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笼中

剧情片中国大陆2023

主演:王宝强,陈永胜,史彭元,王迅,张祎曈,胡浩帆,马虎,周德柏文,甲央求朗,肖央,刘桦,李杨,李晨,李梦,释彦能,王大治,赵亮,鲍振江,张琪,董琦,迟蓬,李若天,王永芳

导演:王宝强

 剧照

八角笼中 剧照 NO.1八角笼中 剧照 NO.2八角笼中 剧照 NO.3八角笼中 剧照 NO.4八角笼中 剧照 NO.5八角笼中 剧照 NO.6八角笼中 剧照 NO.13八角笼中 剧照 NO.14八角笼中 剧照 NO.15八角笼中 剧照 NO.16八角笼中 剧照 NO.17八角笼中 剧照 NO.18八角笼中 剧照 NO.19八角笼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3 04:06

详细剧情

电影讲述了向腾辉(王宝强 饰)倾注心血想把当地无人照料的孩子培养成才,这让生活本没有出路的孩子们看到了一丝通向未来的曙光。然而,随着往日的表演视频被爆出,这些“残忍、血腥”的画面刺激了不明真相的人们的神经。一夜之间,舆论开始发酵。向腾辉的生活、孩子们的前途都陷入到人们以善良为名编织的大网中,让他们难以挣脱,重回泥沼,关于未来,他们的“出路”又将在哪……

 长篇影评

 1 ) 王宝强可能选错主角了

想必不少人都在抖音上刷到过下面这个片段。

电影拍摄中,导演将孩子手里的馒头掰去一半,因为接下来的戏里只需要半个馒头。

另一个孩子眼看到嘴的馒头要飞了,不用导演动手,一口咬掉一半,说“我自己吃掉。”

在监视器后的王宝强,看到这一幕泪流满面。

以上幕后花絮出自于宝强最新执导的电影《八角笼中》,影片上映后开分7.6。

六年前,他因《大闹天竺》问鼎金扫帚奖,成为和《逐梦演艺圈》毕志飞齐名的烂片导演。

六年后,他秉承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携新作再登场。

不过这次,王宝强跳出喜剧舒适区,向现实主义题材进发,将一则真实事件改编成了电影。

不少看过点映场的观众将《八角笼中》评价为“王宝强翻身之作”,甚至用“突飞猛进”来形容王宝强的导演水平。

和曾经的《大闹天竺》一对比,这种评价让还未走进影院的观众对电影的兴趣更大了。

我就是被评价吸引的其中一位观众,今天趁热打铁,和大家聊聊看完的感受。

片片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涉及到轻微剧透,介意的朋友们可以等看完电影,再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王宝强在电影中饰演的向腾辉曾经是个格斗选手,现在在好哥儿们王凤的沙石场工作。

为了解决沙石场发不出工资的问题,腾辉被迫和卖假保健品的无良商家合作。

合作模式就是腾辉找几个孩子假装格斗俱乐部成员,给保健品代言。

几个在山上劫道为生的孤儿因此被选中,岂料商家突然入狱,孩子们成了烫手山芋。

这些孩子都是孤儿,除了劫道,没有其他生存技能。

就算把孩子送回去他们也只能重操旧业,于是腾辉决定教孩子们格斗。

几年过去,腾辉的俱乐部蒸蒸日上,以马虎和苏木为代表的孩子们也在格斗界初显锋芒。

很多生活有困难的家庭也纷纷让孩子跟着腾辉学格斗。

没想到,孩子们小时候在酒吧打表演赛的视频却被传到了网上。

媒体和群众纷纷谴责腾辉虐待儿童,把孩子当工具,为自己牟利。

舆论迅速发酵,腾辉一时间被千夫所指,陷入舆论的漩涡……

电影虽然涉及格斗,但着重表现的不是格斗,而是事件。

本片的故事源自大凉山“格斗孤儿”事件。

王宝强这个角色的原型就是培养大凉山孤儿学习格斗的恩波。

2017年,某媒体发布了一个视频,视频中两个十几岁的孩子正在笼子里格斗。

视频一经发布,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训练孩子格斗的恩波教练也成了众矢之的,引来各家媒体纷纷上门采访。

一夜之间,以前无人问津的孤儿们,成了全社会重点关注的对象。

舆论的关注重点不是孩子们为什么在这里学习格斗,而是格斗过于暴力血腥,孩子们绝对是赚钱工具。

许多人都认为孩子们去学校上学,靠知识走出大山才符合常理。

然而这些孩子之中,有人父亲去世母亲改嫁;

有人母亲吸毒,交不起学费从小辍学。

恩波最先在阿坝州和政府一起组建的散打队,包吃住不收学费还教文化课,因此成了这些孩子最好的去处。

俱乐部的教练在采访中透露,视频中的孩子打的是表演赛,都是套好的招数没有危险。

并且表演赛没有收入,恩波格斗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自己的生意、赞助以及成年选手的比赛奖金。

舆论发酵之后,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

在政府的干预下,学习格斗的孩子被强行带回。

大凉山的孩子重新回到贫困的环境中,只能靠自己再次寻找走出大山的机会。

其实原型事件中还有很多细节,比电影中更加残酷。

(恩波俱乐部的孩子被强制按手印带走)

从电影的表达方式和情节设置上,能够看出王宝强想要通过这个故事,触碰一些现实问题。

包括故事本身涉及的孤儿成长问题、教育问题、媒体的社会舆论引导;

也包括强迫选手吃违禁药、俱乐部不良竞争等格斗界的行业黑幕;

甚至包括对格斗比赛理事、私立学校校长、CJ俱乐部老板等自诩为社会上层人士的讽刺与抨击。

可从电影呈现效果看,想法很好,但不够完善。

在有限的电影时长中,加入过多的元素,不仅每个内容得不到充分表达,还会分散焦点。

元素堆砌过多,导致主线故事的表达力度被削弱,给观众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

随着点映场次观众人数不断增多,弊端显露无疑,不同于“翻身之作”的评价也出现了。

还有不少观众从《八角笼中》窥见了《我不是药神》和《摔跤吧爸爸》的影子。

《八角笼中》借鉴了两部电影中的一些转场镜头和拍摄手法。

比如向腾辉去机场接机的飞机转场镜头,和《药神》中程勇去印度买药的飞机转场如出一辙。

向腾辉训练孩子们的画面,也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摔爸》。

向腾辉去CJ俱乐部要合同,被一群人按倒在地,和程勇在小巷子里被警察按倒的动作、情绪一比,堪称复刻。

不过这种借鉴无可厚非,重点在向腾辉和程勇两个人物的对比上。

有些观点认为向腾辉这个人物过于扁平化,前后矛盾不够明显。

两个角色的成长线看似相同,实则有很大区别。

先说程勇,人物的起始人设是一个卖保健品的小贩。

他为了给父亲做手术才冒险卖药,赚钱是唯一的目的,人物这一阶段的心态和情感也相对简单。

直到真正接触白血病群体,又经历好友去世,程勇的心境逐渐发生了重大转变。

前期是为了赚钱才帮忙买药,后期就算赔钱也要继续帮病人买药,这一转变使人物前后对比更鲜明。

并且人物心境发生转折也有吕受益去世这个情节做标志,给了观众明确的提示。

从故事开始到结尾,观众可以看到程勇这个人物一直处于变化和成长中。

向腾辉虽然一开始找那些孩子也是为了帮沙石场赚钱,但他的转变来的非常之快。

无良商家入狱,向腾辉送孩子们回家,看到他们的家庭情况,决定教孩子们格斗。

人物被外部环境促成的对孩子们的情感转变,在此时已经定型。

之后向腾辉最明显的转变一直围绕着自身对于格斗的态度。

从不碰格斗到教孩子打表演赛,再到搞正规俱乐部参加比赛。

主角的转变虽然也有孩子们的外部原因,但大部分是因向腾辉自身的心理因素达成的。

而程勇的转变全程都是外部环境和人物内部心理共同催化的结果。

向腾辉始终站在“善”的立场,没有呈现人物多面性,使得形象单一。

不过从原型人物来看,其实也能理解。

原型人物因为舆论备受争议,争议的原因就是恩波让孩子学习格斗的最初目的。

如果导演前期将人物的缺点放大,很有可能圆不回来,不如遵循原型人物形象一善到底。

电影是一种艺术,不可能完全按照原型故事进行一比一复刻。

原型故事中的很多发人深省的细节在电影中无法呈现。

可选择的表现角度能够很大程度影响主题的呈现深度。

原型事件的中心人物是恩波教练,王宝强在剧本中也选择将向腾辉作为主角。

我们刚刚讨论过,这个人物前后期对立点不够明显导致人物不够丰满。

如果换个人物作为主角,或许能够更好的展现故事、呈现主题。

比如电影中的另外两个主要角色:苏木和马虎。

(少年苏木和马虎)

这两个人物的成长线相比于向腾辉来说更加明晰,前后的冲突性也更强。

尤其是马虎这个人物,从食不果腹靠劫道为生,到住进了能够遮风挡雨的屋子,过上了一日三餐的生活。

突然变好的生活令他惶恐不安,一直怀疑向腾辉在骗自己。

在之后的相处和训练中,他逐渐转变了的心态,甚至还出国比赛。

结果却因为表演赛视频风波,合同被转出,他再次尝到被人“抛弃”的滋味,最后重操旧业。

他的经历从侧面说明,在整个事件中受到最大影响的是那些孤儿。

(成年马虎)

其实电影中少年马虎的扮演者就叫做马虎。

他是北京一家少年棒球专业学校的学生。

这所学校集齐了全国各地的贫困少年,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队。

这些少年有些是孤儿,有些是留守儿童,有些来自单亲家庭。

导演许慧晶关注到这个群体,将这些少年在棒球学校的经历拍成了纪录片电影《棒!少年》。

镜头对准了以马虎为代表的少年们,将他们的经历、成长和性格逐一展现。

观众们的情绪跟着电影中每个孩子的命运不断起伏,直到电影结束后仍然在关注这些孩子的现状。

个人认为,如果《八角笼中》将故事的主角换成孩子们或许对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利。

当然这是我站在观众角度,依照现在呈现的内容,开的一个脑洞,也并非完全否定导演根据现实情况做出的考量。

从演技、选角和题材上来说,这部电影称得上诚意十足。

王宝强在电影中叼着雪茄去酒吧的出场画面,有些唐仁的影子。

而宝强大多数时候的演技都算得上可圈可点,甚至被观众一度评价为继树先生之后最好的表演。

成年苏木和马虎,由史彭元和陈永胜分别出演,两个性格迥异的角色也被刻画得十分鲜活。

开头提过的吃馒头的那群小演员,其实并非专业演员,而是一群真正来自于大山深处的孩子。

结合王宝强个人的经历,他对这群孩子以及影片中的孤儿们的生活更能感同身受。

虽然这是王宝强第二次做导演,也能看得出很多不足之处。

但《八角笼中》也能算得上是一部及格的作品。

选择现实主义题材,选择表现这个极具争议性的事件,是他作为导演的一次勇敢尝试。

如果大家对演员和题材感兴趣,可以去电影院看看。

最后,朋友们别忘记点赞,关注!

看过电影的小伙伴有啥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今天就到这里!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梅子

王宝强可能选错主角了…

 2 ) 史今让三呆子明白了生命的价值,这一次轮到向腾辉!

今天跟朋友聊电影,问我有什么推荐的影片?我思考过后说:八角笼中。朋友大笑,认为我在为配音打广告,我没有说什么,只是告诉他我是在非常中肯的给他推荐电影。

朋友问我原由,我说:“我去过宝强大哥的家乡,对他也有一些了解,其实大多数人羡慕刘强东,不如多看看王宝强。”

2003年,22岁的宝强出演了自己人生第一部电影《盲井》,在经历过三次高强警报意外塌方风险之后,电影终于圆满完成。把得到的2000块片酬寄给母亲1900块,用仅剩的100块买了一部二手手机,刚刚走出手机店,他被四个混子围了上了,要他交出手机,王宝强说:“我身上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给你们,就是手机不行,这是我的命。”

经过一场激烈的交锋之后,王宝强满身疼痛衣衫褴褛的回到了自己的出租屋。他自己回忆说,那一夜是他这一生最难煎熬的一夜,他想了很多很多,在泪眼婆娑中他慢慢睡了过去。

第二天,他接到了冯小刚的电话,邀请他面试出演《天下无贼》,接电话的时候宝强浑身上下物品中只有那部二手手机是完整的。

机会这个东西,只有命运不怎么眷顾的人才明白它的珍贵,恰如希望是“死”过之后的人才能感觉到的一样。

史今把三呆子从下榕树“骗”到明白了生命的意义,这一次,轮到向腾辉成为他们的史今了。

7月6日,八角笼中,宝强大哥加油,顶你!

 3 ) 立意之高 让我想到了《摔跤吧爸爸》

这部电影讲述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凉山事件,在大数据时代,碎片化的短视频已经成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新闻的,人们获取信息的必要来源和手段,所以舆论的把控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很遗憾的是人们有时并不关心事情的真相,猎奇心窥探欲在这个时代成为资本和媒体的牟利获取关注度的由头,他们断章取义,只言片语就可能毁掉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人生,而网络的记忆是有限的,“沉默的螺旋”会让恶意如排山倒海般袭来。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怎么样才能在剧情与主题之间达到一个平衡,我想这是拍过《大闹天竺》的导演王宝强需要思考的,是着重描写大山的孩子从困境中走出,如山般的恶意中伤压垮了恩波教练,灵魂间的相互碰撞,于绝境中看见曙光,抓住那伸向他们的善意,还是平铺直叙,如纪录片吧,朴实而又震撼人心?。剧情如何反转,小人物的内心阐述,社会的背景变化,如何升华主题?

同样讲述现实困境的《摔跤吧爸爸》获得高评分高票房的关键,就在于主题的升华。就只在父女之间的情感矛盾这一主线背后才是社会环境的挤压,女性的现实困境,国家的荣誉,如同一幅画卷缓缓展开。那么当一团线乱作一团,就要找好一个切入点,从一根好线头扯起。凉山的孩子们跟恩波教练的情感到底是怎样的?社会的舆论最终是如何一边倒的?现实中那么多孩子的困境也需要帮助,那么,《八角笼中》是不是也在某一方面应该体现这部影片所具有的社会责任?

弗拉哈迪曾说,一部作品只有具有永恒价值,才能超越国家,民族,成为人类文明共通的,好的文艺作品。既要展现带动情节向前走的故事主线和复线,也要展现现实生活中随机性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这种真实性要赋予在片中的人物行为上。

松弛有度,波荡起伏,笑中带泪,喜极而泣,共情才能超越你我,让这部片子达到《摔跤吧爸爸》的高度。

 4 ) 八角笼中:真诚的平庸之作

陈思诚《消失的她》首映时,现场互动的王宝强坦率地说,自己没看懂,需要多看几遍,继而露出那标志性的憨笑。看到这样的王宝强,总是不由得为他的实诚和坦然感到珍贵,这是很少见的,尤其是在镁光灯最集中的名利场之中。王宝强不藏拙,不装逼,即便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在任何的公众场合之下,他身上依然能够看到最初的“傻根”和“许三多”,我不认为某种刻意的人设可以维持这么久,我更愿意相信的是,他身上那与土地相连的底色从未消散。

最近有段往事总是被提及,2017年,王宝强首次执导电影《大闹天竺》获得当年金扫帚“最令人失望导演”奖,王宝强应邀登上领奖台,成为至今为止唯一到场领奖的一线演员。那年,王宝强手捧扫帚,也是满脸憨笑。他的发言获得大量好评,他说“我知道这个金扫帚奖,不是一个光彩的奖项,但是他可以鞭策我们进步。”想来,之所以这段故事再次被大量传播,只因为,王宝强的第二部导演作品《八角笼中》,终于来了,而他也的确进步了。

看得出来,王宝强及其团队对作品质量很有信心,电影将于7月6日上映,而他们却决定在半个月前便开始大规模点映。毫无疑问,有《大闹天竺》托底,《八角笼中》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它比前者好太多,也能看到王宝强极大的电影形象变化,看得到他想要把电影做好的那份认真和用力。但于我个人的真切观影感受来说,我实在无法将这部片子称之为一部佳作,它只是一部属于王宝强的真诚的平庸之作。

《八角笼中》的故事是让我很意外,讲拳击格斗我不意外,毕竟与王宝强自己擅长动作戏相关联,但电影还涉及了留守儿童这种现实主义,涉及互联网时代的真相与暴力,以及,电影的故事时间跨度很大,超过十年。看片子之前,我完全无法想象,王宝强竟然还有这样一面,他竟然会想要来挑战讲述这样的故事,其心可敬。但转念一想,或许,从土地里摸爬滚打奇迹般最后走出来的王宝强,骨子里就是想要讲述一个这样的故事。

在《八角笼中》,王宝强饰演的向腾辉,原本是省格斗冠军,因听信教练吃药遭禁赛,后又因故意伤人被判刑。背着前科的向腾辉后来做起了沙场,巧合之下重新接触了格斗,成为一名教练,他找来大山里如同野狗一样的孩子们(马虎、苏木等),教他们打拳。一开始是打假拳,后来打正规赛,向腾辉愿意倾注所有心血为孩子们谋求一份出路,他是许多孩子们的希望,就像格斗真的成为了部分孩子们的未来。只是往年的不堪被传上网,向腾辉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坏人”,被无数人指责。故事在后半段,也发生了重点的转变。
单论故事而言,《八角笼中》是具有某种现实主义力量的,王宝强在电影中的形象也颇有《我不是药神》“徐峥”的影子,具有某种强烈的悲情英雄形象,这种悲情感,在电影许多段落中,几乎是肉眼可见,过程里,导演恨不得有种敲黑板划重点即视感,说这段戏主要是为了呈现主角的悲与情。而这种刻意与用力并非体现在某个单点上,而是通篇都存在这个问题,观众非常确信王宝强想要表达什么,但王宝强似乎觉得观众还不懂,必须再用力一点再剖开一些。

而单论场景或段落来说,坦率地说,《八角笼中》也的确能看到一些巧思和亮点,譬如片中后半段,王宝强乘车在路上,变脸喷火的扮相演员走在街上,一口一道火,在镜头里,火光与王宝强的脸隔着车玻璃相映成辉。再譬如,电影最后的一场格斗戏,八角笼中,史彭元饰演长大后的苏木与强劲的对手殊死搏斗,画面呈现为黑白,直到决斗结束,重亮颜色。只是,这些单独呈现还算不错的片段,并无法形成一个整体为电影增色,反倒让电影变得混乱起来。

在我看来,电影《八角笼中》最大的问题,毫无疑问出现在导演王宝强身上,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想要讲述的内容太多了,导致这部片子节奏很有问题,时而过份细腻,时而无端跳跃。风格及内容的整体感也很有问题,有些段落颇有点贾樟柯电影里的尘土感,另外段落又显露出蹩脚的笑料,故事的推进过程里看得到《我不是药神》的影子,关键的好几场戏又总是呈现出俗套与绵软。它太碎了,重点完全没有抓住。电影最后一场戏还是落在“八角笼中”,我理解片子最重要的一份表达,应该是一种“我要赢,我不认输”的爆发,是一种从土地里向外的野蛮生长,但片中有好长一段时间,完全不曾涉及到马虎、苏木格斗相关戏份,又充斥着苏木经历人生巨变(腿受伤可能要结束职业生涯)又瞬间康健的段落。如此,最后的力量感完全没有拍出来。

并不愿意试图去揣测王宝强在拍摄这部片子,讲述这个故事过程中,究竟做过怎样的取舍,又究竟参考、模仿及请教了多少别的导演及电影。他是否听过许多人的意见,又中和了多少电影的商业性与自我表达。只是觉得《八角笼中》最后呈现出这样一副平庸的模样,真的很可惜。但,最后,我仍旧想强调的是,这部《八角笼中》能够看到王宝强的认真与进步。在作为演员的层面,王宝强也奉献了非常不错的表演。一些无言的愤怒,一些落寞的悲情,是能够在王宝强的脸上,清晰的看见。果然,作为演员的王宝强,要比作为导演的王宝强,更值得期待。

最后的最后,私心来说,相比陈思诚油腻的精明,我更愿意欣赏王宝强这份平庸的真诚。


题图:《八角笼中》剧照

你还可以:
消失的她,不值得狂吹
聊两句中国版《我爱你!》

夕阳自由计划:

//去年7月初,建了个叫做“让我看看你那里的夕阳”的群(公众号后台回复“加群”)
//今日份,来自@徒橙,摄于6月26日。(更多可查看“夕阳包”)

 5 ) 画一张社会生存脸谱

前面看简介,以为是类似《激战》《洛奇》的体育励志片,其实很不同。虽然苏木和马虎这两个角色设计也亮眼,让人想到《棒!少年》里的小双和马虎,但《八角笼中》的主角还是教练向腾辉,在格斗孤儿身后默默付出的“父亲”。他也是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我们时不时能听见他的内心旁白。没有故作煽情或者高调夸张的暗示,王宝强这次很冷静克制,整张脸也更有故事感。

向腾辉这个角色,很符合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理想。理智、博爱、仁慈、宽容,用人性中的善来对抗社会中的恶。如果他不去介入,这帮孤儿大概率会像布努埃尔《被遗忘的人们》里的小孩,进入“暴力解决一切”的恶性循环。还记得《棒!少年》里师爷爷说的:“你要不是干了棒球,出门就一流氓。” 大凉山格斗孤儿如果不是接触了格斗,未来也很可能活在苏木姐姐那种可怕、偏狭、了无生趣的空虚里。

向腾辉这个角色接替了父亲的位置,跟一帮孤儿成为没有血缘的亲人,他身上有长辈对后辈的爱护,也有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执拗。从曾经的格斗选手转变为教练和经纪人,是他对命运作出的第一次改变和妥协。影片里向腾辉和王凤对孤儿们的这种付出,考验的是陌生人之间的善意,以及,是否可能存在无视血缘,建立起稳定无私家庭关系的可能。他不但要为此牺牲自己大部分的时间精力,要认可这个临时的“家庭”有价值。

我们很快看到,这个温暖的“家”只有内部和谐,是打不进外部世界的,甚至还会遭遇社会规则的惩罚。因为无法负担孤儿们受教育的借读成本,孩子没法读书,过不上正常的社会生活,媒体于是把向腾辉刻画成利用孤儿格斗賺钱的黑心商人——在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里,同样七拼八凑的临时“家庭”,就是遭遇类似外部压力四散瓦解——《八角笼中》里苏木和马虎因此无法参加比赛时,向腾辉也试图以此说服自己“解脱”掉这份责任,这决定却差点毁了两个小孩。

到这里,是全片一个重要节点,也出现了超现实一幕:在车流边上游走的四川变脸表演,将整个街道舞台化。魔幻的传统与现代碰撞,强调着整个外在世界对向腾辉和孤儿们,是异质的陌生的存在。这时向腾辉脸上变幻的脸谱,抹混了现实和幻想的界限,他的脸在沉默的愤怒里极速“变形”:要怎么去融入这个看似人际疏离、利益至上的异质世界?脸谱的光映照在向腾辉脸上时,银幕的光也映照在观众的表情,戏里戏外有种诡异的回响。

笼中格斗,身体是绕不开的一种文化符号。这其中,身体创伤既有社会批判意义,又有对现存秩序的辩护——苏木被其他俱乐部成员踩断腿、马虎被捕前流着血的倔强脸庞,指向的是社会命运的不公和伤害。但在他们刻苦训练和奋力比赛的时候,受虐又成了追求荣耀必要的牺牲,是追求梦想和尊严必经的磨难。这时的创伤代言了选手的拼搏精神,成为励志神话的一部分。

电影里最后一场格斗很好看。锐利的黑白影像兼具迷人和恐怖,血污,汗水,隔着铁笼的特写,创造了不屈的意志能战胜强大对手的英雄幻觉。我们对时间的感知被刻意操控,先是目不暇接的出击加速了时间,契合着观众对胜利的焦灼期待。但比赛结束,画面慢下来,时间被拉长,大段无声静默,让人不自觉对比向腾辉拿了冠军又被取消的场景,涌生被宿命钳制的无力感,同样的付出,不同的命运。在他们的坚韧劲里头,也看到现实的多义和广度。

银幕里男性主角的力量(反抗不公/应对暴力的能力),向来不单纯体现在强有力的、年轻的身体奇观,正义感和责任感,这部片里,更倾向刻画向腾辉这种,困境中稳住心绪,另辟蹊径去周旋的智慧。没有无视社会规则的理想化关系,人的自由和选择总要受限。尤其商业规则的高度制约,体育和电影都是。苏木最终能幸运参赛夺冠,并不单纯因为他平日刻苦的训练和坚定的意志,而更多归功于背后向腾辉转过弯来守了规则,利用媒体演戏达成宣传效应,才顺利拿回合约,直接推动结果。

八角笼中格斗时血脉偾张的身体是力量,八角笼外对抗不公和伤害时的谋划也是力量。从一开始为与满天星老板谈生意而抽雪茄,到最后出现在媒体的访谈舞台上,向腾辉一直在变通,这种变通里有另一种坚韧,是种以柔化刚的旺盛生命力。

“自我是在与他者的关系中构建的”,拉康说,自我不过是交往的产物或效应。

向腾辉每次面对阻力做的选择本身,也都在激发社会公平的多义性思考。我们在向腾辉的一次次妥协/变通里,怀疑自己在这个世界中既有的身份。这种委婉的对抗,如同笼中格斗的身体,带着某种自我解放的意念,也对抗着一切可能受人奴役的幻想。

 6 ) 导演王宝强,合格了吗?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修改版比我的好)

点映破纪录地收揽四亿票房、豆瓣开分7.6且暂时屹立不倒的《八角笼中》,真的有让王宝强杀出八角笼。

抛开身世、经历的对照,王宝强的八角笼,是因由他本身的审美与能力,在执导第一部电影《大闹天竺》后凸显出来的。新作里头的满天星酒吧老板,第一次看到孩子们打拳,就批了一句「假」,那样虚浮乏味的假把式,只能激起旁观者的取笑,甚至反胃。

同理。

但从金扫帚奖加身,坦然出席领奖,到现在被创始人程青松喊话退还,难免有扬眉吐气的意思。扬眉吐气不是不行,毕竟华语电影和华语电影人在当下还能进步,都很值得鼓掌。

就是坊间太多关于「进步神速」「质量飞跃」这类辞藻的堆砌,甚至星爷都说,「宝强是我见过(的)最优秀演员之一,原来更是最优秀导演,服了!」不免让人想去戏谑前作烂得彻头彻尾,好歹是为这部的口碑起飞深谋远虑了一回。

不过不管怎样,客观来说,《八角笼中》是及格的,作为导演的王宝强,也是及格的。

如果说及格的基准,是能够提供完整、流畅的叙事,能够准确调教演员,让他们对号入座地发挥特色,并且能够让不错的立意,言之有物地表达、落地,甚至生根发芽,那么上次完全没有办法近身沾边的王宝强,这次上道了。

经过六年时间,王宝强是开窍了吗?答案是必然的。其中最为打紧的窍,是对位、对劲。

为什么会觉得《八角笼中》对劲,那得从王宝强的两面性说起。

《唐人街探案》系列的大红大紫,凸显了王宝强作为喜剧演员的一面,甚至是主要的那面。连带着此前《人在囧途》《人再囧途之泰囧》《奔跑吧兄弟》《道士下山》等等喜剧片的积累,外界想到王宝强的时候,第一印象往往是疯痴、愚妄、聒噪、乖张等等风格化,或者说刻板化的形容。

《人再囧途之泰囧》

演艺圈有标签似乎要比没有标签好,至少那意味着能被人记住。但这种近乎自毁式的表演定型,也往往摊薄了王宝强作为另一种电影人物的可能。

关键是,起码在当年,王宝强也很认可这样的位置,这样的价值。一个导演对首作题材、类型的择取,有再多的商业考量,也必然有他自己的偏好以及信心基础。

完全可以说,《大闹天竺》就是这种定位的影视化延续。

整部电影的艳俗、廉价、扰攘、幼稚甚至龌龊,代表了王宝强和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电影创作者对喜剧的理解,而七亿票房的夸张收入,也印证了普罗大众对这套营销的甘之如饴。

《大闹天竺》

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里面,被消耗并且愿意自我消耗的王宝强成了一种典型。喜剧之路当然不是错误,但当他沉醉地把自己置放在八角笼中,那就模糊了报答与救赎、悲戚与狂欢等等界限。

兴许更要命的是,太多低劣的喜剧成分,已经遮蔽了、祛除了王宝强作为草根乃至作为现实代表的可贵一面。

大多观众对不可复制的王宝强的喜爱,或者说怜爱,是从他最初的作品倒推回身世的。

在《八角笼中》客串陈校长的导演李杨,最先慧眼识珠地把王宝强从群众演员当中挑出,让他担纲《盲井》主演。那正好是二十年前的事。

《盲井》

王宝强也争气,浑然沉潜到农村少年元凤鸣灵魂里,凭这部高分作品收获奖项,并在影坛崭露头角,随后又借冯小刚贺岁大片《天下无贼》,在更多人心中落下质朴、憨厚的美好印记。

这个时候,他此前的经历被检阅,励志的味道就愈发醇厚。很多人都记得这个出生在河北邢台的农村穷苦孩子,六岁习武,随后在少林寺当过六年俗家弟子,勤学苦修。再后来,他被李连杰的《少林寺》激发出电影梦,二十岁便在各个剧组里做武行,跑龙套。

能够跻身电影界,自然是王宝强的运气,而这么一位勤恳、顽韧且有实力的素人成为演员,也是电影界的运气。

不是说演员理应在一条路上走到黑,只能跟一种角色终身捆绑,不多做尝试,但是王宝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动甚或主动地抛下现实这一面,是很可惜的。

再说了,相比喜剧上腻歪的表演,王宝强一旦跟现实接壤,往往能有不容小觑的效用。也可以这么说,他的喜剧很难在真实土壤中扎根,但他的现实题材故事,天然根深叶茂。

《八角笼中》是他调整自我的一个重要动作,那不是对《大闹天竺》的超越——毕竟没什么好超越的——而是在更得心应手也更浑然天成的领域,好好出发。

这是一个天然残酷的故事,因为背景是大山里走不出去的孩子。他们想象过、憧憬过外面的世界,但现实只需要轻轻一推,这样的幻想就会不吹自灭。

苏木、马虎跟他们的姐姐,就是这样的代表。父母早就不在了,或者在,也顾不上他们,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徒留下偷抢拐骗的野蛮,这样的命运,在各个雷同的地方周而复始。

王宝强饰演的向腾辉曾经也是这类被困住的底层人物,直至打拳打出了冠军,又被队里的人陷害,一夜之间名利双失。在历经惨淡世事过后,他不经意间,成为了引渡这些孩子的灵魂人物,也成为了打破这一宿命的唯一关键。

可不只是泥菩萨过江,要做这般善事,又需要自己不断地投入身家、名誉。最初,他需要以买保险的名义,哄骗这些想学习格斗的孩子签下契约,继而把他们推上打拳之路,甚至让他们获得了窥看外在世界的机缘。

但又因为哄骗这一事实,曝光后被媒体发酵,又让他背负了经久不散的骂名,而当树倒猢狲散,走出去的孩子又回到了老路上。

王宝强很真诚地摆出了很难调和的困局:有没有出路?怎么找到出路?出路能有多长?踏上出路还会折返吗?出路的尽头是什么?

进一步则是,只看单面的舆论风评,是解救还是谋杀?只顾高尚的社会,是否还能「藏污纳垢」,是否能够真正救人于水火,是否反过来在做大面积的谋杀?电影是否还具有启迪的作用,人是否还有启蒙的必要?

正是这些天问,构成了《八角笼中》不可忽视的声量。王宝强由己及人地,看到了社会的本质钻营。

他是大山中的、八角笼中的孩子,饰演马虎的马虎也是。如果我们还记得在FIRST青年电影展上拿下最佳纪录长片大奖的《棒!少年》,那就不会忘却体育竞技对穷困孩子的门票价值,不只是走出去看一眼,单是「走出去」这动作,就代表了胶着状态中的一线生机。

王宝强请他出演这个角色,也是在糅合自己与马虎,与戏中人的故事。当中强烈的情感波动,连带着戏曲演员在堵车时的惊艳亮相,亦梦亦真地揭开现实创口,让人看到王宝强的内伤,还有慈悲。

这是他理所应当的胜利,即在《盲井》《Hello!树先生》等等现实题材佳作之后,他继续用更能让大众接受的方式,呈递并承担现实之痛。

《Hello! 树先生》

他大概率是想把在现实题材上作为演员的沉厚积累,过渡、沉淀到导演身份,做一个转化,而不是拿另一面的所谓喜剧经验,再去捯饬同类题材,再度流俗献媚,甚至脱离根基,冒巨大风险,去挑战一个其他类型或者题材。

放在很多相对优渥的导演身上,拍摄这样的底层题材,难免要招惹一些投机取巧的质问。这样不是说王宝强就完全没有,重要的是,他更有资格去回顾、转换自己的某种过往,而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在为这些人群寻找发声机会,这多多少少打消了功利与表达的边界。

但正因为有这么多的指涉,这么多的深思,结局失真的圆满,会对电影带来不可估量的荒谬喜感。我们当然希望苏木们能够赢下比赛,能够迎来生机,但是他在最后一战打赢对手,从身形到身手,都实在缺乏可信度。

为了圆梦而圆梦,为了励志而励志,现实在被拔高后,就不再那么现实。王宝强无从直面现实的怜悯就有了虚假的成分,对故事高度的舍弃是他的困顿,也是这类掺杂味精、糖精的剧情片抵不过纪录片的地方。

这会连带着放大电影本身按部就班甚或亦步亦趋的堆砌、转折与所谓升华,放大王宝强审美的局限,放大国产现实题材电影临门一脚的胆怯。

下一部会很犀利地转变吗?不太可能。但是下一部会更好,并不是没有可能。

我当然会很好奇,已经合格了的王宝强,日后会变成更有胆魄的作者,还是会变成更加精明的商人。

 短评

根据真实的凉山格斗孤儿事件改编!

9分钟前
  • 恋影
  • 还行

题材很吸引人,相信王宝强能拍好

12分钟前
  • filmino
  • 还行

不要拿摔跤吧爸爸来做对比!#强烈推荐#电影《八角笼中》不管王宝强这部电影拍的好与賴,请各位朋友们不但自己要去看,也要想办法推荐更多的人去看,去了解这部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 恩波格斗一家慈善公益的格斗训练学校,带着一群大凉山穷苦孩子们训练格斗术后故事,曾经被质疑过,但在中国武术格斗俱乐部,一直是顶尖的存在…

17分钟前
  • sunshine9177
  • 还行

好想看,感觉宝强能拍好

20分钟前
  • 海岸链
  • 还行

2022年拍摄

22分钟前
  • 晓思丽英
  • 还行

之前略微了解过,这个题材蛮适合宝强,希望会是一次返璞归真的尝试

23分钟前
  • Movie Fan
  • 还行

看编剧,预计只是一部俗套的体育励志片。浪费好题材

24分钟前
  • 八角
  • 还行

我艹这海报一看就是黄海,希望宝强能有进步吧,题材很喜欢

29分钟前
  • 内啡肽✌🏻
  • 还行

一个敢去领金扫帚奖的男人,我不信他的第二部作品会是烂片

33分钟前
  • 离我远点
  • 还行

海报就感觉很有意思

38分钟前
  • 素狸狸的桔子
  • 还行

不知道为啥,就是莫名有点想看。我好像也没太关注王宝强,但就是希望他能打个翻身仗(导演方面)

42分钟前
  • 湍悬永华
  • 还行

体育励志片?是逆袭还是骗局?

44分钟前
  • 不再是酱油妹啦
  • 还行

故事真的好看,只要不瞎拍我觉得都不会太。。。难看

49分钟前
  • 梦行30
  • 还行

佳作不抱希望,看到进步就行。谨慎期待,宝强加油。

54分钟前
  • 一瓶鹤顶红
  • 还行

就题材比大闹天竺好多了,希望把这个事件拍完整点

59分钟前
  • 管理 员
  • 还行

现在应该不至于再像大闹天竺那样了吧。

60分钟前
  • 白封
  • 还行

感觉是取材于恩波的故事?正好让更多人了解综合格斗这项运动,这要是请宋亚东来客串或者演本人多好

1小时前
  • 光头怪蜀黍
  • 还行

恩波格斗吗?先小小的期待一下。

1小时前
  • 班玛夺基
  • 还行

宝宝,《盲井》、《天下无贼》、《士兵突击》、《天注定》、《树先生》、《泰囧》、《唐人街探案》,在我心里,你是中国这一批最好的中生代男演员,期待你的新作,相信你的惊喜。

1小时前
  • Dew
  • 还行

狠狠期待了!還是對王寶強很抱有希望的。

1小时前
  • 空舟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