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了

动画片日本2013

主演:庵野秀明,泷本美织,西岛秀俊,西村雅彦,史蒂夫·阿尔珀特,风间杜夫,竹下景子,志田未来,国村隼,大竹忍,野村万斋

导演:宫崎骏

 剧照

起风了 剧照 NO.1起风了 剧照 NO.2起风了 剧照 NO.3起风了 剧照 NO.4起风了 剧照 NO.5起风了 剧照 NO.6起风了 剧照 NO.13起风了 剧照 NO.14起风了 剧照 NO.15起风了 剧照 NO.16起风了 剧照 NO.17起风了 剧照 NO.18起风了 剧照 NO.19起风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07 04:20

详细剧情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战争、饥饿、疾病、天灾,死神的阴影笼罩全球,却无法遮挡心头闪现的梦想和希望的光芒。平凡的日本少年堀越二郎(庵野秀明 配音)迷恋游弋长空的飞机,梦中他与意大利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野村万斋 配音)成为朋友,享受着飞行带来的乐趣。恐怖的关东大地震,二郎邂逅一生的挂念——里见菜穗子(泷本美织 配音),短暂的相逢,无序的混乱中又失之交臂。在命运的指引下,被称为天才的二郎如愿成为飞机设计师,他和前辈同侪共同努力,绞尽脑汁提升飞机的性能。欧洲的先进设计让他们痛心疾首,另一方面又充满矛盾的打造着融合了梦想和杀人属性的机器。他追逐梦想,并与菜穗子重逢。动荡的昭和时代,风雪飘摇之中步伐从未停止……  本片根据零式战斗机设计师堀越二郎的人生事迹和作家堀辰雄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据说看电影前没喝咖啡的很多日本人都睡着了

【作为宣传手段的“反战”论】

  宫崎骏新片「風立ちぬ」(中译《起风了》)于7月20日在日本上映,其时掀起了不小的波澜,除影片本身在题材和表现技法上对既有模式的突破之外,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也引起了多方争论。公映翌日适逢日本参院选投票日,导演在这一“眼骨节”上热血沸腾地批评日本政府试图随意修改宪法是“岂有此理”;刊登这一批评的月刊《热风》畅销,吉卜力工作室只得把电子版放在网上供大家阅览。电影院从上映前1个多月开始,郑重地把长达4分钟的预告片在正片之前压轴播放。伴随着松任谷由实40年前为悼念早夭少年而创作的歌曲《航迹云》的哀婉旋律,缓缓打出字幕:“在日本,曾经发生过战争。从大正到昭和的1920年代,经济萧条、贫病交加,再加上大地震,生活异常艰辛。后来,日本铤而冲向了战争。当时的青年,在那样的时代里是怎样生活的呢?”(<http://kazetachinu.jp/story.html>)由于这部作品所讲述的故事时间跨度较大,情节上多有跳跃,加之年轻观众(以及未来的海外观众)对故事背景缺乏了解,因此,这段预告片既是一份体贴的时代背景介绍,也可看作是呼吁青年一代共同反思战争的Message。但是,即便宫崎骏本人的反战立场毋庸置疑,电影还是遭到了韩国媒体的激烈批判。譬如《每日经济》认为这是一部美化了侵略的“右翼电影”,要求将第一句话的表述改成“日本曾经发动过战争”。对此,宫崎骏特意召开韩国媒体记者招待会,在强调日本应承担战争责任的同时,说明自己创作本片的目的并非讨论战争。待韩国公映最终敲定时,影片的宣传海报“果然”回避了本应是主线的堀越二郎的设计生涯,改为突出“恋爱故事”的悲情色彩。这不免令人产生疑问:莫非所有关于“反战”的争论都是为了宣传?宫崎骏希望能有更多的观众来看这部电影,他已经成功了。《起风了》在日本上映以来票房超80亿,连续6周稳居榜首。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宫老适时地宣布引退,想必是获奖的前奏。但只要中国观众一日看不到正片,媒体先行的“反战论”只会越发加深理解的偏差。

  的确,第一次看预告片时,波澜壮阔的时代之下主人公堀越二郎几番峰回路转爱别离的人生,在“那孩子的生命/化作了航迹云”的歌声烘托下,创伤跃然屏幕,悲痛呼之欲出。零式战斗机折翼、菜穗子咯血、二郎站在坠毁的飞机残骸前无言以对的画面将情感渲染至顶峰,以至于看过正片以后反觉清汤寡水索然无味。电影不仅连一个战斗场面都没有,没有对战争的控诉,也没有人进行过反抗。预告片带来的悲痛感归功于高明的剪辑,随着那些画面的各就各位,这种感情也被稀释了。有了韩国的例子在前,可以断言,本片在中国的受容将“很成问题”。我已隐约看见主张“追求技术完美无罪”的死忠粉与“怎可为侵略找借口”的左翼分子的对掐,旁边还围着“客观上表达了对扼杀美好爱情的战争的痛恨”的息事宁人派,更有许多评论者找出前一部同名电影(「風立ちぬ」1976,中译《风雪黄昏》)为“反战论”佐证。以“护宪反战”为影片造势,容易导致(尤其是中韩等海外观众)在观影前对“反战”过度期待。无论纯爱还是反战都不是影片的目的,宫崎骏说这部电影不是拍给儿童看的,言下之意,二元对立的文艺作品未免太小儿科了。为了避免简单地去失望,也为了能对风景之外的元素产生共鸣,有必要对《起风了》的创作系谱进行梳理,清洗想象中的“反战论”。

【不同价值体系中“抵抗”的表现方式】

  这部电影的题材来自两个人物,也就是宫崎骏要致敬的堀越二郎和堀辰雄,但处理方式并非简单的相加或交叉,而是把堀越的故事装进了堀辰雄的盒子里。设计零式战斗机的工程师堀越二郎(1903-82)是宫崎骏的偶像,他出版过一本讲述自己设计生涯的书,书名叫《零战——诞生与光荣的记录》(1970)。近年在日本,有不少与零战有关的文艺作品非常走红,根据百田尚树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永远的0》也将在年底上映,那部作品比《起风了》更加直接地描写了战争。宫崎骏创作的漫画版《起风了》是从09年开始连载的,有与其它作品抗衡、为偶像代辩之意。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一直在等待一个成熟的时机,来创作一部关于零战和堀越的作品。影片所体现出的所有“乏味”,都是对设计师经历的人生的原封不动的展示,是他有意而为之。

  有许多“真正的左翼”批评宫崎骏过分强调理想之“美”、有意识地要将对于战斗机的执着追求与对战争的价值判断剥离开来,这太不科学,科学合理的英雄应当是在追求理想的同时还坚持反抗的。换言之堀越对军国主义是顺从的。的确与那些戏剧冲突十分鲜明、颂扬舍身取义的作品相比,《起风了》的态度显得模棱两可,这与宫崎骏自身的战争体验也有很大关系。战争曾经渗透到日本经济的每一根末梢,宫崎家的工厂也曾为“零战”加工过部件,和堀越二郎一样无法理直气壮的摆脱与战争的关联。他的小学时代在GHQ的占领下度过,不仅教科书全部被美国人审阅,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也被否定,文化和价值观被全盘推翻。宫崎骏不否认父辈对战争负有责任,但也不赞成以此否定父辈的人生价值。在他身上集中着对战斗机(武器)的狂热和对战争的厌恶这样一对矛盾,所以这次他把矛盾还原在细节里,让电影本身成为时代的写照——优美的风景与脆弱的建筑,女子教育的兴起与依然落后的医疗,军事同盟国之间的交流与猜忌,能与西方平等对话的学识和智商与疲蔽积弱的生产力现状……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能只有一个主题,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战争粗暴地中断了许多生命的进程,但战争结束之后,其它一度中断的历史进还能得以继续,我想,像宫崎骏这样战后的承上启下者一定是为此感到欣慰的。

  《起风了》的主人公堀越二郎,面对客户——不懂飞机只追求战斗性能的军方,总是只说一句“全力以赴”,他的目标不是满足军队的要求,而是满足自己的理想,是这样才使得本国开发的飞机与欧美强国的差距迅速缩小,令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不被愚蠢中断,这是一种“抵抗”。在轻井泽度假时,与犹太人友好相处,甚至给自己带来了被“特高”(缉捕间谍和左翼分子即“思想犯”的特务机关)追查的危险,而后又冒着危险去探望病中的菜穗子,这也是一种“抵抗”。这两种抵抗看似不够彻底、不够壮烈,但对一场“必然失败的愚蠢战争”而言,对一个要求国民以无谓的死亡来报国的政府而言,普通大众在逆境中为生存做出的努力正是最普遍的抵抗。

  堀越本人所写的《零战》一书,内容多是平铺直叙的试验过程、对一起工作的技术工人的钦佩和感谢、以及对牺牲在试验中的飞行员的哀悼,在叙述战斗结果时也采取了产品评估报告的语气。全书固然没有“谢罪”“反省”之类的字眼,但也并无对战争或军方的谄媚和歌颂。在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堀越几次提到日本不是美国的对手,对战争充满悲观的预测。特别是在提及“神风特攻队”的时候,他不无遗憾地感慨说“原本前途无量的青年一去不返”,这也可以与影片最后“一架都没飞回来”的结局相互呼应。在绘图纯靠手工、运输全靠牛车的时代,零战不仅是二郎和许多技术工人的心血,也是许多儿童忍饥挨饿(插句题外话,影片里名为“西伯利亚”的点心现在横滨还很常见)才换来的工业结晶,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它还是与日本帝国一起走向了毁灭——这段历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愚蠢。最近在堀越家中发现了大量设计手稿,还有他写在两页便笺上的“终战日志”。他写道:“日本当初走向战争的原因是军部与政治家缺乏通过外交这一和平手段打开日本在国际舞台上不利局面的智慧,而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日本,都必须对此进行反省,否则未来的经济和道德都将会长期混乱”、“日本需要诚实睿智的爱国政治家”(原载《东京新闻》)。可见,他此时的战争批评实质是对“政治”这门技术的批评。战后《日本国宪法》第九条规定永远放弃战争,从中韩等战胜国角度来看,这无非是对败者的惩罚,但在日本战后第一代的心目中、在“宪法九条会”的语境里,这是更优越的政治技术的象征,是一种骄傲。诚然,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这个“不战”的神话是不堪一击的,但也正因为如此,以宫崎骏为代表的反战护宪派才会更加大力呼吁和平的重要。

【《起风了》,不能译成《风雪黄昏》】

  之前说“活下去”是战争时代大众最普遍的抵抗方式,这也是贯穿在文学家堀辰雄(1904-53)一生创作中的主题。堀与堀越同样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即影片里提到的“在上野的学校”),二人年纪相仿,因此宫崎骏在漫画版《起风了》中还安排了两人见面的情节。

  堀辰雄的人生和创作生涯都不算长,代表作《美丽村庄》(1933)《榆树之家》(1934)《起风了》(1936-37)《菜穗子》(1941)集中发表在“九一八事变”后到太平洋战争刚刚爆发的10年里,并且,长篇小说《菜穗子》的构思是在创作《榆树之家》的时候就已大体完成的。从活跃时间上看,堀辰雄并不像堀越二郎那般与战争有密切联系,1936年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后,军国主义色彩愈发浓厚,但由于日本始终没有正式对华宣战,所以大多数民众对时局的认知都停留在“事变”、“战斗”的层次。在日本文学史上堀辰雄被定位为同时与无产阶级文学派和艺术派联系紧密的作家,但由于受时代背景和题材所限,他的这些作品并没有直接或间接描写过战争,对战争的意见也是缺失的。从内容来看,几部作品都与作家身患结核、在疗养地与未婚妻相识继而死别的这段经历有关。身为一介缠绵病榻的文学青年,借着对西欧文学的钻研来寻求精神寄托,从而得到“必须试着活下去”(即「風たちぬ、いざ生きめやも」)这一结论;在后期作品中,作家又把关注的视线从自身转移至他者,从而塑造了“菜穗子”这一在(传统)家庭中寻求(革新)自立的女性形象。

  这部影片虽然名为《起风了》,但只借用了堀辰雄笔下女主人公因肺结核病故的情节,连名字都摒弃“节子”而采纳了“菜穗子”,冒着暴风雪离开疗养院的情节也出自《菜穗子》,可见宫崎骏并不是单纯地把《起风了》电影化,而是把堀辰雄这一系列作品中贯穿始终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女性观糅合在了自己的电影中,还把主题升华为更鲜明的“必须活下去”。同时,堀辰雄因受法国文学和日本王朝文学的影响,作品以细腻的风景描写、深刻的哲学思索见长,宫崎骏电影也很好地吸收了这两大特征,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昭和早期日本贫穷但优美的乡村风景和世态万象,人物对话力争情谊深重,叙述战争时态度明确但又含蓄。因此,尽管没有照搬小说情节,也仍然不失为“具有堀辰雄特色的”升华版《起风了》。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的影视创作对于大刀阔斧改编原著的做法早就习以为常,宽容度大大超过我国的文艺圈。《起风了》这部小说曾两次被搬上电影银幕,其中1976年由若杉光夫导演、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主演的版本,被引进至我国公映,片名译为《风雪黄昏》,影响尤为深远。包括我这样的80后,一谈到《起风了》,眼前就浮现出绝症少女与从军少年在风雪交加的夜晚诀别的悲凉画面,这说明我国在1980年代开展的日本文艺译介十分成功;但若把宫崎骏的《起风了》的片名也翻译成《风雪黄昏》的话,那就只能说明2010年代的日本文艺译介十分失败。若杉光夫是京都大学法学部出身,担任过“媒体宪法九条会”的发起人,可谓不折不扣的左翼电影人。他的《风雪黄昏》,把故事的时间向后移动到了太平洋战争扩大后的1942年,所以才有了后来达郎被强征入伍的情节,包括达郎与父兄的冲突与和解,都是与堀辰雄无关的原创。所以宫崎骏的《起风了》并非堀辰雄的《起风了》的电影版,更不是若杉光夫《风雪黄昏》的动画版。要正确地看待这部电影,首先要正确看待这些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才能体会到宫崎骏此番再创作的苦心。

  电影《起风了》既非政治宣传的道具,也非历史教科书,它所塑造的主人公堀越二郎,是宫崎骏私人视野里的堀越二郎,这个故事回答了宫崎骏内心憎恨战争与热爱武器的矛盾。而菜穗子这一女性角色增加了堀越与外在世界的联系,使影片不至于过分内向,并且达到对时代进行还原的目的。影片中二郎的偶像卡普罗尼代宫崎骏道出心声:“飞机既不是战争的道具,也不是商业的手段,飞机是美丽的梦想。”比起反战,作品本身就是宫崎骏的使命。

 2 ) 老子抛妻弃子就是想拍动画而已,别tmd烦我

乍一看上去似乎是一个追求梦想的少年和薄命少女的恋爱故事。放在时代的大环境下略有美化的嫌疑,但是西斯空寂,看的时候我虽然泪流满面,然而仔细想想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宫崎骏人老了,以前很多遮遮掩掩的东西也放开了说了。
「飛行機は美しい夢だ、ただ、 美しい飛行機が作りたい。」
「兄上は薄情者です。」

仔细看本篇就可以知道,主角基本上是一个没人性的家伙。这一点大概正好和庵野的棒读一致,所以并没有什么违和感。

接下来会大致整理一下剧情,不想被剧透的就不要接着看了





追梦少年上京读书,火车上碰上了女主角和女仆。装逼坐在火车车厢连接处看书的时候风吹跑了帽子,被11岁的女主角接住,于是两人相识。没过多久关东大地震袭来,女仆小腿骨折,主角拿计算尺固定了之后,背着女仆到了上野,然后和女主角一起去她家找人来救女仆。
——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主角对女主角完全没啥感觉,反而因为背了女仆一路(女仆身材颇为有料),颇为念念不忘。实际上后来有人把尺子送回来的时候,主角脑海里浮现出的也是女仆的背影。

后来主角东大毕业,进了三菱开始造飞机,去德国取经之后又回軽井沢疗养。疗养的时候时隔10年,21岁的女主角再次飒爽登场,来了一把橙路里飞帽子的把戏(不过飞的是伞)与主角再会。然后找了个由头把男主角勾引到水边告白,告白前的表情充满了委屈,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女仆结婚生孩子了——看到这里,聪明的看官应该已经恍然大悟了吧。

主角对飞机的评价,从来都是「美しい」。原画展的时候给再次登场的女主角的注解是「美しくなった」,而主角对女主角的评价也只有这么一句——「美しい」。而女主角明显也很清楚这一点,从疗养院里跑到主角那结婚之后,整天在被窝里卧床不起也要为悦己者容。当化妆无法掩饰病容,不再「美しい」的时候,她偷偷的摘掉了主角的眼镜——然后回到山中的疗养院。

正是这一天,主角呕心沥血设计的九試単座戦闘機试飞成功,试飞时主角看着从山里吹来的风发呆,定是了然女主角已经不在人世。

飞机带来的是尸山血海的荒野,而主角自己也抛妻弃子,泯灭人性。不论是实现制造飞机的梦想,还是实现拍摄动画的梦想,都是不疯魔不成活,老宫这次想讲的,多半就是这么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3 ) 风在起时

      如果不是看到有人根据零式战斗机就推断这片儿是个战争美化片我大概不会写这篇评论。本片根本可以列为我最不喜欢的吉卜力动画第一名,途中多次想要离场,当然,跟题材无关。我只是无法理解里面参杂的各种德法意大利语和无论德法意大利人在飙几句本国语言以后都流利的说起日语,以及男主不断的跟个意大利的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神交,回来google以后发现难怪老爷子钟情这个意大利佬,除了他设计过ca135轰炸机以外还设计过传说萌翻了大批盟军的涵道式活塞螺旋桨动力试验机,真的好可爱,长得像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小飞机jimbo。
附图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045616094/
     
      我第一时间看了这片是好奇什么样的片子能把导演自己看哭,庵野秀明配音又是个什么景象,事实证明如果不是故意的,庵野秀明真的是个大舌头,发す这个音的时候好像舌头卡住牙齿难听得要死,好好当导演吧,声优就不要再做尝试了。喜欢老爷子的观众或许都知道红猪是最代表他反战思想的作品,波鲁克是他的自我代入,波鲁克的名言是做法西斯不如做猪,因为逃避战争隐居在亚得里亚海,电影诞生前导演在Model Graphix杂志做漫画连载的时候也给男主画上了猪鼻子,所以我原以为会跟红猪差不多,结果是差了不要太多。

       细田守在他推特上说像本片一样好的动画,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看过之后我有点能够理解这句话。若没有经历过,有几个动画导演能够详细描绘出八十年前的山手线呢。
 
      我怀疑老爷子想做这么一部片子是因为他也看了百田尚树的小说永远的0。虽然对战争的立场很明确,本片并不足以称做反战片,因为他对飞机的设计师并没有持有态度。一个反战主义想要描叙一个侵略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还有设计师的一段恋爱故事,又不想直接给这个人打上标签,当片中男主问到“我们在和谁打仗”的时候我不由觉得有点好笑。看得出来他想说的很多,不管是战争的可怕,还是庞大的历史背景下个人的随波逐流,也许正因为想表达的情绪太多反而全都说不到点上。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童年足够影响他的一生。老爷子的动画为人称道的一直都是那些飞行的场面和带着幻想色彩的飞行器,可能鲜少有人知道原因。话要从这里说起,宫崎骏诞生于1941年的东京,这时候正是日本对华侵略战争最中,他的家庭经营着一所工厂名字叫宫崎航空兴业。说是航空兴业其实并没有大到可以自己独自承建飞机的地步,他们服务的对象是如今已经被分裂成若干汽车公司的中岛飞行器制造厂。这家公司在当时是日本排名第二的民营飞机生产商,宫崎骏家的工厂为中岛飞行器制造厂生产发动机。

       熟悉老爷子的人一定记得他的资料里提到过他的幼年在宇都宫成长,直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全家才迁回东京。而中岛飞行器制造厂正是1944年1月开设了宇都宫制作所。我想应该就是在这里宫崎骏与片中的飞机设计师堀越二郎结下了不解之缘。堀越毕业于东京大学的前身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后来在三菱航空机公司工作,设计了九六式舰上战斗机和零式舰上战斗机。虽然零式战斗机由三菱公司设计实际上因为人手不够在太平洋战争中有3分之2的零式产自中岛飞行器制造厂。也因为在宇都宫的生活,老爷子本人虽然年纪尚幼却也遭遇了1945年7月12日的宇都宫空袭,带给了他人生很大的影响和冲击,所以他的反战立场自然很好理解,这也许也是为什么他对设计师的立场暧昧,批判他们不是等于批判自己老爸。电影里出现的男主好友本庄季郎是一式陆上攻击机的设计者。

       热爱着作为杀人武器的战机的同时厌恶着战争,这是导演无法回避的矛盾,然而他并没有直面这样的事实,而是兜了一圈给堀越也是给自己做了最好的掩饰,只是因为热爱,想要造出美丽的飞机,模糊了飞机和战机之间的界限。本庄对堀越想给路边等待父母回家的孩子刚买的点心被对方拒绝逃走一事的评价正巧点题,本庄说你这是伪善。明明知道飞机的用途还是积极的参与过程这不正是王导式的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伪善,可见自己立场的有失偏颇其实导演本人再清楚不过。

      本片的时间脉络堪称严谨,男女主相识于一场地震,可以追溯为1923年关东大震灾,此次地震引发的大火蔓延了半个东京都,超过十万人遇难,烧掉了东大综合图书馆几十万册图书,在片中也有提到。接下来他们五年没有再见面男主堀越二郎1927年从东京大学工程系航空工程专科毕业到飞机制造厂工作,然后两个人经历了短暂的恋爱,婚约,结婚,分别的过程。
 
     可惜这个故事并不属于堀越二郎,而是原著風立ちぬ的作者堀辰雄的真实故事。这也是我无法理解的一点,为什么要嫁接这样一个符合日本30年代审美的纯爱故事在堀越二郎身上。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在1976年出演过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不过这段虎头蛇尾的恋爱故事有几个画面倒是刻画得深得我心,还暗自感叹原来老爷子也是谈过恋爱的人能画这么sweety的片段。但是抱病的女主在新婚之夜掀开被子跟男主说来吧,来吧,我残念的笑场了。

      最后良心建议,如果不想看过以后对老爷子的编剧能力产生怀疑,此片不看也罢,125分钟的片长吸烟镜头赛过吉卜力全部作品相加。

 4 ) 匠人精神与平庸之恶

《起风了》上映有一段日子了,但最近刚刚在BILI上看到日语版的发布。和预想的差不多,作为动画来说,是很不错的,不过也和预想的一样,觉得宫老爷子的想法有点问题。关于电影不想多说,仅就思想而言,碎碎念几句。当然你可以说看电影是很简单很轻松的事,没必要想太多。而且从创作者来说,受众对作品的理解如果超出超过最初的意图,常常会被看做过度诠释,这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事。但我认为,艺术作品的观赏效果原本就在于与受众的互动,在作品创造出来时候它就已经脱离了作者的控制,或者说就已经把诠释权交给受众了。每个人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经历来理解作品,只要不是对作品的恶意扭曲。即使作者想表达的仅仅是很单纯的东西,但并不妨碍我们理解单纯背后的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作者的创作意图,但却通过作品无意识地表达出来。观众接收到这些信息,给出自己的反馈,是完全可以理直气壮,而且也是应该的。
BILI站上的有些小同学说,看不懂宫崎骏想表达的东西,也有不少人带着矛盾的心情看这个片,矛盾本身大概就是宫崎骏想表达的要素之一。在电影制作前,他也反复考虑过,这个题材是否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电影发布后还特地在内刊《热风》做了一期反战的专题,表明自己的立场。但是正如日本网友所说,宫崎骏表明的态度和他在片子里宣扬的东西其实是矛盾的,他自己解释的立场也是站不住脚的。
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内容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如他自己在访谈中所说,是想“描述一个忠于梦想、心无旁骛、不断进取的少年的故事。”,但同时,“梦想有时也会令人疯狂。这一负面影响在电影里也必须被表现出来。”有些人质疑作品对战争的反思不够,但宫崎骏本身就不是从反战的立场来拍这部片,他想拍的就是少年追逐梦想的故事。但问题是,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中,每个人的举动都是时代构成的一份子,不可能不受时代的影响,反过来也不可能不影响时代,抛开时代说什么单纯的热情和理想,就算不说是逃避,那也有某种程度上虚无主义的味道。因此,这部作品在思想性上是有所欠缺的。
我不是想批判宫崎骏,还是挺喜欢这个老爷子的,也相信他反战的心情是真实的,但是从结果而言,无疑是会造成误导,我只能说是认识不足。宫崎骏的问题其实并不在于和平爱好者与武器爱好者之间的矛盾,而是无法建立起更完整的视野,在伦理上解决这个矛盾。宫崎骏想必多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矛盾,他最终找到一种解释,将伦理和行为分开。他认为作为技术人员的堀越二郎只是追求飞行的梦想,梦想本身是没有过错的,他说:“那些整天把零战挂在嘴边的狂热迷,大多是一些怀有顽固情结,虚荣心极重的人。我不想看到堀越二郎这样一个超越思维与技术能力的天才所创造出的极富才华的成果,变成爱国主义和民族情结的发泄口。我想用这部电影,把堀越二郎从这一类人手中夺回来。”毫无疑问,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似乎也解决了表层的伦理矛盾,但是如果认真来看依然是无法说通的。
撇开飞机、武器这样的特定设定不说,宫崎骏推崇的,其实是典型的匠人精神。所谓匠人精神,就是只专注于产品本身,追求完美和极致,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不问世事的虚无主义态度。艺术至上主义也有同样的问题。日本好像特别盛产这一类人才,看准目标拼命努力,绝不思前想后。这种纯粹的拼劲创造了日本明治维新和战后两次国力腾飞的奇迹,但另一方面,缺乏整体的伦理视角也埋下了祸根。
二战后德国的战争反省中,汉娜·阿伦特提出了“平庸的恶”的观点,指出二战中德国人对战争的集体责任,很多德国人在平时生活中工作兢兢业业、诚实可靠、不问政治,只是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但是他们尽忠尽责的工作,其实正是为庞大的战争机器的一环。战后很多德国人推脱说根本不知道大屠杀这回事,将责任完全推到少数的纳粹分子身上,但是他们实际上知道而且应该知道,他们只是关闭了自己思考和判断的回路,从而逃避了自己的责任。阿伦特指出,“缺乏思辨反省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不作判断即是个人与集体犯下政治罪恶的原因之一”。
毫无疑问,堀越二郎身上的匠人精神也带着这种平庸的恶的色彩。在片子中,主人公和他的好友也多次表明,他们其实很明白战争的状况和代价,比如本庄说造一架飞机的钱就足够很多穷人几年的温饱,但是又认为就是这样的代价也还是要造飞机。又如战争中两个人很平静地讨论日本和诸多国家开战必败无疑,但又认为自己只要造好飞机就可以了。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可以开脱的理由。历史上真实的堀越二郎也曾经明确表示说:“很多人都说我对战争也负有责任,但我认为自己并没有责任。” 但我认为,这种问心无愧其实只是自欺欺人。同样,宫崎骏在访谈中解释说,“作为日本国民中的一员,堀越二郎的确背负着战争的责任。但一个技术人员是没有必要去肩负整个历史的责任的。我认为去责问他的责任毫无价值。”这种认为问责是毫无价值的开脱,无疑也反映了很多日本人对战争责任反省的认识缺失。
堀越二郎在二战也曾提出反对战争,然而理由却是和美国等实力悬殊太大,毫无胜算。作为中国人,听到这个想法第一个反应肯定是觉得立场不够正确,难道打得赢就可以打吗?这一点姑且不论,堀越二郎对战争的反省无疑是很有限的,因为他始终只是在后方的技术人员。曾被征入装甲师的司马辽太郎则有更真切的体验,面对速度与质量都远胜于己的敌人,他不禁为派自己这些年轻人去送死的军方和政客感到深深的愤怒,他将自己余下的半生都用于探索日本为什么会陷入这样一场愚蠢的战争。可以说,司马辽太郎所有的小说都是他的战争反思,他同样探讨到了日本人引以为豪的匠人精神,他认为某种意义上,正是这种不问方向的匠人精神将日本导入战争的深渊。讽刺的是,司马辽太郎的很多小说在日本往往作为励志的典型,读者只爱看他笔下的明治时代的奋斗精神,却看不到他的自嘲和反思。然而这正是作为小说家的司马辽太郎胜于作为动画导演宫崎骏的地方。
即使不涉及战争责任,技术至上主义也是无法用来作为科学伦理的解释,更不可能被视作科学理想的典型。真正在科技上有高度造诣的人,必定也是深具人文关怀的,爱因斯坦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但是吹捧虚无主义色彩的匠人精神,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喜欢的事。准确的说,这种平庸之恶,绝不仅仅是日本人的问题,而是在工业社会绝大多数人中都普遍存在。商业上无序的生产,明知是制造浪费,却还一味追求业绩的增长;对社会事务的漠视和盲从,一味强调守法奉公,也不问法和公是否合理,又认为自己是小人物起不了什么作用,把责任都推到他人头上,导致社会和环境的一步步崩溃。从这个意义上,反省战争绝不是一两个国家的事,而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反省。因为所谓战争,也不过是日常性的延续而已。
再一次说明,绝不是想把宫老爷子树为靶子批判,事实上他在《热风》上提出反战和批判修宪,已经是非常值得佩服的勇气行为了。只是小小的异见,不吐不快罢了。

 5 ) 起风了——观后感

宫崎骏大师可能最后的一部动画电影《起风了》,我看完之后非常感动,默默的流泪,塑造的崛越二郎是个为自己的梦想和爱情而坚持不懈的人。从小有个飞机梦,很崇拜意大利着名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伯爵,在他的梦中经常可以梦到两人相见,梦中对话近视眼可以设计飞机时,二郎便定下自己的梦想——成为飞机设计师。   在一次去东京的列车上,二郎遇到了一生挚爱——里见菜惠子,他们因为一次起风吹走帽子而留下印象,又因为突发地震,二郎拼命保护菜惠子和她的保姆,让两人彼此都十分挂念这次因意外而产生故事。二郎是设计飞机的天才,在公司颇受领导重视,黑川先生推荐他去德国学习先进的飞机技术,而后又让他游学欧洲,开拓眼界。   正是在这段时间,二郎又一次偶遇菜惠子,这时的两人依然记忆着那次地震,他们本来就都对对方有着好感,很快二人就成为了恋人。在得知菜惠子有和她妈妈一样的肺结核病时,二郎坚持要娶她,这点让我非常地感动,无论两人的未来如何,一个男人能毅然决然的承诺和心爱的人结婚,保护她,这就是爱情的纯粹。   二郎回国后很快成为公司的骨干,但他很清楚军方要日本迅速造出先进飞机就是要发动战争,他也希望自己的飞机不要装载弹药,但一个设计师的梦想就是要造出先进优秀的飞机,至于它最后用于做什么,也不应该由设计师来承担后果,这点我觉宫崎骏大师传达的呼吁和平,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科技应该服务人类,不应该用技术来发动战争,破坏家园。   但往往我们也非常地矛盾,也许成全自己梦想的同时,也为别人与自己初衷完全不同的梦想而做着嫁衣,二郎最后成功的设计出优秀的飞机,而军方将飞机发展到二战日本的零号战斗机,这不得不说是种讽刺,二郎不是政治家,但他很清楚军国主义的日本必将毁灭,事实也证明了这点,他设计的零号战斗机最后一架都没有回来。   而菜惠子也没有回来,这点让我不得不唏嘘不已,本以为宫崎骏的封山之作可能会圆满,但很遗憾,菜惠子最后以自己透支生命的做法,让自己的爱人完成了梦想,两人也许早就知道这天的到来,基本后期放弃了治疗,安心在一起生活,享受能在一起的时光,最后菜惠子将自己美好的容颜留给了世人,自己独自面对生命的枯萎。   在二郎设计飞机成功的那一刻,一阵风起,二郎可能意识到菜惠子离开,呆呆的伫立许久。看到这里,我非常感动大师所刻画的爱情,相守白头那是一种平淡的相濡以沫,而这样彼此相爱的伴侣一方不能陪伴对方走到最后,两人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彼此都不舍对方在心中的地位,这样未尝不是一种残缺的美好,一种更让人不舍得爱情。   很感谢宫崎骏这部作品,反战呼吁和平,纯粹而又有些许忧伤的爱情。“起风了,好好活下去。”故事中的堀越二郎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忠于自己的理想,不轻易放弃。而二郎的感情经历正是人们追求的爱情的至高境界。

“风起了,要努力活下去。”引自法国诗人保罗·瓦勒里的作品《海滨墓园》中的一句话。但直到影片最后我才明白这句话在电影中是什么意思。

 6 )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日本的动画和其他动画不同的是,总能让人在看完的时候或者回想的时候体会到感动的情绪或者产生共鸣,这一点,无论是欧美动画还是中国动画很少做到。其他国家的动画很少将动画放到这样一个动荡的背景之中,也很难在一个多小时的片长里让人看到人物的身不由己、像是命中注定却飘摇的爱情和少年时就一心认定的梦想等元素的融合。
最让我感慨的是这个名字——起风了,看似云淡风轻,却需要有着强大的内心和坚韧的品性,这样才能在面对命运的捉弄时淡淡地来一句“起风了”。越成长,经历的事情多了,看过的故事多了,才渐渐明白一个人的韧性有多大,即使狂风呼啸而过,无论是爱情、友情、亲情或是梦想,我一个都不愿意放弃。

 短评

一个工作狂阿宅能遇爱他的白富美、全力支持他的公司、识才的上司、互相帮助的基友,最后取得亮闪闪的成就铭记于历史,真是诗意人生

3分钟前
  • 將不動
  • 还行

看過了,在電影院情緒比較複雜,其實是講了一個單純的故事,少年薄情,未知情意重要,為了大環境和大事業放棄了許多,他的成就也搭上許多人的性命。然而故事講的美,也就不想多說什麼。無論如何這樣的男人我是不愛的。

8分钟前
  • 颜小兽
  • 推荐

“她已经把最美的一面,展现给自己心爱之人” 宫崎骏最后一部长片,根据飞行家史实改编的传记故事,严肃了很多,厚重的历史在诗意美妙的声画中娓娓道来,依然有梦,有久违和最初的感动。“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飞机是受到诅咒的美梦”。

1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内容本身其实并没有前作们有趣,但依旧让人感动的不行。似乎能理解了为什么老爷子自己看完也会哭。做怎样的人,怎样活在世上,怎样对待自己的内心和周围的人事。善良,认真,诚挚,勇敢,努力。充满敬意和真诚的作品。至于二战愤青并不是不可理解,只是想说,用不纯粹的动机去看纯粹的作品,这样好吗?

12分钟前
  • 辛子
  • 力荐

注意,宫崎骏是日本人,不会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说话,如果硬要拿看抗日神剧的本事收看这等电影。那么上纲上线,就趁早不要看。人家也没选择在中国公映。是否公映还是问题?记住不是什么都围绕自己喜好去发展的,这就是客观世界。不是义和团的主观世界。中国有没有像发明零号战机人和宫崎骏这样的人物呢

13分钟前
  • saffron.von
  • 力荐

没想到。看湿了好几次。虽然画面、色彩那么明媚,但却是宫崎骏最“阴暗”的一部电影,所以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被诅咒的梦想,年度最佳。

15分钟前
  • 云中
  • 力荐

“设计师的苦逼一生”?和想象中的史诗片很不一样,是看过几部宫崎骏中最平淡的一部,不论是大地震还是二战都是几个镜头掠过并无过多着墨,反倒是给了无数空的天空、云朵、草地、列车的镜头。其实倘若放开战争的背景,电影就像是导演对时代、故乡、故人的怀恋

1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蛋堡说这是一部讲述“老婆咳血还在屋里抽烟的屌丝工科男的故事”的电影。除了怀念画风外,皆无感。

20分钟前
  • 蜉蝣
  • 还行

拍的是飞机设计师的故事,宫崎骏却也有意无意映射了动画师的人生弧线。同为古典的手工匠人,同要长时间埋头伏案,同需面对存在于自我意识和现实之间的鸿沟。而这些受了诅咒的美梦,也是竭尽所能者的愿景,掘越二郎如此,宫崎骏、高畑勋亦如此。拍到这里,可以收官了。

25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看预告片的时候流泪了,看电影的时候流汗了。

28分钟前
  • 周安迪
  • 还行

正直的说直到片尾曲响起我都没有从这是个什么烂片的震撼中脱离出来,中间三次想干脆走掉,我猜到这片就是个自我满足片没想到全然不顾观众,最多三星多一颗感情分

29分钟前
  • 137710
  • 还行

但见万木低梢首,便知起风了。算是宫崎骏最弱的一部作品。故事太平铺直叙了,既无情怀也不聪明。反战与否不说,一半爱情一半梦想拼在一起也不能叫做完整啊。大师您这样“收山”真的好么?

3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作为传记片,这个故事选了一个非常安全的视角,几乎都是小清新们喜闻乐见的,过滤掉现实部分的争议,只留下糖水般梦幻与励志。我不在乎创造者的政治意识,只是这种故事本身太平庸缺少惊喜了,特别是纯爱的感情部分。和现实题材打太极,想象力没了,倒是可以看到一个民族一丝不苟的情怀。★★★

3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政治正确 沉闷无比 虽然对昭和年间的日本描述得事无巨细 但我不觉得有多少日本观众走出电影院还能保持愉快心情 现实中之堀越二郎与高大上的男猪多少有点差距 至少设计出零式这种牺牲驾驶员性命换取超高机动力者绝不会是宅心仁厚 一人成就之梦想亦可能是他人之噩梦 老爷子卖命做到这步我无话可说

41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宫崎骏想借此表示:人生很难,放过我吧

43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影片后半段让我有些吃惊,因为完全感觉不到有战争思考,甚至男主角也塑造得像一个大男子主义者...如果宫崎骏只是要一个“记录”的感觉,那他做到了,也难怪票房不达标,作为吉卜力传统受众的小朋友们是绝不会喜欢看这种娱乐感很差的动画的。地震那段很出彩,群戏动画做得非常好,细节也让人感动。大平晋也画了有三个镜头,全在预告里了。

48分钟前
  • 太阳的倒影
  • 推荐

有人说这部向设计了侵略中国的飞行战斗机设计师致敬的电影是可耻可恨的,但作为动荡的年代下的个体,为了追梦他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他设计的飞机最终会坠毁,挚爱也无法挽留,风起带给他梦想,也带走他珍惜的一切。“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终于明白这句引用的诗。

51分钟前
  • a little mark
  • 推荐

跟所谓原作其实关系真的不大……庵野秀明的配音挺坑的不过想一想还是蛮适合男主这种死宅性格。不是个典型的动画片,倒是在主题的复杂性上达到新的高度了,言而简之是少年单纯的梦想如何被历史裹挟,而且他对此如对将死的爱人一样无能为力。梦境用的真是漂亮。语焉不详之处正是韵味所在。

5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宫崎骏没有转向,这是反战作品

58分钟前
  • 凤凰院
  • 力荐

风吹起你的帽子,吹起你的手;风把你的梦想,吹到天上;风把你的爱人,吹进天堂。

1小时前
  • 芦哲峰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