与第一部的纪录片格调完全不同。虽然对于故事本身来说,魔幻元素略微减少,但拍摄上则用足了功夫,尤其是第一个故事中所展现的葡萄牙广袤贫瘠的景观,更赋予了主人公桑特里普的人生以浪漫意味。另外有些镜头运用了“遮掩”的方式来拍摄(例如第一章里猎犬的画面以及人物在草丛中走动的场景,还有第三章女主角老妇人在玻璃窗内的样貌)——我不知道是否有受到早期国内电影的启发,还是一种普遍的拍法,但有些近景的拍摄穿插得比较奇怪,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

第二章的故事精细复杂,犹如织网一般编织出一个现实——黑夜中,在罗马式露天剧场里的女法官不仅仅因为案情的混淆不清而发出悲叹,更是面对如此多的堕落、罪恶、涉及人数又如此广的道德败坏的现实而苦恼不已。以至于在片尾,她的女儿也变得“黑白不分”了。但要论及人物对白及出场之繁多,又带有强烈的文学气息(令人联想到古希腊戏剧的写作法)。

最后一章是最令我觉得离社会鞭笞较远的一个篇章,更多的是描写在这间公寓里的普通人,但迪克西究竟暗示着什么?它与这个故事有着怎样的关联?当我看到这只可爱的狗儿,就想到我的朋友家有另外一只类似的狗,它本来是作为一公一母的贵妇犬被买回来的,但长大后则长成了庞然大物。它经常会趁人不备的时候在每一间卧室的床上撒尿,是朋友家意外而来的不速之客,却又是朋友的孩子的人生伙伴。所以迪克西是否也是一个继承了之前去世的迪克西的几位剧中人的伙伴?片尾虽然导演说得非常直白,但在我突发灵感写下了下文后,才明白了迪克西的存在意味着什么(于我而言)。

如果有观者对迪克西心有所系,并试图产生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也可以参考下文(尽管表面的故事上并无关系)——

《猫之眼》

//www.douban.com/note/836760346/?_i=13307295s9nSUd

 4 ) 题材有些沉重

题材有些沉重。
代表葡萄牙参赛奥斯卡的《一千零一夜》二部曲《一千零一夜II:孤独之人》,不同首部曲的天马行空,改以沉稳的叙事反映社会现实,透过小狗「迪克西」的角度,看尽现代人的冷漠与伪善, 富饶趣味地包装社会议题,同时为寂寞带来全新语言。狗儿充满灵性、惊喜的表现,毫无悬念地夺得本届坎城影展「狗狗金棕榈」奖,超级吸睛。

 5 ) 悲凉气氛和宿命基调跟副标题遥相呼应

这次在电影节上唯一一部没有打瞌睡的电影,绝对要比第一部精彩,叙事流畅,实验手法大大减弱,难怪葡萄牙选送这部去竞逐奥斯卡外语片。逃犯、法官、狗主人三个故事呈现拼贴状态,但内在的悲凉气氛和宿命基调却跟副标题遥相呼应。法官的露天审判最幽默,布莱希特风格,套层的叙事手法展现出导演的野心,而众人口中的故事却又牵涉了葡萄牙当前的经济危机,道德危机和社会问题,跟第一部的公鸡故事类似。但没预料到让我深有感触的却是宠物狗主人这个故事,也许是自家养狗狗的缘故吧!最让我佩服是导演对于大楼里居民的精彩刻画,往往是简单镜头的组合,出色运用音乐调动情绪,70年代的Funk,90年代的法语Hip Hop/R&B,而最触动的莫过于那首经典的Say you say me。所有这些社会底层的人们,饱受歧视和忽略的人群,最终的命运似乎就跟狗狗Dixie一样令人心酸和唏嘘。

 6 ) 叙述生活的虚构之美

《一千零一夜》成书于公元9世纪左右,是阿拉伯的民间故事合集而成,是最早使用“故事中的故事”这种包孕连环的叙述方式的小说。故事的框架来自于国王山鲁亚尔将出轨的妻子杀死后,每日娶一少女,过夜后便将其处死。大臣的女儿山鲁佐徳为了终止这种杀戮,决定献身国王,并每夜为其讲述故事,一共讲了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不仅在写作手法上繁复多样,使用了诸如诗歌赞美,宗教祈祷,谜语,以及陈述评论等方式,而且使用了大量“戏中戏”的结构,山鲁佐徳讲述的故事中的人物还会讲述另一层的故事,从而形成一种故事陈述的嵌套结构。

米格尔戈麦斯2015年的新作《一千零一夜》三部曲(《不安的人》,《凄凉的人》和《迷醉的人》)并不是直接改编《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而是依托于《一千零一夜》这种繁复的嵌套的叙述方式,使用大量戏中戏的手法,展开了经济危机后葡萄牙的社会人文景貌。在开篇的字幕之中,导演便声明电影中的诸多故事发生于2013年到2014年七月的葡萄牙,戈麦斯连同两个编剧从记者手中收集新闻材料,并汇总改编拍摄成片。电影的第一部《不安的人》以纪录片的方式开始,描述了葡萄牙制造业的困境(造船厂的倒闭和大量失业),农业的困境(胡蜂的入侵造成大量本地蜜蜂死亡),以及导演自身的困境(庞大的拍摄计划)。造船厂的倒闭暗示了濒临崩溃的国内经济现状,而胡蜂入侵暗示了外来势力对葡萄牙本土经济的蚕食。面对胡蜂入侵,消防人员却置之不理,则暗示了国内政府体制对外来势力的坐视不管。这段纪录片从两个方面陈述了葡萄牙的经济危机,而身陷囹圄的导演无法摆脱自己的创作困境和经济困境,于是讲述起《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框架。这依托现实纪录的叙述,便是电影本身的第一层母体,导演试图超越于《一千零一夜》之外,从现实进入虚构的入口。

影片的第二层叙述便是《一千零一夜》的自身框架,王妃山鲁佐徳为了终止杀戮,而向国王每夜讲述故事。此后,三部曲每一部分别讲述三个故事。那些由山鲁佐徳讲述的故事构成了电影的第三层叙述,也就是电影的叙述主体。然而在第三部《迷醉的人》的开始,电影重新回到第二层,描述了山鲁佐徳不堪重负,决定逃离国王,在自我放逐了一天之后,被父亲重新召回宫中,继续为国王讲故事。因此这无标题的一段,不仅是导演对《一千零一夜》的解构,而且成为了“故事陈述方式”的转折点。

在《不安的人》与《凄凉的人》之中,山鲁佐徳的故事叙述方式遵循“一夜一故事”的原则。 针对葡萄牙经济危机,《勃起的男人》讽刺揶揄了葡萄牙政府乞求国外财团的经济援助,披露了葡萄牙“提高税收,减少财政开支”的紧缩政策完全由国外财团和国际银行操纵,而这些上层阶级只会无知的享乐。而《公鸡与火焰》之中,葡萄牙的国家象征,一只能够预知灾难和厄运的公鸡,只因为公鸡打鸣太早,却要接受愚昧的政府机构的审判。同时进行的市长选举,不仅表现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而且揭示了泛民主政策的弊端。而在《公鸡与火焰》之中,导演戈麦斯则开始了第四层的叙述,在这插入的一段小故事中,公鸡讲述了一个涉及三角关系的爱情故事。《不安的人》最后一则故事《神奇浴场》则又回到经济危机问题,在民众的层面多角度的描述了人民困苦的生活。戈麦斯通过采访对话的方式展开了第四层陈述,包括《第一件奇事》中描述的严重的失业问题,《第二件奇事》中描述的政府救济政策的失败,以及《第三件奇事》中民众面对贫穷的精神焦虑。《神奇浴场》中大量运用了影像隐喻的手法,搁浅的鲸鱼爆炸,从而美人鱼可以破腹而出,而这重获新生的美人鱼却在沙滩上绝望的拍打着尾巴,无处可去。无处可去的面对死亡,这就是葡萄牙人民面临经济衰败的绝望生活,而这种绝望氛围则悄悄的带我们进入到第二部《凄凉的人》。

《凄凉的人》依然延续了上一部“一夜一故事”的陈述方式,然而无论从故事本身,还是影像风格都越来越远离纪录风格,而追求一种虚构的艺术化效果。《桑特里普的逃亡传闻》中,一个杀死妻子女儿的老人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在荒野里生存了六个星期。导演利用了阿涅斯瓦尔达的《流浪者》中“新浪潮”的手法,描绘了这个孤独的流浪者荒野求生的艰辛。由此,一个杀人犯被塑造成一个普罗米修斯一般的反政府英雄,而戈麦斯也完成了一部私人化的反英雄主义的个人史诗。如果说“新浪潮”手法依然是通过虚构来抚摸现实,那么下一个故事《法官的眼泪》则完全是抽象的戏剧化的,这个故事遵循着经典的戏剧章程,一步一步的推进情绪直到高潮。通过一场审判,一个罪恶牵连出另一个罪恶,一个恶人指认出另一个恶人,在这个病态的社会背景下,每个人都背负着罪恶,而每个人都无能为力。

《凄凉的人》的最后一个故事《迪克西和它的主人们》则是通过一只狗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小区中人们的日常生活。脱离第二个故事悲沉的气氛,戈麦斯在这个故事中试图寻找一种悲喜剧的成分,从而将一种虚构的飘渺的喜剧成分融入到简约的忧郁的戏剧之中,从而通过一个居民小区构建一个微缩的葡萄牙社会景观。这个故事使用了类似于散文的表现方法,没有给予核心的叙事中心,而是白描出一副生动而苦涩的生活画卷和人们的日常百态。戈麦斯利用狗作为媒介达到第四层的叙述,包括“15楼D座的鹦鹉”, “11楼A座的孩子可以看到B座的小洞”,“14楼A座的夜橱”,“D座与E座之间的风”,“9楼F座的返遣”和“15楼B座的巴西女人”。这个故事中,戈麦斯的影像着重于景观的再现而达到一种情绪化的渲染,通过众生相的描摹而达到一种交响乐式的复调结构。这个故事类似于《禁忌》第二段中的大量独白,影像本身缺乏叙事的内因与动力。因此戈麦斯通过画外音,山鲁佐徳的旁白,来推动叙事进度。然而在第三部《迷醉的人》之中,山鲁佐徳的旁白完全被字幕代替,由此依靠语言的叙述方式则完全被书写的方式所代替。

如前文所述,《迷醉的人》的第一部分重新回到电影结构的第二层,戈麦斯利用公路片的类型方式描绘了逃亡中的山鲁佐徳以及她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暗恋她的潜水者,繁衍200个孩子的男人,一个身世坎坷的小偷和充满孩子气的风神。山鲁佐徳逃亡的古波斯湾群岛糅合了现代的无政府主义文化潮流,仿佛是古代游牧文明和现代嬉皮文化的互文相关,山鲁佐徳可以尽情的嬉笑,歌唱,性爱,没有约束也没有焦虑。然而她的父亲最终还是把她带回了现实,并提点她对于故事陈述的可能性和不朽性。于是,山鲁佐徳回到国王身边继续讲她的故事,然而她的陈述方式却有了关键性的转折。

从前两部的陈述方式来看,作为电影主体的第三层依靠山鲁佐徳“一夜一故事”的方式不断推进,故事之中也存在着进一步的套层关系,进而达到第四层的表达空间。但是回归后的山鲁佐徳不再每天寻找新的故事来讲述,而是一直讲述同一个故事《迷醉燕雀之歌》。这个故事是戈麦斯拍摄的关于训鸟人的纪录片,一群居住在里斯本郊区的训鸟人,他们捕捉燕雀,训练它们歌唱而进行比赛。戈麦斯在纪录片的底蕴下,插入虚构的部分和神话的部分,由此这个故事有着《神奇浴场》类似的气质。同时,对诸多训鸟人的生存境况描写,对繁杂的训鸟过程的纪录又类似于《迪克西和它的主人们》所构建的微缩社会景观。这是一个直面生活的故事,同时又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故事。因此,山鲁佐徳发现她不需要绞尽脑汁的寻找各种猎奇故事,她只需要陈述生活,陈述这个无奇不有却又平淡无奇的生活,她就可以一直不断的讲述下去。

《迷醉燕雀之歌》中间也被另外一个故事打断,《林暖》讲述了一个来自中国的大学生在葡萄牙的爱情和友谊。这个插曲仿佛是训鸟人叙事上的断裂,却是训鸟人情绪上的延伸,这好似一个人讲着一个主体故事,突然故事中的某个节点让他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他就插播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林暖》看似平行于《迷醉燕雀之歌》属于第三层的叙事结构,却是《迷醉燕雀之歌》情绪上的延展。《林暖》的影像属于第四层的叙事,展现了一次罢工游行,而声画分离的中国女孩的独白构成了第五层的叙述,也是本片最深一层的结构。这次游行或许是女孩提到的那一场让她遇到情人的游行,或许不是,但画面所呈现的迷乱与不安,衬托起女孩故事中的孤独与黯然,从而在声画分离的影像中达到一种内在情感的统一性。

戈麦斯从纪录与虚构的纠缠交错开始,最终又回到纪录与虚构的相互渗透,从割裂的拼盘式的故事陈述开始,最终达到了连续的无休止的对生活的再现与观摩。戈麦斯本片合作了阿彼察邦的摄影师,难免引来对两个导演的对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是将东方的神鬼世界将现实世界完全融合,通过直面神鬼人共存的世界,来探讨人物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割裂时所造成的精神困顿,而在新片《幻梦墓园》中试图将这种断裂引入社会层面进行揣摩。而戈麦斯则是通过对真实的现实世界的纪录,再利用虚构成分将纪录真实部分进行加工改造,从而拷问严重的社会问题。本片中,戈麦斯不仅回到他《金色八月天》时期将纪录与虚构矫揉混合的导演倾向,于此同时将一种富有神话色彩的影像碎片深深的植入到现实主义的故事之中,从而复苏了《禁忌》之中那种静谧神秘的影像风格。并不仅仅如戈麦斯的字幕所言,《一千零一夜》不仅描述葡萄牙悲哀的社会经济现状,它更是通过艺术文本的套层结构,构建倾诉者与聆听者,或是影像媒体与观众,两者之间的和谐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体现在倾诉者对于文本的描绘与聆听者对于文本的理解需要达成某种共识,这种共识可以超越现实主义层次中对真实生活的纪录,而通向一种超现实主义层次中对生活虚构后的神秘之美。

原文刊于《虹膜》

 短评

很喜欢那场礼崩乐坏的法庭审判会

5分钟前
  • 吉卜赛人
  • 推荐

天啊噜

7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3.5,缺少7分多钟

11分钟前
  • 淡定
  • 推荐

三个故事

14分钟前
  • Eco
  • 还行

本来在伦敦电影节看过了,在Mubi重看的话我觉得更喜欢第一部多点(第三部还没看)。有些政治性的内容确实有牵强的感觉

19分钟前
  • Enid
  • 还行

1.人生就是这样荒唐吧。大概最受伤害的是那些认真生活,并试图理出逻辑的人。2. 葡萄牙、西班牙、希腊这些欧洲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能够抵抗全球化带来的同质、无趣。虽然影片也反映出他们的经济困境,但这对于电影制作者和观众来说,也许还真是一件好事儿。

24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第二部无疑在情节上更稳健了些,对准底层人民的镜头流露出的还是导演深深的人文关怀,逃脱追捕之人受到民众的爱戴,这显然就是政府失去民心后的畸形状态,这一段也拍得很有诗意,审判的故事过于刻意,不如最后宠物狗视角看群生相接近现实。

28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感觉比第一部好很多,最喜欢第三段,第二段最有趣但也最直白。

33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故事一二贯彻反讽的基调,西蒙藐视权威,野外任性而为,被捕反倒迎来掌声,法官陷入罪恶的无底洞,在场之人就像是在教堂忏悔,但平静的言辞丝毫看不到觉醒,一分为二的狗狗流浪记,无论主人是谁,都摆脱不了分离,灵肉不在一体。

38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推荐

确实比第一部好,尤其是当音乐say you say me想起来的时候,还有那条狗狗的灵魂是个神结尾。

39分钟前
  • 吞云吐雾狮子兔
  • 推荐

7.4 上一部为了进入叙事而花了大量笔墨,这部就比预想中的太平常,也太拖沓,第三段狗子巴萨特有点现实意味,另外两段的讽刺并不高级,看完缓缓问一句:就这?

40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还行

故事套故事再套故事的结构,戈麦斯融汇各种电影风格的手法已经流露出大师迹象了。最后一个狗主人的故事把片名诠释得很好,就像一个哀而不伤的微笑。

4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比第一部更直接指向葡萄牙现状,“法官的眼泪”很有趣,可以说是一千零一夜到了中段的高潮了吗,批判讽刺都快溢出来了。过一个月再来看第三部,看看如何从高潮中收尾。

50分钟前
  • 画瞳
  • 推荐

感觉比第一部完整,然而我还是觉得这种social commentary硬拍出来好傻啊。

55分钟前
  • 么什叫定决能不
  • 还行

第二部分里那场漫长的法庭戏挺精彩,各色群像散落社会舞台,控诉呐喊与荒诞演绎,在这种形式面前把直白露骨的批判形容成导演的野心(诉求)外露似乎更为贴切。

57分钟前
  • Jeannels
  • 推荐

与第一部相比,戈麦斯拿掉了不少荒诞和戏虐元素,尤其在第一个故事与第三个故事里呈现了现实主义影像的气质。第一个故事关于杀死妻儿被警方通缉的老男人游荡于家乡的荒郊野外孤独的生存和躲避的日常。整体气质近似于利桑德罗.阿隆索的《自由》和《再见伊甸园》,静谧、日常、流动、野性。最后老人被警察抓住后村民们视其为抗争腐败政府的斗士颇为讽刺。第二个夜空广场上的众人审判接力故事回到了戈麦斯标志性的魔幻戏虐风格,一个个在经济危机下成为了罪犯的人轮番被审判,可罪行背后的社会与环境因素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大规模的生存压力不因只让个体反思。第三个故事犹如布列松的《驴子巴特萨》,以一条狗的视角经历与展现一个普通小区内的百姓众生相。这条狗也像驴子巴特萨一样更换着主人,始终生活在阴暗狭窄潮湿的住宅内,用来被爱,它是唯一的爱

59分钟前
  • 7级残废
  • 推荐

在第一部打下了宏大的世界观过后,第二部开始稳扎稳打地叙事,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拍出奇幻的超现实感是导演最成功的地方;将批判的矛头之一指向移民来的中国土豪没有异议,但都这个年代了仍将中国人的形象停留在戴斗笠上我觉得导演还是要学习,不断提高姿势水平

60分钟前
  • 不老的李大爷耶
  • 还行

借用《一千零一夜》的壳,嘲讽葡萄牙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问题。混用了多种不同的电影语言,艺术片、剧场效果、蒙太奇、黑色幽默的字幕,很有想象力。第二部没什么奇幻内容,政治性较弱。米格尔·戈麦斯本人和他的电影一样,冷幽默、磨叽絮叨。

1小时前
  • 小A
  • 推荐

不断肆意拓展、充满神展开的庭审,以及透过小狗经历不同主人带出饱满的社会背景描绘,这两个故事都特别精彩。

1小时前
  • 外出偷狗
  • 推荐

是第一部太驚艷和犀利,以至於感覺這部有些稍遜風騷,依然是講故事的最新方法論。

1小时前
  • 無邊無際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