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往事1984

剧情片美国,意大利1984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詹姆斯·伍兹,伊丽莎白·麦戈文,乔·佩西,波特·杨,塔斯黛·韦尔德,特里特·威廉斯,丹尼·爱罗,理查德·布赖特,詹姆斯·海登,威廉·弗西斯,达兰妮·弗鲁格,拉里·拉普,理查德·弗让吉,罗伯特·哈珀,詹妮弗·康纳利

导演:赛尔乔·莱昂内

播放地址

 剧照

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1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2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3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4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5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6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13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14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15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16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17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18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19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4 12:06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曾经街头少年时

    看着一部3CD电影的感觉就如看着一部500页以上的书,你心里会说,“怎么这么长呀”,从而迟迟不愿去触碰,《美国往事》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部电影,早已经听说它的大名,早听很多人跟我说这是一部多么杰出的电影,但是听说要耗去4个钟头还是迟迟未去观看。终于,花去一个下午看完了这部电影,同时,由于其漂亮的配乐,可以说听完了这部电影,今年才过第二个本命年的我心里竟也涌起一股老人般的沧桑之感。
    我喜爱的演员罗伯特.德尼罗出演该片是我心中这部电影的一大看点,他扮演的角色名字着实有趣,“Noodles”,尽管如果音译成“奴德斯”,“诺德斯”还是颇为中听,但是想想“面条”的原意还是觉得有些的滑稽。但是,面条的故事并不滑稽,和很多时间跨度涵盖一人一生或是大半生的电影一样,这部以黑帮故事为背景的电影中,面条也经历了少年轻狂,中年得意,老年沧桑的历程。这是一部回顾式的电影,老去的面条一次次的被触动,从而回忆过去的日子,过去的恩怨情愁,这样的电影往往给人沧桑之感,特别配以时常响起的沧桑的音乐,让人听了很容易浑身无力的靠在椅子上,陷在沙发里。何况这部电影不像如《天堂电影院》般一阵似水年华的追忆后留下一个温馨的尾巴,更让我看后心中一阵“这是一部好电影”的赞叹后一阵惆怅。
    仅仅从故事的角度看,这部电影的故事比较俗套但是还是引人入胜的,四个小时的时间我一点不觉得长,反倒深深被面条和伙伴们的命运吸引。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依然是面条和伙伴们街头少年的那段岁月,那时的他们年少轻狂,显得早熟但是又有些幼稚,面条可以向未交保护费的报摊放火,也会如通常少年一般对一个少女心驰神往。影片有很多饱含深意,引人联想的细节。比如当面条终于如愿以偿可以和天使般的黛博拉亲吻叙事时,他却选择了遵从店外麦克斯的召唤,或许可以理解成一种街头刺激生活的召唤,最终,黛博拉也对面条关闭了家店的大门,似乎也是将一扇引向另一种生活的大门向他关闭,面条此后也彻底走上了街头,走上了黑帮的人生。还有那一个孩子带上本要取悦“恋人”的蛋糕在门外等待时,先是吃掉一些奶油,进而经不住诱惑,吃掉了整块蛋糕,在“恋人”出现后又惊惶失措。还有那最小的孩子中枪到地后虚弱的一句“我滑倒了”,而他生前最后一件美好的事是抚摸了那一叠叠钞票,之后,年幼的他就“滑倒了”,美国梦彻底破碎了。愤怒的面条替“滑倒”的孩子报仇,却被关进了监狱,到这里,他们的街头少年岁月结束了,而似乎从那一刻他们的人生方向也注定了,轻狂而美好的少年时光已去,接下来他们都长大了,等待他们的便是打打杀杀,尔虞我诈的成人故事了。
    面条的心中始终怀着对黛博拉的爱恋,那扇少年时对他关上的门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他的脆弱性就在这里,看上去他是飞扬跋扈的黑帮骨干,但是,他最想得到的美好生活却无法靠权势和暴力获得,他始终无法打开那扇“门”。所以,对黛博拉一直温和的他面对少时的梦中情人即将离开时,竟然绝望的对她施暴,之后又陷入空虚的自责,那一刻,他的美国梦似乎也破碎了,用暴力获得美梦,梦就不会再美了。麦克斯也是片子着力塑造的人物,他和面条有着深厚的友谊,但是他又一直如他的名字“Max”一样不择手段的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野心勃勃,甚至不惜欺骗朋友,他的梦想似乎实现了,但是很快也幻灭了,甚至觉得活着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他的梦也碎了。
    尽管电影中充满了一幕幕血腥的场面,充满了一次次的梦碎,但是,最后恩怨情愁似乎都随风而去,对于往事的不堪回首,他们相逢虽未一笑,倒也忘却了那些恩愁,和很多这类电影一样,在末尾,在一阵悦耳而沧桑的音乐中,年少时的画面又一次出现,让人感慨万千。最后,一切都平静下来,只有面条在鸦片馆里的一笑。
    这是部深沉的电影,它不是叫《黑帮往事》或是《面条往事》而是《美国往事》确实非常贴切,这是黑帮故事背景下一个个美国人的往事,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很多人所说的“史诗效果”,倒是可以从片中不同人的选择体味良多。影片的配乐值得一提,在不同情节下不同风格的配乐为此片增色不少,看完影片后再听听电影的原声,我又想起了那扇黛博拉家店的门,在我逝去的岁月中,我打开的是哪扇门?错过的又是哪扇门?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169777.html

 2 ) 《美国往事》爱情篇:任时光荏苒,我对你的凝望一往情深

《美国往事》动人的细节千千万,以爱情为例。爱情这条线里面不但有无数痴情感动的细节,还有无数让人脊背发凉,细思极恐暗线。甚至读懂了这些细节,你就理解了这部电影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结局。以251分钟加长版为例,加长版多出来20分钟的细节,也多出来更多痛彻心扉的遗憾。

Age cannot wither her岁月无法蹉跎她的容颜。

——《美国往事》

《美国往事》对爱情的探讨是神圣的,他是一个男人心中最神圣的爱情启蒙,一个男人无论一生经历过多少段爱情,最让他难忘的依然是他的初恋,初恋是一个男人心中永远的神话。面条一生最爱的就是黛博拉,面条对黛博拉长达一生的迷恋具有普世的普遍性,它包含了一个男人在爱与性的启蒙当中的一切懵懂,痴心,敬畏和遗憾。

“凡是让人幸福的东西往往也会成为他不幸的源泉”(歌德)。初恋即是如此,黛博拉是面条一生得不到的幸福因此也成了面条心中最大的痛,这个痛足以让他在35年之后重过南楼之时带着比年轻时更加敬畏也更加凄凉的心情重新去一睹恋人的芳容。

黛博拉之于面条就如绿蒂之于维特,凯瑟琳之于希斯克利夫。和希斯克利夫一样面条也曾因爱生恨,愤怒地对即将离他而去的黛博拉实施强暴,这是全片最让人不忍目睹的一场戏,这是面条对他与黛博拉爱情的彻底绝望。在面条的愤怒和黛博拉极力的反抗中,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那种爱情被撕裂的痛苦,这是得不到后自私之心作祟下的愤恨。

爱情是世间最神秘的东西,它是无私的也是自私的,无所谓对错,当爱情得不到时总会走向爱的对立面——恨。但这种恨的根源还是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恨变得更加复杂,最后只剩下遗憾和多少年后午夜梦回时一剂最猛的毒药。

爱情的自大和自私在于渴望占有,渴望控制,发出控制的人是出于爱,但却完全忽略了对方的感受。黛博拉对面条说:你是我一生唯一在乎的人,但也是那种会把我锁在屋里并把钥匙扔掉的人,对吧?面条低头不承认也不否认,这也是二人分离的行为动因。

而爱情的可悲之处在于无论得到还是失去都会留下无尽的遗憾,《美国往事》正拍出了这种可悲,并将它与人生的可笑完美融合,成为感叹人生如梦的大线之中的一条副线,面条和黛博拉的分离并不如黛博拉预想的那样,黛博拉成了她最讨厌的麦克斯的情妇,而面条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一生的悲剧都来自于自己兄弟背后捅的一刀

……

《美国往事》是非线性叙事的经典,非线性叙事的好处在于可以打破叙事常规,在最恰当的时间交代最合适的信息,从而加剧悬念让结尾更加震撼,诺兰兄弟的非线性叙事就是这方面的完美代表。在《美国往事》的开场30多分钟里我们不知所云的从众多悬念和伏笔中领略了人世的沧桑,并初步感受到了这个四个小时的壮阔史诗的惊鸿一瞥,这时我们还不知道《美国往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但它的无数伏笔和那让人无尽唏嘘的沧桑质感已经像一曲抒情叙事长诗一般,用它苦酒浓烈的意蕴把我们紧紧抓住了。在这种意境之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和面条这个满头白发的花甲老人,一同踏进这段不堪回首的回忆,去感受他的感受,痛苦他的痛苦。

埃尼奥莫里康内那直击灵魂的音乐将是这条重溯路上的最佳领路人。

我们首先在幽怨抒情的音乐和罗伯特德尼罗的演技中感受到了故友重逢的喜悦与感喟,从他们的对话当中我们开始知道这个制造无数回忆的饭馆就是故事的起点,当面条一个人徘徊在这个物是人非的屋子里,镜头掠过一幅幅照片时,我们知道,史诗开始了。

黛博拉是面条第一个注意到的照片,说明黛博拉在面条心中的地位。

镜头没有切,而是摇回到面条,因为这时的情感是连续的,切会打破这种感觉,这是每一个想要营造影像诗意的导演不得不明白的道理。

黑暗的背景完美的突出了德尼罗的面部,德尼罗的眼神像在滴血。

镜头依然没有切,这是一个完美但并不复杂的长镜头,面条缓缓转身,向着一扇门走去,门后是更多的故事。

当面条进门时镜头自然的切换到了下一个空间。

又是一个长镜头,镜头随着人物移动,这时我们和面条看到了一扇门被封住了,这是又一处展示物是人非沧桑变化的视觉细节,情感力度又深一层,而且流露的自然得体毫无过度之感。

面条打开了另一扇门,抒情的女高音吟唱开始出现,诗一般的音乐正配合缓缓移动的镜头把观众和人物一同拽进回忆。

对于不是第一次看的人来说,接下来的场景令人心碎而叹息,蹒跚的面条充满敬畏的走向初恋,这一过程像一个信徒走向自己心中的女神一样充满仪式感,每一个用心的观众都能感受到面条的痴情。

面条慢慢地打开墙上的小洞,一束浅浅的光线正好打在他的眼睛上,墙洞背后的神圣略见一斑,这是导演又一个视觉细节,大师就是大师。

音乐淡了。

面条的眼睛仿佛在滴血,如果这样深情的眼神还打动不了你,我不知道还有哪位男演员的眼神能够打动你了。

接着那熟悉的旋律又出现了,这是专属于黛博拉的符号。配乐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它变成符号,成为人物内心的最佳注释,赛尔乔莱昂内的美国往事就是这一用法的最高诠释之一,在往后的故事里,只要这个音乐出现就代表着面条心中的黛博拉。配乐不止是配乐师写好就行了,关键还得看用的人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音乐就像人才,不放在正确的岗位上,怎么着也发挥不了作用。

接下来是一个穿越时空的镜头,这个镜头一是面条内心的窥视,导演让我们看到了面条此时没有看到也不可能看到的那个人,让我们明白了面条心中最放不下的是谁,这个镜头足见其深情,足见其痛苦,我想每一个不是第一次看的人都会感同身受;其次,它是一个完美的时间跨越,让镜头直接回到了50年前,回到了风华正茂的年代;再次,这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含义:女主角的登场。这是电影史上最华丽的出场之一,人物出场,情感表达,以及深层次的情感挖掘完美的融入到了一起。这才是我心中最完美的女主角登场,其他人可以拍的比《美国往事》画面更美,但绝不可能比它更丰富,更痛苦。

那时候的詹妮弗康纳利真美。

在接下来的细节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二人之间的隔阂,这都为后来的分离埋下了伏笔。

在形式主义学者眼中,重复是表达母题的最佳手法,母题都是靠形式中的元素的不断重复暗示出来的,借此我们可以分析美国往事面条对黛博拉的痴心,并和他一起爱上黛博拉。这种爱就是在电影里那些不断重复的细节中建立起来的。

当伙伴们和妓女佩吉一起风流时,面条一个人坐在一边,画面外响起了那首埃尼奥莫里康内为黛博拉量身打造的Deborah's Theme只要这个音乐一响起来,就说明面条在想黛博拉,果然下一个镜头就是黛博拉。淡淡的女声吟唱烘托着女神的出场,在本片中黛博拉的每一次出场都被导演烘托的美轮美奂,足见导演之用心,黛博拉也许就是导演心中初恋的完美化身。

这是一个绝美的长镜头,镜头跟随黛博拉缓缓移动,黛博拉淹没在人群中,镜头里只剩下大街上车水马龙的景象。

镜头一切,我们看到了近乎痴迷的面条。

面条在人群中尾随自己的女神。

接下来是一个视线顺接,我们看到了人群中的黛博拉,但黛博拉在画面空间中显得距我们有一段距离,这既是面条和黛博拉之间的空间距离,也是男追女时的心理距离。

而画面前景的人物不断移动导致黛博拉的画面时断时续,也完美模拟了面条的视角。

接下来是黛博拉的一个单人镜头,画面充斥着气雾,带有一种朦胧的意境美把黛博拉烘托的不可方物。

这次大家注意黛博拉身后背的是什么?是是跳芭蕾舞时候的鞋子。什么是细节,这就是细节,这是一个导演功力的体现。黛博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是一个高贵的人,她和面条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跳芭蕾舞就是这种高贵的体现,而既然你已经设定了人物是这样一个人物,那么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能放弃足以体现这一点的细节。

她背着这个鞋子就是一般的导演想不到的,也是一般观众注意不到的细节。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能力,那么你就别当导演了。

黛博拉到了家,家里人要去教堂做礼拜,这正是面条和黛博拉独处的绝佳机会。

下面二人独处的戏也再次交代了二人的性格差异,对话也完美诠释了罗伯特麦基:“每一句完美的台词都至少要有两层含义”的理论。大家可以自己感受就不分析了。

这场戏是面条和黛博拉两次独处戏中的第一场,两次都被处理的美轮美奂,浪漫而富有诗意,但两次均无疾而终,这场戏也埋下了一个很难被注意但却细思极恐的伏笔,这个伏笔不止一次的在戏中出现,成为了电影看不见的一条暗线。

他们幽会的时候还有第三个人在偷窥他们,那这第三个人是谁呢?

不用说你也知道:Max。

如果你稍微想一想这个细节,你就知道这个细节是多么的恐怖。

正当面条和黛博拉为观众奉献初吻时,门外突然传来了不和谐的声音,原来有人在偷窥黛博拉,这个人正是麦克斯。黛博拉讽刺的说了面条一句:去吧,你妈妈在叫你了。

这里的妈妈指的就是麦克斯,这里也看得出黛博拉是十分讨厌麦克斯的。这次偷窥是一个伏笔,细心者会发现麦克斯偷窥黛博拉的地点和面条一样,只不过这个细节不到一秒,绝大部分观众会忽略掉。这是三人的命运第一次交织,如果把《美国往事》看成一个背叛的故事,那么从这里这个背叛就埋下伏笔了。

15年后面条出狱,这个伏笔再次出现。

当面条正和阔别十五年的众兄弟共叙感情时,黛博拉出现了,这时第一个注意到黛博拉的竟不是面条,而是麦克斯!

我们看到面条正和朋友们打哈哈,而麦克斯的脸色已然变了,然后面条才注意到自己的女神来了。

也就是说最先注意到的反而不是面条,而是Max。你再联系一下他的表情,细思极恐

于是朋友们识趣的离开,懂情调的黛博拉哥哥莫胖还专门为朋友面条演奏了黛博拉跳舞时的曲子,灯光也随之变化,十分罗曼蒂克。

可是和15年前一样,还没等二人擦出多少火花,一旁的麦克斯就把面条叫开了,这时我们也可以注意麦克斯的脸色,让人觉得大有内情。而黛博拉再次讽刺道:去吧,你妈妈在叫你了。

这场戏为我们暗示了谁才是面条真正的朋友——莫胖,莫胖知道面条的心思,为他营造气氛,但当面条和黛博拉谈话时,却切了一个麦克斯的镜头,然后结合下面的对话结果不言而喻。注意对话内容,每一句都细思极恐。

面条:麦克斯没有告诉你我今天出狱吗?

黛博拉:没有

面条:你自己记着的?

黛博拉:不,是莫胖,永远是他。

三层含义,第一,麦克斯没有告诉黛博拉,为什么不告诉呢(这一点很有意思);第二,黛博拉并没有把面条出狱放在心上;第三,莫胖一直牵挂着老朋友,并告诉妹妹。关于莫胖对面条的友谊,电影也有很多伏笔,不再分析,大家可以自己感受。通过这些细节,我们也可以推测出为什么麦克斯看到黛博拉来的时候脸色会变了。也许黛博拉就是麦克斯背叛兄弟的动因之一。

最后的晚餐

承包饭店的戏,是面条为追求黛博拉做的最痴情的一次举动,但也是他们之间的最后一次相处。为了衬托这场戏导演先拍了一场众兄弟和妓女卡罗相互调情的戏,当卡罗向面条示意时却被面条婉拒了,面条说自己有事,这个有事就是要去请黛博拉吃饭。

面条包下了整个饭店,所有的人都在为黛博拉服务,画面两边的服务生像阅兵一样毕恭毕敬的听候差遣,乐队则在黛博拉登场时为其演奏那首专属于她的Deborah's Theme,用王朔的话说就是:这种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场景,谁看了都感动。黛博拉感动否,不知道,没交代,这是导演的开放之处,你认为是就是,你认为不是就不是。

这是一场极度深情但却越发让人感到无力和距离感的戏,面条越用心似乎黛博拉就越无动于衷,这可以从黛博拉的各种细节反应中看出。尤其是当面条搂着黛博拉跳舞时,导演没让我们看到面条的表情,只让我们看到二人的面部紧紧贴在一起,而黛博拉却完全心不在焉,跳舞时心不在焉,说明黛博拉对面条的爱情也是心不在焉。

在饭后,面条的罗曼蒂克场景在延续,二人躺在饭店前的海边,海风阵阵,夜空如洗,再没有比这更适合恋人之间悄悄话的地方了,但这却是一场绝望地戏。黛博拉是来告别的,她就要前往好莱坞了。

面条没有说话,镜头的主体是黛博拉。下面是一个欺骗性的转场,利用视线顺接,切到了面条,按照思维惯性观众会以为这还是上一个场景,但其实他们已经在车内了。

面条一脸的不甘和愤怒,最后在愤怒中面条强暴了黛博拉,这是他对二人感情的彻底绝望。

在加长版《美国往事》中,面条一个人来到了酒吧喝的酩酊大醉,他在混沌中邂逅了妓女夏娃,他给了夏娃钱,希望夏娃陪陪她,在床笫上,面条说了一句让所有人心碎的话:

我可以叫你黛博拉吗?而此时的背景音乐正是黛博拉跳舞时的音乐!

这一幕让人不忍心去看。

这一细节完美展示了人物的内心,前面说过,运用配乐的最高境界是把它变成符号,这时的配乐暴露了人物内心的真实世界,从这些细节里可见面条有多么爱黛博拉。

这是多么的让人心碎。

两个人并没有做爱,因为面条喝得太多了,直接就睡去了,这更突出了面条的心碎,更让人无奈的是,由于面条的伤心颓废,他错过了去送黛博拉最后一程的机会。

从加长版交代的信息中我们发现,黛博拉并没有那么绝情,她给了面条一封信并在在火车站的咖啡店里等着面条。但面条在宾馆里睡过了头,伤心的黛博拉坐上火车离开了,而这时衣衫不整的面条在匆忙赶来。

火车站的气雾如烟升腾,营造出诗意的朦胧画面,配乐如泣如诉,面条想望一眼女神离去的火车,但眼前的景象确被气雾遮住了,这是导演的神设计,欲望总和现实相背离才会产生戏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离别戏,如今只剩下了面条:

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

从此面条变成了用鸦片麻痹自己的行尸走肉。

重逢

面条与黛博拉的重逢是全片谜底揭晓的前奏,也是全片最让人心碎的戏之一,面条的一生都毁在了黛博拉和麦克斯的身上。

爱情中一方的自大体现在自己总认为对方和自己在一起才更幸福,面条回来看黛博拉就是为了和自己赌气,看看黛博拉是否过得比自己好。结果事实证明黛博拉是对的,黛博拉功成名就,容颜不老,而面条却是一无所有,变成了真正的糟老头。对比一下二人的差距以及35年后的麦克斯就可以看出,这35年的痛苦对面条的摧残。而黛博拉似乎也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风光。

原来黛博拉并没有过得比面条好,她是高官情妇,这个高官就是35年前诈死的麦克斯。

等真相揭示后,镜头切到了下一个场景,这是一个摄人心魄的镜头。

红色的背景背后,麦克斯如鬼魅一般的身影缓缓向我们走来,这个镜头就像噩梦一样,这不是超现实主义,而是一面玻璃,这样就为这个镜头有了现实的合理解释,可谓神来之笔。

红色的背后隐藏着面条一生的梦魇,你以为它是超现实,但其实这是一个红色的玻璃

在麦克斯的办公室里,往事一幕幕浮现在面条的脑海里,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种昨日不可追的沧桑和感慨,除了心碎我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来形容此刻的观影心情。

面条失去了一切,爱情,友谊,地位,金钱。而他更为了不属于自己的罪恶背负了35年的愧疚。在没有人比这更悲惨了。

我们很难想象赛尔乔莱昂内创作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一个人是以怎么样的心情来祭奠这段回忆的,每一个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背后必有深深伤了作者的一段情,黛博拉就是这段情的完美代表,从面条对她的迷恋之上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这也是《美国往事》能够持续不断地打动我们的原因。

再见了,黛博拉;

再见了,麦克斯;

再见了,我的从前。

尾巴

“我们总想摆脱过去,可过去从不曾放过我们”。

电影最后镜头切回了青年的面条,这是面条最痛苦的时刻,他在大烟馆里抽大烟,在一团幻觉中冲着我们笑,镜头定格在这痛苦的幻觉留下的笑容中,这是一个含义极深的镜头,据我理解这是时间和空间的定格,说明从那一刻起面条的生命就停止了,他的今后的生命将永远的被困在这个不大不小的空间里,在这个最痛苦的时间上永远停滞不前,在这里时间趋于静止,空间不再变幻,痛苦永远持续。(面条最后一笑)

很多人不喜欢《美国往事》只因为一个荒唐的理由,那就是它太长了。可是没有人要求你一口气看完,你要想一想你看一部电视剧至少也得几十个小时,每天花一个小时看《美国往事》一个星期还能看不完吗?然而,很多人就是想不明白这个道理,有人能一天看十几个小时的电视剧,却抽不出四个小时去和一部伟大的电影去对话吗?

 3 ) 很正经系列

【我来小分析一下《美国往事》里的性行为】

看来,我得把“补充一条”挪到最前边了:我也可以很煽情地表扬男人们的热血、友谊、仗义、等等。但别人早就这样做过很多次了。我想,我还不如找个新角度补缺捡漏呢。如果你想看煽情范儿的,搜一下其他评论吧,别跟这儿批判我狭隘、淫荡、功利、等等。

都少冤枉我。谢谢。

不服不忿请自己去写该片影评,自重,勿在此帖犯贱,谢谢。

另外推荐两本书:《自私的基因》《性趣探秘》,不用谢。

=========正式开始===========


人物:
  
我们知道,导演用男主角面条的回忆和感觉,串起了1921,1933,1968三个年份的时间碎片。
  
先看男人。
  
根据棺材上的生卒日期我们了解:
  
大反派麦克斯。
  
生于1905年,1921年他16岁,聪明伶俐,诡计多端。认识了主角面条为首的一伙小混混之后,他们开始靠运输私酒积累财富。
  
1933年禁酒令解除,在寻找新出路的过程中,麦克斯升级为真正的坏蛋Bata2.0版,出卖哥们并诈死,开始从黑社会向政客转型。

1968年麦克斯已经是贝利秘书长,身陷丑闻,还不老实,妄图再次利用兄弟,兄弟没上当,他好像就跳进垃圾粉碎车自杀了。我不相信他会自杀。坏人必须跟某部黄飞鸿还是方世玉里边那个没有眉毛的马宁儿一样顽抗到底,诈死又复活,真死再诈尸。

主角面条。
  
21年的时候,他看起来比麦克斯矮一些,又明显比另外的团伙成员年龄大,我认为他应该15岁,比麦克斯小一岁。
  
主角么,性格经历都挺复杂,我个人认为去掉皮毛,可以用“一个混混”或a loser来概括他。
  
帕特里克和斜眼。
  
两个跟班儿,单纯又凶残,棺材上写得清楚,他俩都生于1907年,死于1933年,都是26岁。被出卖的两坨炮灰。
  
其中帕特里克小时候曾试图用一块奶油蛋糕交换女孩的身体,可等候女孩洗澡的过程中忍不住把蛋糕一指头一指头蘸着吃掉了,很可爱。
  
斜眼在性上没什么表现,最明显的特征是总吹排箫。
  
多米尼克。
  
团伙里最小的一个,21年死的时候不算少年只能算儿童,看起来大概9岁到12岁的样子,被仇家的子弹打中,只茫然地说了句“我滑到了”就死在面条的怀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小孩子从没想过关于死亡的问题,甚至对死亡还没有概念。
  
他长得很漂亮,红脸蛋,长睫毛,正太控看见就想给丫推倒的那种,他死我都哭了。当然,我不是正太控,我只是母性爆发的育龄妇女,替他妈妈感到伤心。
  
他的死很重要,面条立刻冲出去刺死仇家给他报仇,顺手连前来执法的警察都干掉了,而麦克斯只是躲在旁边看,眼神中满是对面条的羡慕和嫉妒。无论在事情发生的一瞬间,面条义薄云天的高大形象多么令麦克斯自惭形秽,但毫无疑问,政客素质让麦克斯脱险,而面条却在混混本能的指挥下入狱十二年。
  
肥莫。
  
在我看来只起交代线索的作用,没什么可细琢磨的。
  
然后再《美国往事》里的四个女性角色。
  
伊娃。
  
金发。仅在33年出现。刚出场就被打死,据说是个妓*女,但片儿里看她只跟面条一个男的好,是面条忠贞不二的情妇,痴情得都没个妓*女样,一点都不放*荡,死也是被面条连累的。
  
在我看来,这个角色对推动故事发展几乎没什么作用,既然《美国往事》是由哈利.格雷徳在纽约监狱里根据自己禁酒时期的经历写的自传体小说《流氓》改编的,那我们可以认为实际上是有这么个倒霉蛋存在,所以她就出现在了电影里。
  
佩姬。
  
红色头发。21年她是个泼辣的小婊子,小面条跟她商量今天干明天再付钱,她说“不赊账,你敢硬上我现在就拉在裤子里。”很凶悍。后来小团伙拍了警察嫖她的照片勒索警察付嫖资,面条和麦克斯才轮流上了她,面条和麦克斯都是第一次,根据淫*乱现场的对话我们可以判断,面条是个粗鲁性急的人,所以佩姬指导他“慢慢来,这样搞你很快就没劲儿了。”虽然麦克斯也是处男,但他就可以一边看面条和佩姬搞,一边冷静的跟警察谈判,这就是大坏蛋的素质,这就是大坏蛋跟小混混的区别,等面条搞完麦克斯才上,不知道是不是硬太久以至于有点不举,佩姬安慰他“第一次都这样,别紧张”。
  
当然,没钱给她奶油蛋糕她也会跟你亲热,所以到了33年她吃成了个胖婊子,面条拍着她的大奶子说,“太多生奶油了”,而她大笑说,“我涨价了,价钱以镑计算。”她还兼职面条和麦克斯团伙的会计,帮他们记账分赃什么的。
  
只看21年的部分,《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于北蓓除不收钱外都和佩姬对应得严丝合缝。
  
卡洛。
  
金发。卡洛在33年和68年出现。先被面条搞,后来跟了麦克斯。
  
33年,卡洛串通面条-麦克斯团伙抢自己丈夫的钻石,抢劫过程中,面条、麦克斯、帕特里克和斜眼都蒙面,卡洛顺手拽住面条,自找强*奸,说是这样可以让她丈夫不怀疑自己是内鬼。纯属借口,很明显她有受虐倾向。那都蒙着面她为什么不拽别人单拽面条呢?我猜可能是面条荷尔蒙浓度高?体味儿浓烈?对雌性具有原始性吸引力?
  
但第二次在地下酒吧Party上她和团伙成员再度相遇情况就变了,她想不到小发横财穿着体面的四个男人就是当初的劫匪,于是男人情景再现,都蒙面并掏出老二让她猜。我认为,我个人认为,这种情况下她第一眼、甚至光闻味,就认出了面条,但她装模做样地挨个看了看摸了摸之后,选中了麦克斯。如果说抢劫时性欲让她选择了一个性感精壮的暴徒对自己施虐,那么一旦脱离暴力情境,她就要选择一个真正的Boss,哪怕她此时还对麦克斯一无所知,但麦克斯始终坚定的眼神已经展示出Boss的气场,目光闪躲的面条依然是混混。卡洛一边和麦克斯亲嘴一边把手伸向面条的老二,提出要3p,我想这算是给面条一个安慰吧。
  
到了68年,卡洛只起向追踪真相的面条交代线索的作用。
  
如果《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于北蓓长大了,那就是卡洛。
  
黛博拉。
  
深棕色头发,贯穿始终的女主角,其实倒没什么好说。
  
21年她是志向远大的女孩,是面条心中高高在上的女神,事实上她并不慈悲,当面条被仇家打得满脸是血向她求救时她袖手旁观,因为对失败者的怜悯在她眼中就是额外的付出,而她对面条小小的喜欢更令她沮丧,她坚决不能容忍自己和失败者站在一边。
  
33年她是野心勃勃的女人,面条豁出去高攀她一回却被她以理想之名撅了回来,她的说辞是,她最爱自己的理想,但理想之外的其他一切相比较起来她最爱面条。面条恼羞成怒强*奸了她,面条总恼羞成怒,面条总冲动,面条总强*奸,面条精心布置的奢华晚餐、沙滩浪漫和深情表白都掩盖不住他是混混的龌龊和颓态。
  
68年她实现了做演员的理想,也付出了一些代价。她是舞台上的埃及艳后,也是已成政要的麦克斯的情妇,黛博拉的理想永远不会被面条的爱打败,只会折服于麦克斯更强大的理想。要知道理想的华袍之下往往是功利主义的骷髅。爱情对她的影响微乎其微,她只为目标全力以赴,并且尽量避免目标之外的额外付出。所幸面条此时对黛博拉已经没有任何幻想,她只是面条找寻真相途中关键的一个环节。

毫无疑问,《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和黛博拉对应的人物是米兰,多亏《阳光灿烂的日子》在青春结束前戛然而止,我们才不必目睹老年米兰盛妆之下的皱纹和沧桑。

据说,头发颜色越深智商就越高,金发反应相对较慢,常有T恤上印着“请说慢点,因为我天生金发。”
  
  性*行*为:
  
综上所述我来小分析一下片里的性*行*为。都是个人理解,不是严谨的科学论文。
  
我们发现,佩姬,卡洛,黛博拉,都是先跟面条在一起,后跟麦克斯在一起,佩姬属卖*淫*嫖*娼行为不予考虑,而卡洛和黛博拉都是在两个男人之间进行了选择。
  
我们知道,除了人类,其他动物性*行*为的唯一目的就是繁殖后代、延续物种、传递自己的基因。虽然人类自恃高等动物,为性*交扩展出各种奇怪的目的,但在选择性*交对象时,还是会受传递基因这一最原始本能的控制。

比如无论古代现代东方西方,几乎都以长腿为美,因为在远古时代,长腿跑得快,更容易摆脱猛兽的追击,更容易捕获猎物,长腿还可以摘到更高处的果子,因此长腿生存的机会大;同时女性也希望传递自己的基因,自然更热衷在生存机会相对大的长腿们身上押注。即使现代长腿的实用优势大多数仅体现在运动场上,即使女人喜欢长腿难不单为生长腿的孩子,但长腿已经固定为一种审美,一直影响着女人的性选择。
  
当然男性也热衷长腿女性,最好还大眼睛,最好还聪明,最好……最好……但男性普遍不苛刻,不挑剔,一般来说,他们的重点从来都是多吃多占,而不是精挑细选。如果是腿短小眼睛不聪明的女性,他们一样不拒绝,而且摆平长腿大眼睛又聪明的女性后,还是不耽误他们惦记新的。因为精*子是很廉价的可再生资源,喷一次就50多亿,吃不吃蛋白质的吧,反正都能自己长回来;而且交出精*子的过程男的没有痛苦还很愉悦;最重要的是雄性不承担怀孕环节,不必在这上头耗费时间和能量。所以,理论上雄性只要搞得出精*子就随时随地可以令雌性受孕,无限地传递自己的基因。对于人类来说,如果忽略一切法律造成的畏惧、道德造成的负疚、人口爆炸的危机等,男性会在本能驱使下,和任意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交配以增加后代数量直到精尽人亡。
  
但卵子,首先是不可再生的,起码对哺乳动物来说是这样。女的在出生前卵子已经存在于胎儿卵巢中,出生后数目不会再增加,10万多个,越用越少。先来个极限假设,一个女的,一生不怀孕,月经从15岁开始到55岁结束,周期28天,来月经的次数=365天×40年/28天,四舍五入最后约等于512次,来一次月经排卵一次,也就是说,一生能排卵500次就算很多了,女的一生500和男的一次50亿没法比吧。再极限假设怀孕光生不养,9个月一个,还按15-55岁算,12个月×40年/9个月=53个后代,哪怕次次都是6胞胎那也就是318个后代,总归后代数量是有上限的,所以不能随便挥霍。况且母体怀孕哺乳都要耗费很多时间和能量,和雄性哆嗦一次比起来成本要高得多,选择配偶残次,就增大了后代残次的几率,后代残次就相当于浪费资源,投资失败。所以雌性理所当然更倾向于精挑细选,力保后代质量。
  
麦克斯是强者,面条是弱者,这就是女人们最终都选择了麦克斯而不选择面条的原因。延续基因的本能虽然不能控制一个女人真的去繁殖后代,但却能影响她的性选择。
  
这也是很多时候女人显得冷酷现实无情无义的原因,她被保证后代质量的本能驱使,在性选择的时候倾向于强者,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弱者的爱是打不过她的本能的。
  
立场:
  
群众普遍反映《美国往事》是男人必看,群众普遍反映得一遍一遍不停的看,群众普遍反映是男人那看完必须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曾经,我身为一名勇于尝试的妇女,挑战这片儿好多次,不是半途而废就是快进草草了事。四小时,忒长了。《不羁的美女》也四小时其中还最少俩小时都是埃曼纽.贝阿赤身裸体卖弄风骚都没能勾引得我认真看完全片。
  
如今,我身为一名坚韧且宅的妇女,终于连看两遍一遍英语一遍国语,七个多小时,要不是经常锻炼小宇宙比较强大,可能要翻白眼吐白沫昏死过去数次。
  
但是,我身为一名纯妇女纯娘们儿,对于男人浴血街头同生共死的黑帮梦,可以理解,无法体会,很遗憾地没共鸣、不入戏,还不由自主地成了一个秘书,竭尽全力理顺时间碎片,凑出完整清晰的故事拼图,其实两遍过后我依然觉得在时空交错首尾相连的故事中,有某些重要的暗示、隐喻、线索,还草蛇灰线着。我觉得很有趣,但不觉得很感动。
  
反正4个小时的片长,是绝对必要的,连看两遍,也是绝对值得的。
  
还记得看丁度巴拉斯的色情片《黑天使》,我哭天抹泪儿,那也是个互相背叛的故事,最后女人赢了男人死了,但女人很心疼。我也跟着很心疼。朋友就相当费解:色情片儿也哭?太脆弱了。你就配看没情节的大毛。
  
《美国往事》可不是色情片,我没感动得热泪盈眶,分析片里的性行为倒弄得挺热血沸腾的。
  
这就是男女有别。这就是立场问题。

=========

补充一条:

我也可以很煽情地表扬男人们的热血、友谊、仗义、等等。但别人早就这样做过很多次了。我想,我还不如找个新角度补缺捡漏呢。

如果你想看煽情范儿的,搜一下其他评论吧,别跟这儿批判我狭隘、淫荡、功利、等等。

都少冤枉我。谢谢。

 4 ) 《美国往事》:是男人就不能不看的电影

《美国往事》:是男人就不能不看的电影

上面的标题是泼皮的说法但接近真意,下面的标题是修饰的说法但接近装淡。

《美国往事》:关于意味深长的人生

引子

世事皆无完美,电影亦然。如果只选一部趋近于完美的电影,以我粗陋的观影量和品味来说,我选《美国往事》。虽然它没有在奥斯卡、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收获炫耀的大奖,imdb的排行也不算显眼,故事与技巧也没有如何惊世骇俗。

但《美国往事》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它的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散文诗般的抒情意境,恍如隔世的叙述视角,意味深长的人物设置,让它在2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散发出历久弥香的光彩,那是一种淡黄色的光晕,柔软而鲜亮。

一、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

有人说过,《美国往事》里有全部的人生,这是最简洁也最准确的影评。人生的美好不在于美好本身,而是在美好与丑恶的混杂中,人们经历过,体会过。

恶在每个人的心里与身边。面条(Noodles)在抢劫钻石时对卡萝(Carol)恶毒的强暴,找不到任何为他开脱的理由,在那一刻邪恶占据了面条的灵魂。迈克斯阴毒地害死自己的兄弟独吞财产,只是人性肮脏的明证。

善亦如此。当面条怀里的多米尼克(Dominic)说出“我滑倒了”后死去,年少的面条不顾警察的到来刺死凶手,这是兄弟情义的指引,也是他善良本性的必然。卡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荡妇,却对迈克斯付出了至情。

复杂的人原本就没有本性上的好坏,如果强要区分,只能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亦或命运。迈克斯最后的忏悔不能抹煞他穷凶极恶的一生;多米尼克丧失了幼小的生命,却成就了电影中最光辉的人性。在影片的结尾,想以告密的方式去拯救兄弟的面条独自躺在鸦片店里开怀而笑,善与恶终于在人生的较量中相逢一笑,恶永远需要救赎,这救赎就是善。

二、散文诗般的抒情意境

在我看来,还没有一个导演敢像塞尔吉奥•莱昂内(Sergio Leone)一般将电影如此彻底的诗化,它超越了导演自身的“赏金三部曲”等“通心粉”西部片代表作,也有别于以《教父》和西科塞斯电影为代表的黑帮片的黄金套路。

影像的美轮美奂也映照了生活之美。当面条透过墙壁的砖缝看到黛博拉(Deborah)在悠扬的乐曲中翩翩起舞时,影片的光影柔和中泛出光亮,一个少年的灵魂的觉醒由此完成。而当单纯的派希(Patsy)拿着奶油蛋糕等待佩姬(Paggy),在性的萌动和美食的诱惑间,我们看到了一口口吃掉蛋糕的派希的纯真和我们自己的童年往事。

就连丑也在镜头与光影的流连中被导演赋予了宽容的色彩。当黛博拉拒绝了面条的求爱后,木讷的面条用最粗俗的方式毁灭了自己生命的梦想,汽车后座那场气氛逼仄的强暴与其说是对黛博拉的报复,不如说是面条的自暴自弃。

莱昂内的御用配乐大师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为影片注入了奇异曼妙的音乐。排箫、口琴、小号的运用令人惊艳,配合舒缓简约的旋律,让观者沉醉在20世纪初始、30、60三个年代的美国纽约街头的怀旧氛围中,用平缓的、克制的方式来张扬人性的律动与生命的浮沉,抒情意味缓缓流荡。

三、恍如隔世的叙述视角

《美国往事》的出色也表现在叙述方式的灵动上,插叙的诗化运用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面条与一干兄弟的成长历程中,少年的稚涩、中年的沦丧、晚年的木然浑然叠交在一起,生命的梦想与变异、失落与回归便在这交错中展现在观者的面前,让我们在时光穿梭中照见自己、恍如隔世。

就像让面条与迈克斯相识、相离的那只怀表,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在时间的轮回里——现在是24时的几时?——物是人非。又如开篇长达几分钟的电话铃声,它也穿越了时空,连线到兄弟们被害的现场、面条身心俱疲的烟馆、少年时的兄弟相惜、老年时的欲说还休,最后,才落到面条善意地出卖消息给警察局长的电话上。

镜头的变幻也是一种意味的表达。当小兄弟们沉盐走私的试验成功时,水面上一片素净中带出一种朦胧的色彩,这种技巧很高的光影运用暗示了主人公们看似光明实则黑暗的未来。而当面条虔诚地在豪华酒店中约会黛博拉时,黛博拉选定的桌位的窗外正是冷色调的大海,也许在那一刻,等待面条的就注定是冷酷和无奈。

四、意味深长的人物设置

兄弟反目的故事并不新鲜,黑帮题材更是有《教父》珠玉在前,但《美国往事》的六兄弟中,面条与迈克斯的隐隐对立,派希与斜眼(Cockeye)的重情重义,还有肥摩(Fat Moe)与多米尼克的单纯赤诚,还是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戏剧张力。加上黛博拉、卡萝、佩姬三位各具性格特点的女人,这幕关乎人生与成长的电影才变得完整而可信。

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到达了他的职业生涯的顶峰,这么说不是否认他在《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好家伙》《猎鹿人》《盗火线》等电影中的伟大表演,而是在1983这个年份里,德尼罗的状态应该是他从影生涯中真正的高峰。

这一年的德尼罗正好40岁,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这是一个峰值。他拥有最好的经验、感受和状态,遇到一部《美国往事》这样的杰作,是一件相互成全的好事。他把面条中年的木讷与沦丧、老年的悲悯与坚持诠释得让人信服,很难想像换成别人还会不会让我们为这个十足的混蛋伤感唏嘘。

迈克斯谋害兄弟的阴鸷与内心所受的煎熬都在詹姆斯•伍兹(James Woods)那张刀刻般的脸上浮现出来。同样,黛博拉的虚荣与脆弱、肥摩的怯懦与忠诚、卡萝的放荡与真挚,都在演员们灵魂附体般的表演下生动异常。

不能忘怀的,当然是多米尼克那张宛如天使的面容和过目难忘的街头蹦跳,还有小派希一口一口吃下的奶油蛋糕。

结束

就像我们都无法看透复杂的人生一样,《美国往事》里也有太多的细节和感受只能是说的越多,遗漏的就更多。对这部影片的评论已经太多了——原本就是一幕关乎人的一生的故事,有谁能说尽一生呢——每一个人只是表达了掺杂着个人经历的感受与情绪。

与其说面条最终的命运是对人生梦想的破灭,不如说他在行走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它超越了善恶的道德说教,走向了饱含深情的起点,在那一刻毁灭就是重生,沉默是最好的呼喊。

 5 ) 两个女人

我知道这是一部男人不得不看的电影,里面的热血,情谊,背叛,理想,现实似乎很远,却也很近。
我花了七个小时看了两遍,却觉得什么都说不出来,很糟糕。
作为女性观众,撇开所有的故事不谈,我只想说一下这部电影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Max和Noodles的女人carol 和deborah。

在noodles和deborah的最后的一顿晚餐上,deborah说:"so I had to got where i am going, to the top"noodles回答说:"now you sound just like maxi, you both are too like, thats why you hated each other so much"。deborah和maxi是一样的人,他们都是有理想就会不择手段去达到的人。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noodles。noodles跟他们相反,他是人性所有面中情感的化身,他的所有行为都是被自己的感情所驱使。比如noodles替他的朋友多米尼克出头,甚至不顾对手是警察,使自己身陷囹圄十二年。max在这当中却只是躲在车后面,什么都没有做,因为他知道后果,他有自己的目标,他不能让自己因为一时冲动要帮朋友报仇而被抓。再比如noodles对deborah施暴的那一段,因为deborah为了实现理想要离开,noodles以为,这么多年后的重逢两人终于可以终成眷属,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对方的理想,deborah有更大的野心。悲伤和愤怒驱使着他男人的本能,他没有办法在心里上征服她,只能选择肉体占有她,于是他不顾她的意愿,在车上对她施暴。后来又懊悔不已,沉沦多日。这种感情至上的性情是deborah和max所没有的,而且这些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为了他们达到理想的障碍,于是两人都因此先后抛弃了noodles,也关上了自己人性的阀门。deborah是所有男人心中的女神,不光是noodles的,也是max的。对于maxi这样有野心的人来说,征服deborah这种人人心中的女神无疑是对自己的一种证明,尤其是当deborah倾心于在自己心中超级懦弱胆小的noodles,肯定是不能忍的。但是他不会向noodles一样,喜欢什么就直接奋不顾身的去追求,他知道deborah想要什么。deborah在练舞房给noodles念圣经,她说he is all together lovable, but he will always be a punk, so he will never be my lover, what a shame."deborah追求的是名誉,她不会甘心自己的情人是一个街头小混混,这就是为什么她和noodles有这么纠缠的感情却没有在一起。直到多年以后,中年的deborah一生未嫁却有了她自己的情人,就是秘书长贝利,也就是后来事业有成的maxi。max不再是当年那个小混混,他有权有势有钱了以后,才去征服女神,他不做没有把我冲动的事,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征服傲气的deborah。deborah对noodles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她只是喜欢他身上的那种特质,那是一种她自己缺少的人性,那种为了感情奋不顾身的热血和激情。这也是maxi为什么在这么多人人,独独看中noodles的原因,因为noodles是他们两人的对立面,善良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她不承认自己爱的是noodles,她只说了you are the only one that I ever cared。其实我觉得她也不是真的爱noodles,她从心底里其实有点看不起noodles。max曾经打断了两次Deborah和noodles的对话,一次是deborah和noodles的第一次亲热,noodles听到max在叫他,和deborah说"that's max."deborah摆出了很不屑的表情说"that's who it was, go on run, your mother is calling you."第一次,noodles转身去找max了,留下deborah站在那里直直的看着。然而max却觉得noodles这种为了女人就可以放弃大好机会的行为很不屑,即使那个女人是deborah。第二次就是在noodles和deborah久别重逢的那天晚上,两人正在有点暧昧的叙旧,max再次打断了他们,他和第一次一样,叫了两声noodles。Noodles还是和上次一样,犹豫的回头,deborah仍旧调侃他说;"go ahead, your mother is calling yo." 但是这一次,她没有等noodles走她就转身离开了,因为她知道noodles会和上次一样跑过去找max,因为noodles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一幕中导演还特意刻画了max的眼神,那种想要征服的占有欲。这两幕淋漓地展现了max的boss的气场,noodles与之相比只是一个“听话”的随从。甚至在自己最深爱的女人面前,即使被她嘲笑“your mother is calling you.”noodles也没有对max动过火气。鉴于deborah的野心,她最后会选择谁可想而知。

再来说说carol,为什么我说她是这部戏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女人,因为max利用了她的感情,才能实施他的瞒天过海的大计划。carol的出场很戏剧性,她和deborah的女神圣洁的形象不同,她被定为为一个骚货。她在认识max之前是一个为了钱可以出卖色相的女人。她勾结别人抢她自己老公的钻石,为了不被怀疑还抓住noodles说rape me造成被施暴的假象。noodles是被血性支配的人,在四个人当中,只有他会在抢劫过程中放下防备去强奸一个女人。后来carol又偶遇四人,四个男人蒙着脸拖了裤子让她猜强奸她的是谁,她那种不卑不吭又带点挑逗的表情,足以说明这个女人阅人无数,而且那股风骚劲儿是很多男人没法抵挡的。她选了max,这四个人中的大boss,这本没什么,只是她爱错了人,她爱上了一个没有爱能力的人,或者说这个男人根本不会因为为任何女人分心。noodles虽然强奸了这个女人,但那只是出于本能,他对这种女人是不屑的,他心里只想着他的女神。而max却利用了这个女人对他的倾心,满足了自己男人占有欲的需求。他究竟有没哟爱过carol不得而知,但carol对他来说绝对不是必需品,他可以随时对她大吼大叫把她赶走,也可以在想要的时候呼之即来。他不是最有权的也不是最有钱的,但是carol在此后就一直不离不弃的跟着他。carol在车上对noodles说了一句话:"noodles we never like each other, we put up with each other for max's sake". 他们两个不喜欢彼此,就和max和deporah不喜欢彼此一样,他们两个本是一类人。都是感情至上的动物。carol为了救max的命,不惜把他送进监狱,她所作所想都只是想要自己的爱人赖活下去。可惜这份感情却被max利用了,max一直给她灌输noodles胆小得恨不得警察把他抓进监狱可以避免抢银行的想法,让她想到了把max关进监狱来阻止他去“送死”。从她后来的回忆中,她把max的一心想死归结为他家庭的精神病史,迟暮后的她眼神木讷,再也不似当年的鲜活充满张力。相比noodles她是幸运的,她的悲伤只是死去了爱人。而她永远不会知道,她的爱人根本就不在乎她,并且设计了她,在诈死之后也没有再想过要去找她。至少她拥有的还有回忆。就像deborah在化妆室里劝noodles不要去周六的party一样,她说"we are both getting old, all we have left now are memories, if you go to that party on satuaday night, you won't have those anymore." 她不想让noodles见到max 以及max和她的儿子,她是在保护noodles,不想让他知道残忍的真相。在noodles见到max儿子david的时候,那张酷似年少时候max的脸,以及那似笑非笑的表情,他应该已经明白了。max和deborah叫他david,就是noodles的名字,印证了我前面说的,noodles在max和deborah心中的地位。他们心里仅有的温存善良的一面。

导演的人物设置是讽刺的。deborah是理想,另所有男人渴望而不可及,然而这个女神本身却是如此的现实,她不在乎感情,追求的只是名利。carol是现实,是一个用钱就可以买来的骚货,但这个女人的感情却是真挚的,纯洁的,是无论花多少钱也换不来的。可笑的是,大多数人心心念念的理想都是不真实的女神,却少有人看看身边真实却又傻得可怜的女人。

 6 ) 失落的世界

美国往事,一部哀伤的电影,说是电影不如说是对人生的感悟,很多年以前曾经看过,那时因为年龄小见过了太多港台火爆的枪战片只是觉得这部电影很沉闷而且臃长,毕竟没剪辑过的原版需要四个小时,接近一下午的时间,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画面而是排箫演奏的背景音乐,很幽怨苍凉的感觉。 前几天无意中看到,本来打算看一小会打发下时间,没想到居然一口气看完了。有些人觉得美国人很粗糙,但在这部电影里我是一点没发觉,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表达的意义甚至比语言要深刻好多,不过不建议20岁之前的同学来看,因为这不是一部追求刺激和快节奏的电影。人生是什么,一个充斥着友谊 爱情 忠诚 背叛 感动或者难过的个人世界,一部美国往事居然把这些东西全都概括了。少年诺德斯的放荡不羁,青年诺德斯的冷酷狠辣,老年诺德斯的宽容平静全都包括在短短的4小时之内,说短短也许不恰当,但当你经过一些人生的历练以后你很容易在这部作品里找到自己的影子然后你就会感觉4小时确实很短暂,因为里面浓缩了几十年的风霜。这是一部黑帮片,又不是,一群离经叛道的少年用自己张扬的举止写下了一首动听的乐章,就如他的背景音乐一样深邃。他们会在焚烧报摊的时候哈哈大笑,会在收取报酬的时候不要现金而去洗劫一个醉鬼,会在女生和蛋糕之间选择了蛋糕,会在被黑帮毒打的时候愤怒的说我不需要一个老板。。。比起我们看过的大部分电影来说这些少年的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孩多米尼克被枪弹击中的时候,诺德斯飞快的跑过去把他抱起来,然后他微笑着说:“诺德斯,我滑倒了。。。”好像是在安慰自己的伙伴,然后死去,不知怎的看到这里眼泪居然不争气的留下来,不过我知道我不是为了多米尼克而哭,而是为了自己逝去的青春和所有曾经最宝贵的东西。多米尼克或许是幸运的,他失去的只是生命,主人公失去的却是爱情 友谊 信任和自己最宝贵的年华,他最后剩下的就只有一个躯壳了,少年的时他满脸鲜血的趴在门上呼喊爱人的名字时那扇紧闭的门扉一动不动,青年时的他在逃亡前打开他们共有的那个储物箱时发现里面空无一物,老年时见到他原以为早已死去的朋友马克思,却发现原来自己最爱的女人和和曾经最珍惜的东西都被这个“最忠实”的朋友拿去了。 哀莫大于心死,主角最后放过了马克思,他的形象定格在中年时代的鸦片馆里,烟雾弥漫的空间他露出了一个诡异的微笑,不知想到了什么,这个笑不是让人快乐,而是给你一种完全刻骨铭心的痛。

 短评

我的爱人是如此英俊,他的皮肤像黄金,他的双颊如香草台,虽然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洗过脸。他的眼睛如鸽子般明亮,他的身躯如同雕刻的象牙,他的双腿象大理石柱般坚实,虽然包裹它们的裤子脏得要死。总而言之他是那样可爱,可惜他永远是个一无所有的小阿飞……所以他永远都不会是我的爱人。真可惜!

10分钟前
  • 尘埃野马
  • 推荐

面条的人生。这条人参很长,长达229分钟。

13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太好看了。我喜欢它的叙事手法,少年、中年、老年穿插在一起,处理得很成熟干练。配乐非常棒。

18分钟前
  • 2013
  • 力荐

时间真是一把无情的杀猪刀,想当初青葱的詹妮弗·康纳利一回头惊艳了多少人

21分钟前
  • 沈书君
  • 力荐

一年多以后,我将它从四星改为了五星,期间未曾多看一遍。

25分钟前
  • 小易甫
  • 力荐

抱歉,看不进去~~

27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每当男主角独自出神、音乐响起时,都有种抽离的视角,好像一辈子过完了,再回首当年,似真似幻。这让我想起《百年孤独》的开头,和《你一生的故事》,好像每一个片段中,都能折射出全部的生命。

29分钟前
  • 丹AI🌵
  • 推荐

十五岁时,我是《美国往事》里的马克斯,初谙世事的街角英雄。我与同伴共享友情,但一样没尝过女人的滋味。这滋味我后来尝到了,还有,背叛伙伴的滋味。有些病在年轻时候得是好事(但那病是瘟疫不是麻疹!)

34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史诗叙事大师笔法,黄昏已近青春已远。而今男人的理想已改变太多。配乐绝佳。

39分钟前
  • 小岩菽
  • 推荐

以前看的时候并不能完全理解这部电影,电影里太多的内容让自己并不能一下子就可以消化得了。重看这部近四个小时的电影,没有觉得半点枯燥沉闷,好似在翻阅一本浑厚的小说,一生中所有最重要的东西都在里面,值得慢慢回味……★★★★★

43分钟前
  • Q。
  • 力荐

有一种片子,伴随你走过热血沸腾的青春期,在成年后来看却又是另一番感受。在巴西,它叫《上帝之城》,在日本,它叫《大佬》,在韩国,它叫《朋友》,在香港,它叫《古惑仔》,在台湾,它叫《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在大陆,它叫《阳光灿烂的日子》,最早的在美国,叫《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48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力荐

长,长,再长……

50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4个多小时的片长看完估计不少人血条都快空了,然而据说原片得有6个甚至10个小时,但坦率讲你并不觉得有多少冗余的内容,毕竟几乎是一个人的一生浓缩进几个小时内。导演通过1921年1933年1968年整整3条时间线交织用数个鲜活的角色将美国禁酒令那个黑帮风起云涌的枭雄年代描摹得跃然纸上,开头迟迟不间断的电话铃声直接贯穿三条时间线,极为牛逼的叙事操作。如果仔细回忆会发现主要几位女性角色都是先和Noodles发生关系后再和Max发生关系,可见Max一直以来都对Noodles心存嫉妒,可能街头斗殴时那里真的被弄伤了?留下影史惊鸿一瞥的康纳利所饰角色始终都是相对世俗的一方,而亲眼目睹伙伴死在自己怀中的Noodles则至始至终理想主义。国家不幸诗家幸,禁酒令是美国历史上一道沉重的伤疤,却对电影艺术多有滋养。

52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推荐

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

56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韩国的朋友都是模仿这部

58分钟前
  • 林愈静
  • 力荐

个人史诗式的黑帮电影,也正如所有黑帮电影一样,拥有着史诗级别的直男癌

1小时前
  • Rema
  • 推荐

最后黛博拉(Deborah)向面条求情的那段可真够无耻の。

1小时前
  • 江绪林
  • 推荐

他的一生,是关于几个出生入死的兄弟,和一个美轮美奂的姑娘

1小时前
  • 击节
  • 力荐

两场强暴戏毕竟是吃不消,男性的传奇之路上似乎最少不得的就是美丽而无人格的女性牺牲品

1小时前
  • 王大根
  • 推荐

兄弟如垫背黑一枪,女人如蛋糕揩一块,美国梦一场滑一跤,往事烟一口笑一笑

1小时前
  • 丁一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